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这种肉疙瘩,可能变成肠癌!到这个年龄尽快检查……

无为

&#xD; <h3>奉劝40岁以上的朋友</h3></br> <h3>体检的时候把肠镜加上</h3></br> <h3>这真的很重要</h3></br> <h3>没得啥子尴尬的</h3></br> <h3>有的人不查不知道</h3></br> <h3>一查就查出肠息肉来</h3></br> <h3>这可是个大隐患</h3></br> <h3>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大约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h3></br> <h3> <h3>肠息肉是长在肠道上的肉坨坨,只要没确定病理性质,它们就都被统称为肠息肉,一般包括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h3></br> <h3> <h3>图片来源:摄图网</h3></br> <h3>一般来说,肠息肉几乎是没得啥子症状的,因此,<strong>对于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来说,建议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strong></h3></br> <h3>要是存在以下高危因素,就更应该做肠镜了:</h3></br> <h3>(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疾病史;</h3></br> <h3>(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h3></br> <h3>(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h3></br> <h3>(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①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②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③黏液血便;④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⑤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⑥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h3></br> <h3> <h3>图片来源:摄图网</h3></br> <h3>要是你实在不愿意做肠镜,看到肠镜就发虚,也可以先定期做这两个检测:</h3></br> <h3><strong>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用于检测粪便样本中的人血红蛋白,比传统的粪便隐血试验FOBT更准确、更敏感);</strong></h3></br> <h3><strong>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同时检测FIT和肿瘤相关DNA等)。</strong></h3></br> <h3>如果检测出来呈阳性,再去做肠镜,这种情况下就推不掉了,必须要通过肠镜进一步筛查。</h3></br> <h3>另外,针对不同情况的高危人群,筛查方案也有不同的建议。</h3></br> <h3> <h3>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或致病突变携带者:每年1次全结肠镜检查;</h3></br> <h3>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治病突变者:20~25岁开始,每2年一次结肠镜检查,40岁后改为一年一次;</h3></br> <h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出现症状后8年内接受肠镜筛查,并接受全结肠多部位活检;</h3></br> <h3>筛查对象有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期腺瘤(或1个一级亲属确诊年龄<60岁):建议40岁开始,每5年1次结肠镜检查。</h3></br> <h3> <h3>首先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肠息肉都会癌变。</h3></br> <h3><strong>肠息肉按病理学类型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两种。</strong></h3></br> <h3>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无蒂锯齿状息肉/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h3></br> <h3>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h3></br> <h3> <h3>图片来源:摄图网</h3></br> <h3>顾名思义,肿瘤性息肉就有一定几率发展成癌,尤其是绒毛状腺瘤,不切除的话,患者10年后癌变概率可以高达50%。</h3></br> <h3>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患有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又不去做干预治疗,长期下去癌变的概率极高!</h3></br> <h3>所以要是有家族性肠息肉病史,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h3></br> <h3> <h3>肠息肉的具体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有大量相关研究认为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h3></br> <h3>年龄因素:肠息肉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h3></br> <h3>饮食因素:长期低纤维素饮食的人群发生率较高;</h3></br> <h3> <h3>图片来源:摄图网</h3></br> <h3>肠道慢性炎症:比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克罗恩病以及肠结核等,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形成炎性息肉的概率将大大提高;</h3></br> <h3>遗传因素: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27%具有家族患癌病史。</h3></br> <h3>针对以上的相关因素,大家能做的预防措施就非常显而易见了,总结起来就是:既要保证膳食合理,也要提前进行预防筛查。</h3></br> <h3>肠息肉发展到癌变中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大概率能避免肠癌的发生。</h3></br> <h3>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h3></br> <h3> <h3>本文合作专家</h3></br> <h3> <h3>参考文献</h3></br> <h3>[1]左海英,王志超,马志斌等.腺瘤性肠息肉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婚育与健康,2024,30(02):58-60.</h3></br> <h3>[2]孔娜.大肠息肉不同病理及癌变的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23.DOI:10.27202/d.cnki.gkmyc.2023.000064.</h3></br> <h3>[3]邹思,卫卓欣,黄伟等.3588例胃、肠息肉病理测量与肉眼评估大小差异的对比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3,28(04):489-491.</h3></br> <h3>[4]孙昌阳,郭亚如,郭盛滕等.早期生活事件对中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健康促进方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43(11):3029-3032.</h3></br> <h3>[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 [J].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48): 3896-3908.</h3></br> <h3>内容制作</h3></br> <h3>编辑:张富耀</h3></br> <h3>制图:东周</h3></br> <a href="https://h5.kepuchina.cn/scientificwebsite/article?id=492286&member_id=CM201905192322021182&check_code=917303d5ebd4eed81ac2db353707ef4c"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h5.kepuchina.cn,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