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三(6)班的严希文,今天要做的实验是《下沉与漂浮》

失意

<h3><br>实验装备:<br>·水<br>·软木塞<br>·小石头或其他金属<br>·硬币<br>·金属圆圈<br>·两个纸杯<br>·量杯<br></h3> <h3><br>实验讨论:<br>尝试询问孩子是否知道水的用途是什么。你会听到多种多样的答案,其中会包括饮用、游泳、沐浴,或者是造雨。一定要向孩子强调不要独自去水池或其他类似深水区域活动。接下来继续向孩子提问,如何才能使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来展开后面的讨论话题,并且解释“漂浮”这个词就是置于水面上的意思。让孩子分享是否有在游泳池漂浮的经历。紧接着,就可以说明“下沉”就是“漂浮”的反义词,其表现就是某些物体直接沉入装有水的容器底部。<br></h3> <h3><br>实验步骤:<br>1、将一个软木塞放入一个干净、无任何杂物的量杯中,然后慢慢地向量杯中倒入水,让孩子仔细观察这个过程。<br>2、可以观察到随着水流慢慢注入,软木塞的位置将会移动到水面上,和孩子一起讨论软木塞位置移动的过程。<br>3、用石头或其他金属重复上述实验,并讨论将水注入量杯中时,这些物体为何保持在量杯的底部、位置没有变化这一现象。<br>4、让孩子向量杯中投放一枚硬币以便观察硬币下降到量杯底部的过程,并与前面的漂浮现象进行对比。<br>5、指导孩子将手深入水中,并询问他的感觉(在水中可能感觉比较湿润甚至有些冷)。给孩子一次用双手近距离接触水的机会。<br>6、继续进行实验活动,准备一个金属圆圈,让孩子描述物体的形状。然后提问:“如果我将它放入量杯中,将会产后什么现象?”并且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和猜测。<br>7、将金属圆圈抛入量杯中时一定要让孩子注意产生了什么现象,让孩子来回答金属圆圈是沉入了量杯底部还是漂浮在水面上。继续引申话题,讨论何种物体会沉入水底,何种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br>8、在进行下一次物体实验前,让孩子预测或猜测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漂浮还是沉底,并继续用实验来验证猜测结果。确保要让关于每种物体的实验讨论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以便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扩大他的词汇量。要让孩子讨论每种实验物体的物理特征,比如尺寸、形状、颜色等。<br>9、在纸杯上贴上写有“下沉”和“漂浮”的标签。<br>10、判断指定的实验对象在水中的状态。让孩子将实验物体放入盛水的量的杯中,并判断其在水中的状态是漂浮还是沉底。让孩子用双手将实验物体从水中捞出,并放置在贴有对应标签的纸杯中。继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将所有实验品都分拣完毕。</h3> <h3><br><br>实验理念:<br>这项实验活动除了研究下沉与漂浮,还可以让孩子学习舀水、灌浇、倾倒、流动、计数、比较,体会接触的感觉、润湿与干燥,做出预测、下结论,了解事物的正反,低温,清空、装满,四舍五入、平方等知识。<br><br></h3> <h3>小<br>小石头:下沉<br>金属圆圈:下沉 软木塞:漂浮<br>硬币:下沉</h3>

漂浮

孩子

实验

物体

量杯

软木塞

杯中

下沉

圆圈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