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展属于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交流项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础美术教育百年文献展”首次从文献角度梳理和展现了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百年来的历史图景。在内容上,展览汇集了基础美术教育建立至今能够反映其百年来发生发展过程的典型性资料,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美术教材、美术教学法书籍、手稿、学生美术作品、报纸及老照片等文献。许多私藏的展品是首次面向公众展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览以基础美术教育自建立以来一百多年的时空背景为依据,按历时性的展览序列分为五个板块:开辟新天地(1904-1931)、弘扬抗战魂(1931-1945)、建设新中国(1941-978)、迈进新阶段(1978-2000)、奋进新世纪(2000)。</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展览展示的不仅是百年走来的基础美术教育经验,同时也展现了美育人锐意进取、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序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7 年 1月梁启超先生在教育部有一段讲话曰:“学问可分为两类,一为纸的学问,一为事的学问。”所谓纸的学问者,即书面上的学问,纸上谈兵也。事的学问,乃可以应用,可以作事之学问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础美术教育百年文献展”是近期我们在作“事的学问”上的一大贡献,它为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切实的史料,使我们研究更贴近于历史,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做出贡献,是一件应得到高度赞扬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州是我国现代美术教育重要的发源地,苏州大学是百年老校,十分重视基础美术教育的研究,由此我期望苏大能在“文献展”的基础上,筹建成立数字化的“文献馆”,集史料征集、收藏整理、展示、查询、研究、编纂、培训于一体,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在“事的学问”上,再添华彩一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新时代学校美育需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这就是“文献展”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陈通顺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序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基础美术教育是每一位儿童和青少年都应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关系到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美育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基础美术教育百年文献展聚焦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围绕百年来的相关课程大纲、教材、教学法、学生作品、老照片等文献,反映其发生发展过程和教育意义。通过对百年史的梳理和回顾,可以自觉基础美术教育的力量,从而建构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从心底铸牢基础美术教育的历史根基。文献展中的百年探索演进和累累成就,彰显了美术教育者们锐意进取、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项目的收官之展,本次展览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将当前正在发生、发展的美术教育事业作为当代史的组成部分纳入“百年历史”的体系之中,使基础美术教育的当代进程、未来趋势与历史根脉建立起深刻构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芳华,初心如磐。新时代美术教育仍任重而道远,然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感谢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指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项目负责人:万竹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策展人:于婉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4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开辟新天地(1904-1931)</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对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的“图画”教学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与要求,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2年,蔡元培推出的教育宗旨使美感教育上升为国家政策,同时杜威来华,他的儿童本位思想使美术教育目的转移到了儿童本身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3年随着《新学制》的实行,教育部公布了由宗亮寰起草的《新学制课程纲要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由刘海粟等人起草的《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该课程纲要使基础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晚清时期强调技能训练的图画教学,开始向涵养美感、儿童天性、为生活而艺术的美术教育方向转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弘扬抗战魂(1931-1945)</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炮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非常形势下,保家卫国成为全国人民努力的方向。美术教育在新形势下也积极参与抗战宣传,这一时期基础美术教育领域呈现了大量抗战题材的教学文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术家、教育家以及美术教学一线的师生纷纷加入了抗战救国的统一战线。他们或发表主张用美术作为抗战的武器,或提供可供参考的美术教育措施,或在社会、学校中实施宣传画、宣传标语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美术作品形式有漫画、版画以及抗战主题的儿童自由画,它们往往用幽默、讽刺的方式反映日本侵华战争的恶行,激发国民的抗战热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建设新中国(1949-1978)</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础美术教育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课程标准——《小学课程标准暂行标准》;1956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初级中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同年11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新中国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两个大纲都明确规定了美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图画是中小学进行美育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们在教学观念方面深受苏联所提倡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教学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这段时间由于新中国刚成立,各项事业都还处于探索建设阶段,基础美术教育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开启了新的征程与挑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迈进新阶段(1978-2000)</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基础美术教育迎来了全面开放和快速发展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9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是自1966年以来第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因而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显著的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实行“一纲多本”,实现教科书编审分开制度,推动了美术教科书多样化。这一时期教育部颁布的各教学大纲,重点强调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它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许多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双基为准则展开教学,同时受创造主义美术教育的理念,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在美术学习和身心发展上都能够得到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改革政策的推行使基础美术教育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立、教材出版、刊物创设、教学研究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中小学美术教育迈进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奋进新世纪(2000—)</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0年初,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启动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研究项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拉开了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后规模最广、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订的课程目标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针,更为清晰地突现了美术学科独特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创作和欣赏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志着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正式走进核心素养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美术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