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散记》47——灵岩一点通

💒曹志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刚过,迎来了关怀身体健康的国际护胃日。这个日子在2006年被国际自然医学和养生工程研究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定为第一个“国际养胃日”。</p> <p class="ql-block"> 鼎如兄为了养好我们“年轻”的胃,催我去外面山青水秀处养胃,于是就到了灵岩山下。 想不到来到灵岩寺。此地为街道岩峰村,释广华为法人。</p><p class="ql-block"> 如兄急冲进寺院拿了八宝粥给我吃,果然胃舒服了很多。看我脸色红润了,便拉着我一起去看师父广华。</p> <p class="ql-block">  在释广华师父溢满香味的茶房,他娓娓道来:“灵岩禅寺最初由一位名叫公远的和尚在公元949年建立,最初称为南山院。这一时期,寺庙主要由当地的善男信女支持,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寺院。宋真宗时期,南山院正式更名为灵岩寺,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明永乐年间,汝霖和尚建立了碧云轩,此是灵岩寺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清嘉庆年间,鹤龄和尚建立了映月轩,进一步丰富了寺庙的文化内涵。此地有青龙山壁岩石,有泉眼涌出的泉水,味道甘甜,四季不干,清如明镜。后来果志禅师又对灵岩寺进行了重建,果志禅师出自灵隐寺并曾在上天竺修行,因此灵岩寺与灵隐寺和上天竺有着深厚的传承关系。灵岩禅寺一直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如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就有僧人将刘将军庙改建为灵岩禅院,民间俗称胜归山庙,有殿堂数十间,主奉观世音菩萨。相传,穷人若因欠债过不了年,可于除夕日往胜归山庙避债,热心的出家师父会无偿提供一顿素斋当年夜饭,外加一碗团子当点心。</p> <p class="ql-block">  听了这些,一点就通,如兄缘起性空、忽然开悟。“一点灵岩青龙腾,凤飞吻我贵阳窝。风吹绿叶满天空,徐徐升起满眼春。”</p> <p class="ql-block">  嗣后,我为师父写就一幅草作,并应他要求回后写:“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横批:皆大欢喜”,也可和广度师父的面相和大肚印证。接着,鼎如兄拉着我和师父按下了快门。便匆匆告别。缘因李兄、江涛及优优等在上天竺等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  席散再聚一泓书画室。江涛伸手,宣纸铺就,“缘起性空”跃然纸上。掌声掀起了钱塘江又一波浪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