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 人的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称为量感。而量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从一点一滴的实践、体验中感悟而来。《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量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量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因此在“克与千克”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这类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践探究性活动中,立足动手操作,强化动脑思考,从而帮助低年级孩子对物体质量形成一个相对深刻的感知,逐步建立量感。</p> <p class="ql-block">[学情分析]</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才能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在实际生活中,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不能靠肉眼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的感觉感知。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感知过轻和重,也曾经在商品标识上看见过千克、克,但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它们是质量单位,同时物体的体积与物体的质量不一定是统一的,这些都给学生认识质量单位造成了困难。</p> <p class="ql-block">[作业设计目标]</p><p class="ql-block">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p><p class="ql-block">2.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p><p class="ql-block">3.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p> <p class="ql-block">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量</p><p class="ql-block"> 在新课开启前,孩子们利用周末走进超市等地,看一看,找一找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一般是哪些物品?每个人选取自己最熟悉、最喜爱的物品并拎一拎它们的重量,让这种感觉存入脑海。</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克与千克在生活中普遍运用并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学生结合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素材来认识克和千克,带着一定的体验感再到课堂中进一步学习,更容易建立起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p> <p class="ql-block">活动二:找到标准估计量</p><p class="ql-block">知道了生活中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那么同一样物品1千克大约有几个呢?快来估一估、称一称并掂一掂吧!</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通过一次次的“估--称--调一-再估”的活动,不仅有了身体的感受,还有对物品数量的感受,让学生经历不断地调整的过程,丰富学生心目中可以用来作为估测标准的“质量表象”,逐步形成估测策略,培养估测能力。</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在前面不断地估、称、掂的过程中,学生心目中的“那杆秤”更加精准了些。在亲子互动这样的估量游戏中,学生既感知了物品到底有多重,又学到了怎么样才可以估的更准,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和小伙伴一起PK“班级最强手感王”更加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活动三:实验操作运用量</p><p class="ql-block">所有东西都有质量吗?想办法验证空气也有质量。</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在想办法验证空气也有重量”的活动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也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样物品都有重量,包括空气。</p> <p class="ql-block">手工制作一个简易天平并挑战“用给出的10克标准量,称量出大约100克的大米。”</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能灵活应用估测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的估测经验、估测意识以及估测方法得到进一步地提升。</p> <p class="ql-block">活动四:归纳总结内化量</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通过找资料了解我国独一无二的斤秤文化的发展史和有关重量的成语或典故。</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数学教育的价值之一是向学生传承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数学是积累的科学,是历史的记录,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在学习数学时渗透传统文化,增加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方式。</p> <p class="ql-block">绘制一份主题为“有趣的质量单位”的手抄报。</p>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化身小小书画家,将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精美手抄报洋溢着孩子们寻找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的整理和归纳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丰富而美丽;实践是生动的旅行,有趣而精彩!量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次探索质量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找、拎、称、估、查、想、画等实践体验活动后,在多维感官的刺激下,既丰富了知识,培养了量感,激发了兴趣,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