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研共磨练本领 且行且思向美行——记一肯中乡中心小学达标课活动

李志玲

<p class="ql-block">  切磋琢磨方成玉,扬帆起航正当时!根据《宁城县教育系统“抓管理、促规范、提质量”行动方案》、《一肯中乡中心校整体工作计划》工作安排,为落实新课程标准,掌握宁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下发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肯中乡中心小学深入推进全员达标评级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全员达标活动中,全体教师将树立“教为引,研为路,思为桥,践为证”的思想,力争“人人上出一节精品课”,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县教育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教师上好“达标课”活动,即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验收。</p> 具体安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校于2024年4月份开展了语文、数学学科的“达标课”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语文、数学两组,共十四名教师分别从低、中、高年级为我们呈现一节节精彩的课堂!</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李志玲老师和张佳楠老师,分别为语文、数学学科带头讲达标课,为老师们开了个好头!</p> <p class="ql-block">  李志玲老师以一个“辩”字走进《两小儿辩日》的课堂。用学校开展以“唇枪舌剑、谁与争锋”为主题的校园辩论赛,为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同学们在辩论的时候发挥得更加得出色,这节课将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展辩斗风采”这一学习任务中,采用生生辩斗,师生辩斗,带着动作辩斗等各种形式,教学中辩斗成为了诵读的又一具体形式。无论是师生辩斗,还是生生辩斗,参与者虽然有创造性表演成分,但从不曾脱离文本;而辩斗形式及参与者语言、动作的变化,又无不映射出教师对诵读进程的把握和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提升。</p> <p class="ql-block">  张佳楠老师授课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本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课堂习惯非常好,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张老师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课堂上能够与学生积极互动,内容设置上也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语言亲切柔和听来很舒服,态度和蔼、沉着淡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扬起小脸蛋认真听课的模样可爱又迷人,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p> 语文组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李岩老师的《池上》,基于统编版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理念,从教学内容的横向维度看,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夏日的特点,令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问题设计很有梯度,充分考虑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古诗和朗读的指导意见,由听、读、说到悟、结,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p> <p class="ql-block">  曲健楠老师执教的是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三课《花钟》。曲老师通过图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视频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情境,读中感悟,将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与课程内容充分结合,展示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从直接描写到侧面描写,王静老师以“刷子李的衣服上有没有白点”为焦点,以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变化为主线,从品到读,从读到画情感线,具象感受这一波三折的种种变化,引导学生一步步懂得如何侧面描写,懂得侧面描写都要立足于凸显人物特点,把特点写具体,写细致,人物形象才鲜明,特点才更加突出。</p><p class="ql-block"> 同时,王老师通过让学生用预测的方式猜猜真假,拓展冯骥才的相关写作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为了凸显人物特点,可以基于生活实际虚构材料。由此,学生自然而然习得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既打开了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习得了具体描写人物的方法,也为单元习作教学“把一个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打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徐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实施教学,带领学生牢牢抓住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情感变化这一行文线索,深入触摸文字,扎实品味语言,丰富情感体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黎华云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从导入到单元主题再到课文学习,无不围绕“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一核心要素来学习,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关注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总结,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朱海芹老师执教的是《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中紧扣新课标,教学目标设置清晰合理,符合学情要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灵活有效,形式多样。板书设计合理,突显故事的寓言体裁,精炼故事内容,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p> 数学组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王亚慧老师和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通过直观教具展示、学具游戏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  汇报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每每听到精彩的回答,孩子们情不自禁的给出掌声。</p> <p class="ql-block">  姜小凡老师的《认识面积》,这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劳动场景导入,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过程中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课前的学具准备充分,善用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认识了面积,同时也感受了生活中的面积,体会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上出示活动任务,并有相应的评价量规,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展示汇报时师生互动,生生评价较多,形成思想碰撞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霍春强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是一节活动探究课,霍老师的课堂语言干脆简练,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来进行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后续的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经历了猜想—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在验证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结合PPT动画演示数形结合辅助理解,引导学生找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试验数据的质疑,强调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找到快速判断给出三边是否能围成三角形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老师每次抛出数学问题,孩子们都积极交流。</p> <p class="ql-block">  聂静宇老师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也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聂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精简,逻辑思维性强,环环相扣,节奏合理,通俗易懂。聂老师的课前准备相当充分,教具齐全,烧杯、土豆、橡皮泥等应有尽有。使学生在这些器具面前容易产生动手测量的欲望,在动手的过程中容易学到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聂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出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教学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要活动方式,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了课堂学习,认真听讲,主动交流,积极发言,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p> <p class="ql-block">  李文静老师的五年级《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导入环节从孩子熟知的生活中的旋转入手,更有利于聚拢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然后通过“赏旋转、识旋转、辩旋转、练旋转”进行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加深对旋转的认识,同时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新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的学生真不简单,每个孩子回答问题都很完整,个个都像小老师</p> <p class="ql-block">  王文霞老师的《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小刚想知道用了多少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方法有效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和决心。王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计算比值、交流讨论等,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和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原本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真正理解和运用。</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争做小老师,到黑板练习板演并讲解。每个孩子分析的头头是道</p> 达标课总结 <p class="ql-block">  依据一肯中乡中心校教师达标课评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评分表,我校评委对十四节“达标课堂”进行评分。同时,对“达标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进行了详细解读,指出:“达标课堂”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学校聚焦课堂教学,以全员达标活动为抓手,引领教师不断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三尺讲台,见证了每位老师成长的轨迹,相信我校的每位数学老师会更加砥砺奋进,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学习道路上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达标课堂”建设的重要性。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将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同时,我们也会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去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志玲 张佳楠</p><p class="ql-block">拍照:马晓伟</p><p class="ql-block">审核: 张伟 杨国柱 贾云玲 马晓伟</p>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达标

学习

教师

数学

这节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