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山东游-威海刘公岛历史一览

赵子夫

<p class="ql-block">刘公岛博览园</p><p class="ql-block">刘公岛博览园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分为六大展区、十九个展厅采用高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全方位、立体化地讲述了刘公岛的三大主题文化:刘公文化、甲午战争和英租历史,被称为解读刘公岛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海圣殿庭院两侧的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海圣殿山门两尊护法</p> <p class="ql-block">海圣殿</p><p class="ql-block">海圣刘公即汉末皇子刘民,为避战乱定居此岛,因救文目助遇难船民而传为佳话,刘公岛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海圣殿,精选30多吨、上千种天然彩色玉石,由江南著名玉雕艺人精雕细琢而成的彩玉壁画,生动讲述了汉代皇太子刘民历尽艰辛漂泊至刘公岛的传奇经历,集中展现了刘民在刘公岛上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圣殿墙面上的大幅彩玉雕壁画,介绍汉代皇太子刘民历尽艰辛漂泊至刘公岛的传奇经历,</p> <p class="ql-block">中华海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公岛博览园建记</p><p class="ql-block">刘公岛居威海湾内,面积三点一五十方公顷。距威海市区二点一海里。岛上风光房旎,氣侯宜人,植被繁茂,鸣發用栖,素有『海上仙山』,『世外桃源』之美誉。战国时,先人于此耕种泡猪,生息繁衍;汉末,传皇子刘民漂泊至此,因其乐應善行,域人讳其名日刘公,晚清北津水师在此成军,巨舰威进,盛极一时,后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设:时后,又两度为日本强古十年,为英国租借四十二年。新中国成立,该岛作为海防重地,扼守国门;岁至公元一九八五年,刘公岛由军而民,解禁开放。</p><p class="ql-block">刘公岛之开放,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然岛上只有甲午故地可供瞻仰,余厚重历史文化未得挖掘尽展。为丰富游人观赏内容,弥补景点单河之缺婚,并传千年海岛沧桑于后世,刘公岛管委会几经论证,议修博览國。方案一出,专家首肯,多方呼应,遂于二OO0年五月动土兴建。寒来暑往,历时五载,占地三万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五百平方米、总投资二点二亿元人民币之精品园区于二 OO 五年五月正式对游人开放。</p><p class="ql-block">建成之博览园。融刘公文化、甲午风云、英租历史于一园,汇场景制作与影视科技干一体,集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于一身。国内五大景观之海圣殿。用天然彩玉做大型浮雕版画、述可公历尽艰辛漂泊刘公岛之传奇,赞先人扶危济国乐施善行之美德;望海楼。依记载而重建,四层仿古塔楼,内展武则天东巡之宏大场景,另有二十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精品杰作:甲午海战演示馆,乃国内首创数字化全景影院,十八米长、在米宽特大无缝拼接银幕,三百零八座超大动感平台,可使許人身临其境感受甲午海战之惨烈悲壮"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依据从英国查回的珍贵史料,采用现代展示手法,通过原汁原味之复原场景、惟妙惟肖之雕塑腊像、形象生动之影音,真实地再现英国租借威海卫三十二年、占据刘公岛四十二年之社会万象,中华海坛,五十六条巨龙盘烧成基、定海神珍耸立中央、青铜宝鼎稳固两端。雄萍的建筑,展现了与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齐名之大气,龙居四方,昭示中华民族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之大势。此外,国区内还设有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之青铜水琴、世所罕见之千年鲸骨、如梦如幻之海市蜃楼、巧夺天工之东海龙宫等独特景观,以及具有江南特色之休闲区、功能齐全之商业服务区。</p><p class="ql-block">在建设博览园过程中,各方专家以追求卓越之理念,精心设计;施工单位以追求传世佳品之目的,精雕细琢;众多有识之士鼎力相助,慷慨解雲。值此博览园落成之际,特作此记,以志记载。</p><p class="ql-block">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p><p class="ql-block">公元二 OO 五年五月</p> <p class="ql-block">五福临门铜雕熏炉与奇石。</p> <p class="ql-block">定远舰(专为游客参观用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左图:车钟</p><p class="ql-block">又称传令钟,是向机舱传达主机转速命令及航速命令执行情况的装置。</p><p class="ql-block">中图:舰船桅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英国海军上将别墅旧址</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12月公布</p><p class="ql-block">威海市人民政府2014年5月立</p> <p class="ql-block">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司令避暑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2年,英国鉴于远东国际形势剧变和本国海军发展战略所需,将威海及刘公岛定位于皇家海军中国舰队暑期军训和避暑疗养基地。此后,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于每年4月初由香港调至威海做军训疗养,至10月底返回香港。本建筑于1920年代之前,为二层砖石结构、木尾架、红瓦四坡顶,长期供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司令住用。</p> <p class="ql-block">刘公岛简介</p><p class="ql-block">刘公岛位于威海海内,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后上植护限安,风光携历史文化而丰厚。据考战国时已有人居之。柳传东议来年皇子刘民飘泊至此,扶急济图,广地善行,城人讳其名日刘公,马名故训,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98年,北洋海军驻守于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次年北洋海军在此覆灭,刘公岛滤南四天下,1898年始又为美国强租42载,及今,地上北洋海军及美物古迹触目皆是。</p><p class="ql-block">纪念地为全国重点义物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历史遗留下来的英军建筑</p> <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海军公所</p> <p class="ql-block">北洋海军总查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北洋海军提督办公室</p><p class="ql-block">北洋海军提督公事房</p><p class="ql-block">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办公场所。室内陈设办公案具、王命旗牌、麒麟屏风、北洋海军青龙军旗、五色团龙提督旗等。麒麟是清朝一品武官的补子图案。</p> <p class="ql-block">总理全军营务处公事房</p><p class="ql-block">提标中军参将下属的经办营务处事务的办公场所。考核稽查官兵、办理粮饷领取分发、管理资俸名册等文档。设一等文案(秘书)兼支应委官(会计)1名、书识(文书)1名,及士兵数名。</p> <p class="ql-block">庭院过廊</p> <p class="ql-block">总理全军营务处</p><p class="ql-block">负责随同提督监视舰队操练、核记官兵功过、稽查全军粮饷收发、总管全军资俸名册。设提标中军参将1名,兼理全军粮饷事宜。该室是提标中军参将严道洪的公事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祭祀厅</p><p class="ql-block">北洋海军祭祀天后的场所。北洋海军专有"天上圣母"旗帜,规定每月逢初一、十五升挂。厅内居中供奉"天上圣母"神像,执日月扇仕女,辅神千里眼、顺风耳。神像两侧陈设北洋海军舰船模型,祈求妈祖保佑航海平安。大型壁画"息风解困"、"甘泉济师",均反映和歌颂的是妈祖护佑航海平安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稽察全军轮机事务处</p><p class="ql-block">总管北洋海军舰船轮机养护、舰船修理事宜,以及舰船管轮军官的 核、升降、调换等事项。设稽察全军轮机事务提标管轮参将1名。</p> <p class="ql-block">图一:前言</p><p class="ql-block">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收藏了打捞出水的原北洋海军"济远"舰文物132件组,计300余件;还收藏了在烟台、威海海域出水的与甲午战争相关的金属文物若干件。本展览展示了"济远"舰克虏伯前双主炮、主锚、主桅杆、舰舷板,甲午战争时期威海炮台火炮炮轮、炮弹,军舰舰锚,日舰速射炮,英租威海卫时期鱼雷等珍贵金属文物,并简要介绍"济远"舰史、武备参数、构件功用等,以加深人们对相关历史的了解。</p><p class="ql-block">图二:下面一趟营房是北洋海军办公处</p><p class="ql-block">图三:济远舰舰艇吊艇杆出水现状</p><p class="ql-block">图四:北洋海军时期的各类炮弹</p><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海军舰船与基地要塞装备的火炮以德国克虏伯炮为主,所配备的炮弹,依弹体构造与功能不同,分为开花弹、穿甲弹、实心弹等。其中弹头尖锐的多属穿甲弹、实心弹,弹 动</p><p class="ql-block">头装有引信装置的属开花弹。此处陈列的炮弹,均出土于威海各炮台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一:克虏伯要塞炮传动轮</p><p class="ql-block">钢制,属于中砥柱克虏伯炮的传动轮,安装在火炮炮架底部前后,沿轨道带动整个火炮转动,出土于威海南岸鹿角嘴炮台遗址。</p><p class="ql-block">济远"舰主桅杆</p><p class="ql-block">钢制,原高度约18米,基本保存完整。历史上,主桅的上端设有桅盘,内部安装一盏照度为二万枝烛光的电力探照灯,并装备1门哈乞开司37毫米口径五管机关炮。1988年6月3日打捞出水。</p><p class="ql-block">图三:——“济远"舰</p><p class="ql-block">1883年2月17日,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驻德公使李凤苞向德国伏尔铿公司订造该舰,由曾经设计"定远"级铁甲舰的该公司设计主任鲁道夫·哈克设计,是德国近代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被李鸿章命名为"济远"。</p><p class="ql-block">"济远"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和"定远""镇远"一同归国,编入北洋舰队。甲午战争中,该舰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以及威海、刘公岛保卫战。1895年2月17日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海军,仍使用"济远"舰名。日俄战争中,1904年11月30日在旅顺外海触水雷沉没。</p><p class="ql-block">1986年、1988年,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先后由山东烟台救捞局和江苏靖江海洋工程公司对"济远"沉舰进行调查、打捞,出水文物保存于本馆。</p><p class="ql-block">图四:</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这里所展示的,既是一个时代武器装备的真实物证,更是一个民族不容忘却的庄严记忆。</p><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百年风云一闪而过,多少往事都随那莽莽沧海滚滚东流去,但甲午国殇的奇耻大辱,却是刻在中国人心头的一道百年未愈的剜心之痛。</p><p class="ql-block">千年梦碎、百年抗争,千年梦醒,百年奋斗。今天的世界已非甲午年之世界,今天的中国更非甲午年之中国。</p><p class="ql-block">知耻者勇、善败者生。</p><p class="ql-block">"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呢?"</p><p class="ql-block">这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只要这世上狼烟犹在,只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在路上,这些追问就将永不过时。</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p><p class="ql-block">是北洋海军举行军事会议的场所。楹联:"捭阖纵横晓畅戎机,运筹帷幄稳操胜券";横额"决胜庙算"。厅内复原了1890年6月北洋海军军事会议,筹备部署1891年春第一次北洋海军大阅演习事宜的场景。以超写实手法塑造了12位北洋海军将领的形象。</p><p class="ql-block">提督丁汝昌居首,右侧分别是总查琅威理、林泰曾、邓世昌、叶祖珐、邱宝仁、黄建勋;左侧分别是牛昶晒、刘步蟾、方伯谦、林永升、林履中。将领穿着1890式军服。</p> <p class="ql-block">稽察全軍軍械事務處</p> <p class="ql-block">提标督队官公事房</p><p class="ql-block">提标督队官是海军提督的参谋侍从副官,设都司衔大副1名,守备衔二副1名。提督率舰出海时,由提标督队船大副、二副管驾旗舰,发布提督行船号令。</p> <p class="ql-block">海军公所</p><p class="ql-block">又称水师衙门,始建于1887年,建成于1891年,占地17000平方米,整座建筑按中轴线布局,由照壁、东西辕门、正门和三重庭院组成。时为中国近代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的指挥机构,是"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代表性文物遗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海军指挥机构。</p> <p class="ql-block">日岛炮台地阱炮</p><p class="ql-block">该炮是日岛炮台20厘米口径地阱炮,仿英国阿姆斯特朗式,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设计制造。日岛炮台共配备2门该式大炮。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中,萨镇冰率水兵防守日岛炮台,击中日舰多艘,该炮也被日军用南岸炮台火炮击伤。</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明代遗留,几经修善,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英利洋行旧址</p><p class="ql-block">威海市人民政府2013年12月公布</p> <p class="ql-block">建在半山坡上的丁汝昌寓所</p><p class="ql-block">丁汝昌寓所</p><p class="ql-block">建于1888年。由寓所建筑、前后花园组成,占地14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左、中、右三跨院落,现辟为"丁汝昌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寓所门前石砌花廊</p> <p class="ql-block">丁汝昌寓所</p><p class="ql-block">建于1888年。由寓所建筑、前后花园组成,占地14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属砖木举架结构,布局与安徽丁汝昌故居相似,分为左、中、右三跨院落,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住宿和会客的场所,大门两侧为门房和书房。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系丁汝昌亲手栽植。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眷在此居住6年多,又称"小丁公府",现辟为"丁汝昌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丁汝昌寓所又名"小丁公府"。主体建筑分左、中、右三套院落,与丁汝昌家乡安徽住宅相似,举架木砖结构,四合院式,前后有花园,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英租时期为英国将校俱乐部;一九八七年维修现貌。</p><p class="ql-block">区。</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位于刘公岛西部保护</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丁汝昌,安徽庐江人,北洋海军提督,近代著名爱国将领。</p><p class="ql-block">1879年,43岁的丁汝昌由陆军转为海军,直至1895年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p><p class="ql-block">16年间,他为北洋海军建设竭尽心力,为维护海权、扬我国威而奔波海上,为抵御日本入侵而血洒疆场,为坚守军人气节而舍生取义。一代海军名将,最终化作不朽的海魂。</p> <p class="ql-block">图一:丁汝昌,谱名先达,字禹廷,1836年11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丁家坎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图为丁汝昌故乡庐江今景。</p><p class="ql-block">图二:丁汝昌升任高级军官后穿着过的礼仪甲胄。</p><p class="ql-block">图三:1862年,丁汝昌投入淮军刘铭传部,先后参加了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和西北之乱的战争,因作战勇猛,从普通士卒逐步晋升为记名提督,获颁"协勇巴图鲁"勇号。图为清末的淮军部队。</p><p class="ql-block">图四:1864年时,丁汝昌举家迁居居巢县高林镇汪郎中村,丁汝昌1874年交卸陕北营务后,一度回乡居住。图为高林镇汪郎中村的丁府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图五: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1889年为《丁氏宗谱》撰写的序文,其中记述了丁汝昌早年出身履历等情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一:1881年在英国接舰期间,丁汝昌在纽卡斯尔门德尔松照相馆拍摄的肖像照。</p><p class="ql-block">图二:1874年,发生日本入侵台湾事件。清政府决定筹建南、北洋海军。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因丁汝昌朴诚忠勇,上奏调任北洋轮船督操,参与筹建北洋海军。图为曾作为丁汝昌座舰的炮舰"操江"。</p><p class="ql-block">图三:1880年末,丁汝昌率领200余名水师官兵,赴英国接收订造的2艘巡洋舰,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图为在纽卡斯尔即将下水的"超勇"级巡洋舰。</p><p class="ql-block">图四:丁汝昌认真考察了英国的兵工厂、炮台要塞、皇家海军军医院等设施。图为当地报纸刊登的丁汝昌参观军医院的新闻画。</p><p class="ql-block">图五:1881年,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驾驶"超勇""扬威"回国,是中国海军首次独立进行欧亚间的洲际航行。图为"超勇""扬威"回国路线。</p><p class="ql-block">图六:因接舰有功,丁汝昌升任北洋水师统领,赏换"西林巴图鲁"勇号,并于1882年实授天津镇总兵。图为归国后的"超勇"舰。</p><p class="ql-block">图七:1874年,发生日本入侵台湾事件。清政府决定筹建南、北洋海军。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因丁汝昌朴诚忠勇,上奏调任北洋轮船督操,参与筹建北洋海军。图为曾作为丁汝昌座舰的炮舰"操江"。</p><p class="ql-block">图八:1880年末,丁汝昌率领200余名水师官兵,赴英国接收订造的2艘巡洋舰,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图为在纽卡斯尔即将下水的"超勇"级巡洋舰。</p><p class="ql-block">图九:丁汝昌认真考察了英国的兵工厂、炮台要塞、皇家海军军医院等设施。图为当地报纸刊登的丁汝昌参观军医院的新闻画。</p><p class="ql-block">图十:1882年、1884年,朝鲜先后发生壬午兵变、甲申事变,丁汝昌两度奉命率北洋水师军舰前往朝鲜协助平息事变,挫败了日本分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图谋。图为丁汝昌等在朝鲜。</p><p class="ql-block">图十一:1886年8月,丁汝昌率"定远""镇远"等舰赴日本长崎坞修,水兵放假登岸,长崎警远"舰照片,以及美术作品:长崎事件。察蓄意挑衅生事,造成中国水兵大量伤亡,史称"长崎事件"。图为停泊在长崎的"定</p><p class="ql-block">图十二: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加快北洋水师建设。1886年醇亲王大阅海军,图为当时随行宫廷画师绘制的悬挂满旗受阅的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一:1886年,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校阅北洋海防。图为醇亲王赏赐拍摄的丁汝昌像。</p><p class="ql-block">图左:1888年10月3日,《北洋海军章程》经清政府批准颁行,北洋洲第一,丁汝昌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图为北洋海军提督所用的范、北洋海军军歌曲谱。军歌歌词为:"宝祚延麻万国欢,景星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p><p class="ql-block">图左2:丁汝昌常年亲率北洋海军进行远航训练,北至海参崴、南洋海军章程》规定,组织每三年一次的校阅、演习。图为189北洋海军军舰。</p><p class="ql-block">图二:1888年10月3日,《北洋海军章程》经清政府批准颁行,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实力居亚洲第一,丁汝昌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图为北洋海军提督所用的旗帜图样、军服袖章规范、北洋海军军歌曲谱。军歌歌词为:"宝祚延麻万国欢,景星拱极五云端,海波澄碧春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p><p class="ql-block">图三:北洋海军共有威海卫、旅顺口、大连湾、胶州湾、大沽5处主要军港,以威海卫基地为核心。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在威海刘公岛上建有海军公所和丁汝昌寓所。图为海军公所(上图)和丁汝昌寓所(下图)旧影。</p><p class="ql-block">图四:丁汝昌常年亲率北洋海军进行远航训练,北至海参崴、南至新加坡。同时,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组织每三年一次的校阅、演习。图为1891年校阅时停泊在旅顺军港的北洋海军军舰。</p><p class="ql-block">图五:1890年夏刘公岛绅商在岛上为丁汝昌树立的"柔远安迩"德政碑。</p><p class="ql-block">图六:1891年起,清政府调整对日本战略,派北洋海军在1891、1892年两度正式访问日本。丁汝昌积极与日本亲华派联络,意图遏止日本政府的对外扩张。图为1891年丁汝昌在"定远"舰上招待日本各界人士的场面。</p><p class="ql-block">图七:北洋海军访日期间,丁汝昌前往拜会日本海军创始元老、日本高层亲华的政治家胜海舟。丁汝昌的坦诚令胜海舟赞佩,胜海舟在其自传《冰川清话》中称丁。</p><p class="ql-block">图八:1891年,清政府下令"停购外洋船械";提督丁汝昌忧心忡忡,多方呼吁。1894年北洋海军大阅,丁汝昌竭力谋划,尽可能向外界展示北洋海军的威慑力。校阅结束后,李鸿章在奏折中慨叹,北洋海军"自光绪二十年后,未添一船一炮,窃虑后难为继"。图为1894年海军校阅期间,航行中的北洋海军编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一: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北洋海军护航军舰,事实上挑起了甲午战争。图为西方铜版画:日舰"浪速"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p><p class="ql-block">图二:1894年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遭遇,爆发大战,海战时间长达5个小时,北洋海军损失严重。图为海战开战时的战场场景。</p><p class="ql-block">图三:丁汝昌以"定远"为旗舰,坐镇指挥。开战不久,"定远"中弹,多处受损,丁汝昌也身受重伤,但仍坚持督战、鼓舞士气。海战中,"定远"尽管中弹数百处,始终与"镇远"相互配合,力战不退,被日本海军惊呼为打不沉的"定远"。图为美术作品:英勇作战的"定远""镇远"舰。</p><p class="ql-block">图四:丁汝昌黄海海战报告底稿。</p><p class="ql-block">图五:黄海海战后,日本大本营发动辽东半岛战役,企图消灭在旅顺维修的北洋舰队。北洋海 军舰船未能彻底修竣,被迫撤离旅顺。图为在旅顺维修的北洋海军军舰。</p><p class="ql-block">图六:旅顺失守后,清政府向北洋大臣李鸿章下令革去丁汝昌职务的电报。</p><p class="ql-block">图七:旅顺失守后,清政府归罪丁汝昌,将其革职、暂行留用。图为丁汝昌致威海陆军守将戴宗骞的书信,表明了要"战至船没人尽"的必死决心。</p><p class="ql-block">图八:1895年1月,日军发动"山东半岛战役"。丁汝昌指挥北洋海军依托刘公岛,多次击退军海陆猛攻。图为北洋海军军舰与日军炮战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图一:日军鱼雷艇进港夜袭,伤沉北洋海军"定远""来远"等主力军舰。丁汝昌下令炸毁重伤的"定远"舰,以免资敌。</p><p class="ql-block">图二:在外援断绝、战力耗尽的绝境中,丁汝昌拒敌诱降,于2月11日晚自尽殉国。图为美术作品:丁提督殉国。</p><p class="ql-block">图三:丁汝昌殉国后,威海水陆营务处道员牛昶晒与部分洋员密谋,假托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投降书,最终与日军签订《威海卫降约》。图为美术作品:《威海降约》签署。</p><p class="ql-block">图四:1895年2月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丁汝昌的灵柩由北洋海军"康济"舰运往烟台,再辗转运回安徽故里。图为停靠铁码头载运丁汝昌灵柩的"康济"舰。</p><p class="ql-block">图五:1930年10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威海卫。图为英国代表庄士敦宣读归还威海卫条约。照片中是左一中国政府外交部次长王家桢,右二为中国政府威海卫管理公署首任专员徐祖善。</p><p class="ql-block">图六:威海卫管理公署重修环翠楼,并在楼中供奉丁汝昌、邓世昌牌位。</p><p class="ql-block">图七:丁汝昌曾在寓所院中手植紫藤一株,至今每年花期依然盛放</p> <p class="ql-block">威海衛甲午海軍蹉跌記</p><p class="ql-block">環翠樓之重建丁鄧二公之增紀余既為文以記之矣顧念成海衛之四以化於日者三年租壮英者又三十有二年痛定思痛胥由甲午一役我海陸軍失利之结果當時丁鄧二公暨林泰增到步膽張大宣诸先烈應敵海上出七八死確败軍之將不可以言勇然或狗身以明大節或降志以全生霊及今思之猶覺凛凛然有七氣今咸海衛收回矣東望劉公島外白雪悠悠滄波森森我鎮速定遠诸艦或忱或奪均随鴨係江水東进心畫惟餘此陰快心手之陳迹長照污奈古山頭之雪色而不可渝被以此思氣友其昌極昔陸實作新語意在推淪泰之山以之心為漠戒竊附斯義次録咸海衛海軍蹉跌記以告我邦人君子暨海軍诸同仁試一内省我現今海防上之設備其得不隔甲午之霞報乎如其然也我咸海衛得終婦我而有乎海桑炮幻往事成座豈僅斯樓之興廢云手狀清季失政光绪二十年春中日感覺我陸軍既在平壤挫敗海軍亦在大東溝被夷全役狗雞者無故而以致遠管帶鄧公世昌死事為最烈一時旅順大連相继不保咸海衛遂陷孤危守将失和互相訴謀日兵由成山籠讀島登岸犯我榮城友登一面心軍艦堵截到公島口籍圖夾攻時海軍新敗無門志陸軍統將戴宗賽駐守北幫炮台分統到相佩駐守南幫炮台日軍奪枫林攻南幫後路朝佩敗奔北台海軍提替丁後昌慮南幫三台不守炮資敵為軍艦惠歡將龍廟嘴炮台毀去宗霧持不可迫日兵逼南岸快昌延趙北嘴炮台有失全衛不守孟遣魚雷艇管帶王登雲踐之顧台主毁而日兵已踞後山就台姓舉越北嘴台後分兵兼沿岸三台俄而鹿肖台陷日兵蔽山而下旋南台又陷宗審自盡於劉公島日兵更以台之巨炮轟擊澳内軍艦別用魚雷艇入口襲擊中定遠咸遠来遠沈之壮是全軍大震師律畫失兵民環請罪戰汝昌與護軍統領张火宣力主人船同畫平可嗣日艦猛攻東北口闖入鹿角嘴扼吃疫進全局不支我鎮遠等诸艦大小凡二十三般或沈或降逐致無一偉免者法昌憑孤島仰藥以狗時光緒二十一年正月十八日也自此以往劉公島灣内裝不復有中國軍艦之旗影輪聲者三十有五年悲夫</p><p class="ql-block">毅旦</p><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二十年九月</p><p class="ql-block">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徐祖善撰写的《北洋海军蹉跌记》,追思缅怀北洋海军英烈,并勒碑于环翠楼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泼海旌旗热血红,防秋诸将尽笼东。一代海军提督,献身海防,尽忠报国,誓死不降,大节凛然。</p><p class="ql-block">丁汝昌跌宕起伏的海军生涯,是北洋海军兴衰历史的缩影。既展现出近代中国海军的一度蓬勃兴起;也映射出清政府缺乏正确的海军战略和持久的建设决心所酿成的恶果;更书就了一篇爱国将士捍疆卫国、英勇捐躯的悲壮史诗。</p><p class="ql-block">丁汝昌的坎坷命运,为中国近代海军曲折的历史提供了深刻的注脚,诠释了发展强大海军、建设海洋强国对中国的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丁汝昌生平大事记</p><p class="ql-block">1836年</p><p class="ql-block">出生于安徽庐江丁家坎村。</p><p class="ql-block">1862年</p><p class="ql-block">投入淮军铭字营从军。</p><p class="ql-block">此后参加平定太平军、捻军、西北变乱等战事。</p><p class="ql-block">1874年</p><p class="ql-block">交卸营务回乡。</p><p class="ql-block">1879年</p><p class="ql-block">被李鸿章奏调担任北洋轮船督操。</p><p class="ql-block">1880年</p><p class="ql-block">率部赴英国接收新造的巡洋舰。</p><p class="ql-block">1882年</p><p class="ql-block">参加平息朝鲜壬午兵变的军事行动。升任天津镇总兵,统领北洋水师。</p><p class="ql-block">1884年</p><p class="ql-block">参加平息朝鲜甲申事变的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1886年</p><p class="ql-block">率北洋水师接受醇亲王校阅。</p><p class="ql-block">1888年</p><p class="ql-block">北洋海军成军,任海军提督。</p><p class="ql-block">1890年</p><p class="ql-block">率北洋海军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p><p class="ql-block">1891年</p><p class="ql-block">北洋大臣李鸿章对北洋海军进行第一次校阅。率北洋海军首次正式出访日本。</p><p class="ql-block">1892年</p><p class="ql-block">率北洋海军第二次正式出访日本。</p><p class="ql-block">1894年</p><p class="ql-block">3-4月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p><p class="ql-block">5月举行北洋海军第二次校阅。</p><p class="ql-block">率北洋海军参加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亲自督战。</p><p class="ql-block">1895年</p><p class="ql-block">率北洋海军进行威海、刘公岛保卫战。</p><p class="ql-block">2月11日在刘公岛自杀殉国。</p> <p class="ql-block">文物单位</p><p class="ql-block">中国海军刘公岛基地司食部</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人民政威海市人民政府20</p> <p class="ql-block">威海水师学</p><p class="ql-block">1889年开工建设,1890年建成开学,占地18000平方米。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兼任学堂总办。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第一届36名驾驶学生毕业,派登各舰参战。次年2月刘公岛失陷,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学堂停办。该学堂是清末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之后的第4所海军学堂,因校址在刘公岛上,故又称"刘公岛水师学堂",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近代水师学堂。</p> <p class="ql-block">水师学堂校舍</p><p class="ql-block">水师学堂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为四面坡屋顶大型建筑, 建于</p><p class="ql-block">1890年,毁于甲午战争。基址大部分被东侧英租时期所建的英海军陆战队营房所迭压</p> <p class="ql-block">水师学堂隔壁小路</p> <p class="ql-block">英租时期所建的英海军陆战队营房所</p> <p class="ql-block">記下来</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一九五零年三月十七日,海軍司今員肖勁光乘漁船視察到公島。</p> <p class="ql-block">蒸馏所旧址</p><p class="ql-block">该建筑是英租威海卫期间英军海水淡化的场所,建于1904年。1938年英军撤离,蒸馏所闲置,解放后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建筑至今已逾百年,损毁严重,2011年刘公岛管委对其进行了维修保护。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辟为展示场所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现在是刘公岛艺术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