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廷炎

杨振东

<p class="ql-block">生活里我们会遇见很多人。</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有活着的有没有了的,这很多人中的其中很多人,也许一晃从记忆中远逝了淡化了。</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我们会印象深刻,其形象声音,忘不了,时不时在记忆中会想起。</p> <p class="ql-block">我总会想起一个人,他叫王廷炎(也叫王廷延),现在他早已不在人世了,2018年开春时节走的,到今天六年过了一点,当时七十岁不到,现在来说很年轻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往日时光,难忘潇洒</span></p> <p class="ql-block">廷炎遗像放的是视频,记忆中视频里年轻的王廷炎大概是出差或者旅游,站在轮船甲板上还是在海边,长袖海魂衫打扮,昂首挺胸,目视远方。“这个人年轻时好精神!”我心里这么想,这里的“精神”是北方话,北方人说一个人尤其是男人“精神”,意思就是这个男人气宇轩昂,气质风流倜傥。</p> <p class="ql-block">这就联想起了“我们这一辈”老知青的往日时光,那时岁月如此艰难,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但回力鞋,松紧鞋,海魂衫,双面衫,蓝的卡,的确良……彼时辰光行头讲究,边幅清头尽量不落后,心态自信,“精神头”阳光潇洒,正是温州老知青们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曾经是歌迷,一直是歌迷</span></p> <p class="ql-block">廷炎夫人,也是廷炎的知青荒友,也是他的同班同窗,她告诉我,廷炎走了,留下了很多很多老歌本,“这些歌本,是他命亦色!”她说温州话,意思她先生视歌视音乐如生命,我想这不和我一样吗?当年的温州老三届,当年的边疆,家乡农村下乡后落实政策返城的温州老知青,岁月蹉跎,每期四川版的 《抒情歌曲》,北京版的 《歌曲》等歌本几乎是我们每月每周的精神“口粮”,文学和音乐成了我们这代人的最最强大的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这样的人当年很普遍。</p> <p class="ql-block">廷炎是高我两届的初中同学,黑龙江兵团温州下乡知青,原来素不相识,我与廷炎第一次交集是在温州新民中学老三届群刚成立不久。记得那年约2015年某天,才刚刚十几名的群友同学初次相聚某KTV,人员差不多到齐了,群主说还有位同学还未到,他叫王廷炎,网名康乐,身体不太好。我下楼在大堂等他。稍许王廷炎来了,大堂进门时稍显步履蹒跚的样子还是让我吃了一惊,他说不忙上楼,我们先在大厅聊聊。聊时他说他也是北大荒下乡,知青语言几句后见面如故。他说他认识温勤中一位女同学,现在在写温州有关文革文史文章,我可介绍你俩认识,我说谢谢,不必了,我纯粹是业余爱好,写着玩。我的 《温州文革初期的风云人物》随笔文章,廷炎说他看了,言谈中他提供了几条新的资料线索,如文革初期时的温州“北京造反队”一位女名队员是男性并非女性;文革街头有名的演讲者,“瓯江之滨”主编董某现在在温州,是市教育局副局长(教委副主任)等等。他说他原来在市某大厂任高管,文学、历史、文史、音乐一直兴趣很浓……共同的边疆垦荒经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艰辛,共同爱好知音碰撞,又勾起了笔者我的同感共鸣。包厢点歌,我问他唱什么歌,他说,振东,《你的思念我的歌》,我说是央金兰泽的吗?他说不是,要男版,亚西唱的。我心里咯噔一下,厉害啊,唱歌人尤其是男同胞都知道有叫亚东的歌手,很少有知道有叫亚西歌手的,当然更不知道亚西的这首 《你的思念我的歌》了。康乐廷炎,大歌迷肯定无疑,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全国性知青纪念册编委</span></p> <p class="ql-block">1990年,北京北大荒兵团知青,原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石肖岩及荒友姜昆等全国200余名荒友,编辑了一本全国性的北大荒知青名录(第一辑),原北大荒二师十八团温州知青王廷炎等数名温州荒友编委参与了编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送书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大约廷炎去世前一二年的某天日子,他给我来电话,要我到他家,他要将这本《北大荒知青人名录》原版书赠送给我,我说你自己留着呗,他说不留了,我精力不行了,一定要送给你,知青的历史老知青尤其是知青热心人不能忘记。他鼓励我要多多写些知青文章。后几年,我利用空闲,编辑了几篇黑龙江建设兵团及有关国营农场等有关单位等温州知青名录,受到温州老知青欢迎和好评,填补了这些资料的空白,其中王廷炎同学的热情鼓励和推动起了很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我陆续在线上发表了有关母校旧忆小文,廷炎都转发给他原班主任教师金醒中(金帆)先生,我和金先生并不认识,但金先生后来托廷炎转给我他的口信,给我热情鼓励。不久金先生又托廷炎赠送我一本他在书扉页亲笔题字的 《西花诗韵》(诗文集)原著书,这是母校老教师对老三届晚霞同学们的宝贵的精神鼓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萍水相逢,感动我的是“大哥”般的真诚;还有魂牵梦绕的“大哥”情结</span></p> <p class="ql-block">六年前,廷炎因病离世后,其后代在廷炎他个人微信上向关心廷炎的亲朋好友致答谢信,我在信件末尾读者留言上留言:“今天我发《“印把子”》美篇,想到了王廷延,少了文史知音、文友和歌友。几年来总共和廷延聚会、唱歌大概就五六次,毎次点歌他都交代我,我也很乐意,因为我感觉他没有架子,为人谦虚有礼貌,我心目中的大哥,我也很敬重他。”</p> <p class="ql-block">正是这样,这五六次我和廷炎没在一齐吃过饭,也没有共同户外旅游过,私聊也很少,聊天的主题都是历史文史音乐。忘不了廷炎聊天彬彬有礼,每次都是先问候你名字问好,接着谈正题,没有半句恭维话废话空话。你和他聊正题,感到对方是和气真诚的老大哥,感觉中有种无形气场,很温暖,聊完感到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还有更重要的是廷炎给我的“大哥”感觉印记,又是我人生记忆中对他难免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原因。遇见廷延,走近廷延,他的“大哥”气场会让我联想起以往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许多“大哥”的印象和情结。</p> <p class="ql-block">难忘儿时老家不远南石桥(今荷花路东一带)道坦屋的李云华,笔者幼时保姆儿子,李云华我唤他大哥,其姐母校政治兼俄语教师,我唤她大姐。大哥善琴画,道坦有温馨的器乐班,《彩云追月》《步步高》帮抄歌谱,李琦国画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看大哥临摹,画笔一笔一笔勾勒,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哥是我音乐等艺术的启蒙老师。难忘当年我赴东北下乡临行前,大哥赠我的笔记本,上面的三个字“向前看”,他激励着我在边疆坚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又难忘儿时老家一位叫叔文的弹琵琶大哥,一位后来带出很多包括邻居女孩子琵琶手学生,在当年温州小有名气的琵琶老师。我家三楼东窗晨闻光明火柴厂汽笛声,晚上可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琴声来自隔三四座道坦屋的也是三楼的“晒棚”(温州话,其中“棚”温州话读“彭”音,“晒棚”即木架的露台),那是叔文在弹琵琶练功夫,那时候的高小初中生喜欢笛子,我也一样。邻居左邻右舍间相仿年龄孩子好几个,有喜下棋喜看书喜玩笛子二胡的,有专门淘气的,叔文从他家往巷头口来往,常从我们孩子面前过,路过时碰到我们巷口头的邻居孩子们,他总是摸我头,非常喜欢我,叫我名字,夸我,对其他孩子说,“看看,多仙能(温州话,老实或懂事意)!”我也不知他什么原因总爱夸我,记忆中“仙能”孩子很多啊,我想可能我学了笛子,三楼窗口笛声飞到他家露台上了。但不管怎么说,对没有哥姐,家中孩子是老大的我来说,叔文大哥在我心目中如此和蔼可亲,我非常喜欢他,一直怀念叔文大哥。从我17岁半到黑龙江后,不见叔文至今差不多有55年了,前几年听常在厦门的一位母校高年级同学说,叔文常有在温州某公园里散步,他有遇到过。</p> <p class="ql-block">还难忘一位近邻的温六中大哥,大概是67届高中三届生,温六中初中毕业高中去了农校中专,下乡去了北大荒兵团。温六中读书时,他是文学迷,杨朔 《荔枝蜜》,刘白羽散文,秦牧 《艺海拾贝》,还有碧野,徐迟等等很多散文作家的精美散文,都是他最爱,也影响我爱不释手。他常带我一起去沧河巷图书馆借书,一起在借书签柜里逐片寻觅卡片;一起到离我们家不远的五马街新街口古旧书店“淘宝”。“市图”借来书后,有借书证的这位温六中大哥先看,我再“秃子借月亮光”借看。日积月累,这位隔壁的文学青年大哥使我也成了“读书呆”。现在回味,阅读真是人生莫大的乐趣和享受和收获啊!</p> <p class="ql-block">“大哥”情结余心结如此深沉,由彼及此,我能不感恩怀念包括已故廷炎在内的,生活中对我似春风扑面,难忘的众多知音大哥大姐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君子之交淡于水”,真诚忠诚换来无尽的人生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可能有人问,你了解廷炎他吗?我回答是不了解,我才接触了五六次,我怎么会了解呢?同时我会再回答,我为什么要了解呢?我们既没有今天共同参股做生意,也没有既将结伴同行远游天下,我们只是一个偶然机会网上邂逅至相识,接着聊天送书接触了几次,说萍水相逢差不多,如何得以了解?更甭说什么深交了。即如此,何以至今念念在兹呢?笔者窃以为,古人云“君子之交淡于水”万分在理也,有道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人来人往萍水相逢,遇来者为贵人善人,对你嘘寒问暖显真意,句句发自肺腑间,让你如沐春风如饮甘霖,生活中增添了温暖动力了,人生记忆中难免刻骨铭心难以忘怀,这就是人生幸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想着对你好的人,真好</span></p> <p class="ql-block">廷炎人永远远离了,但我微信中好友他的个人微信一直没有删除,不想删,就这么放着吧,看到他,就会想起曾经有位王廷炎朋友,王廷炎同校学兄,王廷炎大哥,想起他对我的好。</p> <p class="ql-block">想着对你好的人,真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i>(文/杨振东)</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