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咱们工人有力量》创作于1947年,是由马可作词、作曲,黑龙江省佳木斯发电厂工人演唱的歌曲 ,曾发表在当时的《人民音乐》第一卷第一期上。2009年5月,该曲入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歌曲,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关外唱到关内,从1947年一直唱到今天,唱遍了全中国。 </p><p class="ql-block"> 马可早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演剧三队,后担任国军军委政治部抗敌演剧十队指挥和音乐创作。他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南泥湾》(1943年)、《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等歌曲流传最为广泛。</p><p class="ql-block"> 1947年初夏,马可在东北解放区的一个文工团里工作。一天,他同几位文工团员一起来到刚解放的佳木斯一座大工厂参加工人假日义务劳动。他们长期战斗在解放区的农村,一进入工厂,就被熊熊的炉火、隆隆的机声所吸引,看到一块块火红的钢锭在工人手中化为产品,这一切深深打动着马可。</p><p class="ql-block"> 休息的时候,在女团员为工人演唱《翻身五更》以后,老工人问:“你们有没有工人翻身的歌?给咱们唱一个。”“这个……我们还没有编出来呢!”马可面露窘色地回答。这时,一位老师傅唱起了自己编的《工人四季歌》:“……秋季里来菊花黄,工人翻身自己把家当。成立了职工会,参加了自卫队,组织起来那么有力量。”老师傅唱歌的声音很朴实,嗓子还有点沙哑,可是他的歌声却很有吸引力,马可听了非常感动,他决心要为工人编一首战歌。</p><p class="ql-block"> 回到住所,马可用二胡拉起《工人四季歌》的曲调,团员们都围拢过来,静静听着。马可想:要做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学习工人大公无私的品质不行。应该编一首歌颂他们的歌,可怎么编呢?马可一边拉琴一边思索,团员们也在思索着,议论着:“歌颂他们的生产热情。”“歌颂他们的坚决、勇敢、热情、乐观的精神。”“歌颂他们改造世界的气派。”“真是伟大!伟大的……力量!”“我看可以叫做《伟大的工人……伟大的力量》!”“不如干脆就叫《工人有力量》!”同志们的热情议论使马可进入沉思,《工人四季歌》的欢快曲调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热情的旋律。先是用二胡奏出,接着小声哼唱,最后大家从轻声到强声唱了起来:“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就这样,一首富有时代强音的工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与旧社会处于社会底层、受压迫受剥削的生活截然不同,他们的薪资待遇、社会福利、政治权利等得到充分保障,“工人”这一身份,足以令人无比骄傲和自豪,他们每天辛勤工作,创造着工业价值,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中的先进分子,领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工作之余,在工会组织下,工人们的业余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整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人翁意识极大提高,对党和社会主义充满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维护。</p><p class="ql-block"> 《咱们工人有力量》很好地描绘出了新时代中国工人形象,音乐富于民族特色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歌曲以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表现工人们为支援全国解放而紧张劳动的战斗生活,塑造了获得解放的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p><p class="ql-block"> 歌曲采用二部性的结构,前一个段落以坚定有力的切分节奏、一唱众和的豪迈音调和连续上行模进的乐句,刻画工人阶级沉着坚毅的性格,表现他们改造世界的雄伟气魄;后一个段落节奏紧凑,出现了欢快的劳动呼号,并以反复多次的短小乐汇,把歌曲推向最高潮,形象地描绘了工人阶级忘我劳动的热烈场面。</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苦奋斗取得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依然需要艰苦奋斗来创造。现如今人民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一代人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成为创新创造的新时代工人。正如劳模孟泰所说“劳动里蕴含着价值追求、家国情怀,也隐藏着成长密码。”对于新一代劳动者来说,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事业,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奋斗、拼搏。</p><p class="ql-block"> 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一点一滴的创造,以个人的无数小进步助推一个行业迈大步。咱们工人好样的,咱们工人有力量!</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