茵莱湖总览(缅甸游记14)

丁燕燕

<p class="ql-block">早上出发开始茵莱湖一天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茵莱湖位于缅甸北部掸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上,为缅甸第二大湖,是缅甸的高原湖泊。这里海拔高度大约在 1300 米左右。茵莱湖东西宽约十公里,南北长二十二公里,面积一百四十五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溶蚀湖,属萨尔温江水系。茵莱湖三面环山,处于盘地中间,来自东、北、西三面的溪流注入湖中,向南汇入萨尔温江。湖水清澈,阳光直射湖底。湖四周热带植物茂盛、风光旖旎,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从码头坐上装有马达的长形木舟,经过大约五、六公里的河道,便驰入湖心。纵眼一看,湖水湛蓝,水天一色,浩瀚无边,仿佛置身大海。沿途有一群群海鸥追逐迎宾。</p> <p class="ql-block">浮岛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湖里的浮萍、水草很多,经风浪吹打,便集中到一块,经过多年,上面的水草腐烂了,加上陆地上吹来的尘土,就形成了一个个小浮岛,这叫“天造岛”。还有一种是“人造岛”,就是人工造的岛。茵莱族人把一船船水草连泥带水地往草岛上铺,并从陆地上运来肥土铺在草岛上面。这样,土层就越来越厚、也越来越肥。这种浮岛一般厚1尺至3尺,因而得用竹竿插到湖底加以固定,否则这片“土地”就会漂走,所以造一块地很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湖中漂浮着一个个岛屿,有大有小,错落的分布在湖面上。岛上长着庄稼和草木,也看到一栋栋农舍和寺塔。靠近细看,便发现这些水上建筑有两种建筑法:一是在土层厚的浮岛中心建房,仍采用打地基建筑法,与陆地施工法无异;二是采用打桩法,将柱子的一头打入水底,另一头则露出水面约一米多高,然后在桩上铺木板,建成水上阁楼。“水上人家”以浮岛为单位组成“水上村落”,每个村之间都隔着湖水,遥遥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村民们甚至可以相互调大嗓门传递信息。如果两座浮岛距离较近,便架起拱形竹桥或木桥,这样桥上人来人往,桥下小舟穿行如梭,构成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p> <p class="ql-block">水上市场</p> <p class="ql-block">在茵莱湖浮岛上的餐厅我们吃了午饭,面点风味,价格也不高,吃下来相当于人民币200多块,还喝到了缅甸啤酒。</p> <p class="ql-block">湖岸一带主要是茵巴族聚居地,还有一支奇特的长颈族(原称为巴东族)。</p> <p class="ql-block">这是浮岛上卖手工艺品的商店,女儿在这买了一套缅甸服装,这一身才人民币八十块。</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我们看到湖上日落,渔夫推迟了返回的时间,回到码头时天已经基本黑了。</p> <p class="ql-block">伴着红彤彤的夕阳我们将近离开茵莱湖,在一天的游览中,茵莱湖的三大奇观我们都看到了:一是有缅甸最大的水上集市;二是有罕见独特的浮岛村落和浮岛种植法;三是有用脚划船的茵莱人,内容丰富非常愉快。</p> <p class="ql-block">如果要来缅甸旅游,千万要来茵莱湖一游!(茵莱湖的景点我已在前几篇游记中详细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