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李国经在宁治春《椿香居书传》分享会讲话

蠢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趟过窘困河的追梦</b></p><p class="ql-block">——在宁治春《椿香居书传》发行仪式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于2024年4月27日尹老三驴肉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椿香居书传》写的是治春自己半生的读书生活,借书、买书、受赠书、窃书、卖书、写书,还有以书为线索的社会交往,真实、诚恳,且时时剖析自己,勾起我的一些生活经历,有些生活片段我也记忆犹新,更多的是同情和敬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书中有雅趣,展卷见高旨。我把此书当做治春的自传来读。</span></p><p class="ql-block">治春出生于偏僻的乡村,从童年时代就踏入窘困的河流,他时时鼓励自己:趟过这条河就进入美丽富足的彼岸,在文学的桃花源中无拘无束的放飞自我,左手摘桃,右手撷李,纵浪大化,逍遥畅游。</p><p class="ql-block">他自己,他的朋友们都没想到,这条河就像唐僧师徒取经要过的流沙河,太宽了,两岸之间,不辩牛马。而且暗流涌动,回旋激荡,水底不乏乱石险坑,怪草盘结。栽过跟斗,跌落激流,呛过几次水,湿过几次衣,已经全然记不得了,遍体鳞伤依然信念不变,愈挫愈奋,一步步朝彼岸前行,直到今天还没有登上彼岸。</p><p class="ql-block">我毫无揶揄之意,我为治春的命运感到不公!</p><p class="ql-block">治春的文学创作是从孩提时代开始的。对小朋友虚构杨子荣擒土匪的故事,那就是追梦的滥觞。而见诸文字的创作是在高中毕业以后,在油印小报《白云山下》上发表诗歌散文,1980年,就已经是《邹平文艺》的骨干作者了。从此,他的文学梦就放飞了。然而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他就陷入俗和雅的矛盾纠缠中。一方面,饱享读书之乐,在挑灯夜读中得到审美享受,得到心灵的慰安,荡涤俗肠。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耕田乏力,经商不成,爬格子赚钱却是收入低微,几乎不能养家糊口。马克思天天盼邮差,宁志春时时思来函,古今不同,中外有异,心头滋味却是一般。治春,按古人的说法就是“不治生产”的士人,于赚钱起家之道十分蹩脚,“穷神”选准了“椿香斋”这块风水宝地,打算落户扎根了。债务,柴米油盐,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清初文人张潮说:“吾人一生受制于命,大抵快日少而闷日常多。所能自主者,唯心境而已。”他认为寻乐境就是学神仙,所以醉心于听鸟、听蝉、听虫声,听雪声,月下听箫,山中听松风,以逃避现实。宁志春虽然没有这么安逸,但也有不同于世的精神寄托。他说,“好在有文学,有契科夫。”相距三百年的两位文人生活态度却如此相近。治春的人生乐趣大部来自于读名著,当然,还有与文友们的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能有过奖之嫌,但是,出入椿香居的,都是些惺惺相惜的“衣冠士人”,这是事实。</p><p class="ql-block">治春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以文养家,是治春成家后梦寐以求的初级目标,为了在追梦中尽上自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治春出布摊、设书肆尝试过以母权子,后来又颠沛流离,一再跳槽,写镇志、进学校、编家谱,三下远方,五做编辑,还当了几年的自由撰稿人,甚至北漂进京,参加了编著《中国当代百名高僧传》。在没有一点体制内保障的情况下,为谋稻粱苦著书,苦熬苦撑,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开支。编文遇耿,邀请对郭,半夜仓皇逃酒托,《家长里短》关门时,期间多少心酸苦累,只有他自己明白。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挑战,需要坚守,需要勤奋,需要勇气,是对文学的执着追求给了他力量。他把苦难当做垫脚石,一步步攀向高处。三十年“江湖闯荡”,消磨了胸中愤懑和不平,铸就了独特的文人情怀;四十载“沙场拼杀”,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他是当之无愧的“乡村之星“。</p><p class="ql-block">友情和善意犹如一缕缕阳光,给寒冷的蹉跎岁月带来了温暖,这在作者的回忆中屡见笔端,足见其心存感激。施助、感恩之行为本源都是人性的力量。杨老师屡屡解囊相助,孙嘉麟垫钱带其就医,女网友赠款买书,韩克顺上门送书数捆。特别是那位临时工老刘,不懂书,爱喝酒,却有一副侠肝义胆,在他朴素的观念中,爱读书的人都是好人,帮助好人就是行善。不仅数次赠书,而且在作者捅了篓子以后,主动利用战友关系息事宁人,古道热肠,可敬可书。在这本书中,对作者援之以手、雪中送炭的还有一大串名字,翟清芝、彭荣耀、商维成、王忠修、宋海蓉等等,作者都铭记于心。同是贫而有德,贫而能乐,“感子漂母恩,愧我非韩才”,此时,治春的心情大约与五柳先生是相通的吧。</p><p class="ql-block">《椿香斋书传》是作者的生活记录,毫无矫揉造作,远离穿靴戴帽,绝缘趋附时髦,从头到尾我口我言,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力量,是一本好书。</p><p class="ql-block">趟过窘困河的追梦</p><p class="ql-block">——在宁志春《椿香居书传》发行仪式上的发言提纲 </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7日 尹老三驴肉店 </p><p class="ql-block">《椿香居书传》写的是治春自己半生的读书生活,借书、买书、受赠书、窃书、卖书、写书,还有以书为线索的社会交往,真实、诚恳,且时时剖析自己,勾起我的一些生活经历,有些生活片段我也记忆犹新,更多的是同情和敬佩。</p><p class="ql-block">书中有雅趣,展卷见高旨。我把此书当做治春的自传来读。</p><p class="ql-block">治春出生于偏僻的乡村,从童年时代就踏入窘困的河流,他时时鼓励自己:趟过这条河就进入美丽富足的彼岸,在文学的桃花源中无拘无束的放飞自我,左手摘桃,右手撷李,纵浪大化,逍遥畅游。</p><p class="ql-block">他自己,他的朋友们都没想到,这条河就像唐僧师徒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