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法兰西的一个人的长征

sgasun

<p class="ql-block">“What life means to me?”这是那几周上课的课文内容,作者:Jack London。这也是我最看重的一个主题,尤其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这个主题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这是当下许多人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教参将之译为“生活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自己则认为这里的“life”翻译成“生命”也许更符合作者杰克·伦敦的本意。看看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名称就能明白:《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p><p class="ql-block">我们埋头于、执着于物质上早日脱贫致富太久太深了,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仰望星空,探寻内心,问“生命对我意味着什么?”了。前人的问题,今人仍在叩问。尤其是当下,更值得发出这一世纪之问。</p><p class="ql-block">其实哲学家罗素早就回答过这个问题。在他那篇著名的《what I have lived for》(我为什么而活)中明确地告诉我们:“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并且将原因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罗素的这篇文章我一直奉为座右铭。</p><p class="ql-block">哲学家尼采则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人能够承受生命的无意义而不消沉低落,这就是生命的骄傲。尼采对生命的哲思同样令我震撼。</p><p class="ql-block">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米兰昆德拉的那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以及“生活在别处”。</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生命就是一场旅程,生活就是在路上。不是那种短途的游历度假,而是一次长征,是一次发现之旅。</p><p class="ql-block">生命还是一次过程。一次自我的发现过程。是自己将自己带到自己面前,面对面相互打量相知相处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生命之旅不仅仅为我们展示身边的世界,也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究竟是人创造了旅程还是旅程创造了人呢?其实,旅程就是生命本身。</p><p class="ql-block">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我的生命将引我去向何方?</p> <p class="ql-block">五一节到来前一天,刚刚开讲这个话题,刚刚将这个话题抛给学生思考。没成想就与一个以自己行为诠释这个问题的人邂逅了。</p><p class="ql-block">那天中午刚结束授课,朋友一个电话让我去到市中心主大街某银行边的单车修理铺见一个人——一个“千里走单骑”法国人。</p><p class="ql-block">我以前就结识过很多这个城市里的户外生存俱乐部的朋友,见识过他们的骑行以及装备。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但是,只身一人从遥远的浪漫国度法兰西,骑行到遥远东方国度来的法兰西青年。我还是头一回见识呢。</p><p class="ql-block">按照我们的标准这才真不愧为“新长征突击手”呢。可惜,这种事情对他们也是就是司空见惯的,用不着别人给他封什么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法兰西青年名叫Franck Wallet(法兰克 沃利特),出生于1984年。而那年我刚好大学毕业。算起来我的工龄正好是他的年龄,如此年轻,这也算是某种机缘巧合吧。世界浪漫之都巴黎长大,难怪如此浪漫,如此享受孤寂之旅。</p><p class="ql-block">车铺的老板姓张,非常和蔼平易的一个人。专门经营越野自行车以及修理。在越野爱好者中很有些名声。原来法国青年也是别人介绍到这里来修理他的坐骑-----一辆Giant越野车的。</p><p class="ql-block">这种车我熟悉,Giant在国内叫“奇安特”,不知道为何不直接叫“巨人”,也许这就是一种国人心态吧,觉得洋名字容易有品牌效应吧。法国青年沃利特骑着他的“巨人”越野车,穿越欧亚大陆,行程几万公里。真是名副其实,“巨人”成就巨人。</p> <p class="ql-block">张老板不懂外语,于是将这个新闻电话到报社“爆料”。其他记者不懂外语,于是我的外语专业出身的朋友出马采访这位远道而来的法国青年。顺便叫上我见识见识。知道事情原委,我对张老板的新闻敏感度更是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骑上张老板修好的坐骑,沃利特试车回来,赞不绝口,然后就述说他在广州遭遇的“不幸”,被修理单车的欺骗。然后将换下来的完全磨损的车轴送给张老板作纪念,又掏出一个小卡通玩具,我看见是个熊猫塑料玩具,在上面写下了“Thank you very much”,然后签名留念,送给张老板。</p><p class="ql-block">张老板欣然接受,并且让我们替他俩合影留念,说将来直接将这两个东西展示在车行铺面里。</p><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沃利特的单车龙头前挂着两个风尘扑扑的塑料卡通玩具,其中一个是一只小拖鞋,尤其让我触动。心里揣摩着这两个玩具的意义,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小脚板走天涯”这几个字,这是我看过的一部动人的卡通动画片的名字,讲一只小恐龙如何孤身一龙寻找到祖辈家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想,它们既是他旅途上的伙伴,也一定有能慰藉他心灵的一些东西。</p> <p class="ql-block">单车的把手已经脱落,他不是太在意。坐垫也已破损,他也说不用换。也许那都是留有他一路来的艰辛的痕迹。他只在乎车骑行境况要好,坚固耐磨又省力。前轮和后轮左右都要挂上两个结实的帆布包,背上还背着一个双肩旅行包,他所有的一切都在里面了。单车的三脚架上有一个打气筒。</p><p class="ql-block">围观的旁人中,有人得知他是从法国骑车来的时,很惊讶,问那他一路上车胎换了多少条?他说到马来西亚才换了两条。我们对这样的车胎质量有了另类认识。</p><p class="ql-block">张老板热情好客,一切修理妥当后,主动邀请沃利特吃中饭。我们把这邀请告诉沃利特的时候,他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没有任何的客气和谦让。真的是活脱脱的西方人的直来直去。</p> <p class="ql-block">去吃饭前,他问我是否要把修好的单车推进老板的铺子里,好安全些。我们说就放在门口安全不成问题。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p><p class="ql-block">饭桌上,通过聊天我们彼此有了更多沟通。说起这次的千里独行。沃利特说,其实很简单。他原来的世界很小很简单,家里到学校,然后学校到家里。这基本上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了。2008年大学毕业,对工作暂时没有做好打算,心里萌生出一个念头:何不让我的世界变的大点宽广点?就这样,他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说着,他特地掏出一张用塑料袋包着的一张照片,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他在路上在很多一个人的时候经常看的照片。他的家人在他出发远行前在家门口为他送行时的合影,老老少少二十多人。</p><p class="ql-block">在独自一人在路上这将近两年的时光里,每个白天都在他乡的路上骑行,每个夜晚都在异国的夜空下入睡。</p> <p class="ql-block">他从不住酒店,都是睡帐篷,或者有人家愿意接纳他就在别人家中过夜。</p><p class="ql-block">他随身携带的世界地图上有他用黑钢笔画出的他骑行经过的所有国家的线路,目前为止他已经穿越了意大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希腊、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曼,然后乘船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穿越印度大陆后再乘船到马来西亚,经过新加坡、越南等国,从广西进入中国,然后进入广东,用了两个星期时间到达韶关。</p><p class="ql-block">接下来他要穿越中国,然后进入内蒙,到俄罗斯,然后踏上回故乡之路。</p><p class="ql-block">特别谈到伊朗,他说伊朗给他的印象非常非常好,每个人都是热情好客的不得了。并不是媒体上说的那样给他留下那种印象。这大概也就是中国人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涵义吧。</p><p class="ql-block">点餐的时候,报社记者主动说此次请客由他买单。我觉得有理,就劝张老板成全我朋友的盛情。考虑到中西文化习惯,我们中西结合,西方文化的“分食制”加中国传统的“共食制”。</p> <p class="ql-block">我问沃利特喜不喜欢习不习惯中餐,他说喜欢,中餐味道好极了。西方人喜欢牛肉,我给他点牛肉饭。我也喜欢牛肉,于是也点了。其他人点了各自喜欢的饭和炖盅。又炒了两个青菜,算是集体共食的。然后一人一瓶啤酒,共饮。</p><p class="ql-block">饭上来之前,大家为远道而来的法国朋友举杯,我们一饮而尽,沃利特见状,问原因,我们解释中国人喝酒一口饮尽是对朋友的敬意。他欣然,并表示感谢。吃饭时,看着沃利特笨手笨脚使用筷子的样子,我们告诉沃利特他可以用勺子。但他坚持用筷子,说要学会使用筷子。</p><p class="ql-block">刚好邻桌的一对食客正在看韶关日报,记者朋友过去说明情况,将报纸借来展示给沃利特,告诉他这就是他工作的报纸,他会在第二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他独自骑行几万公里,经过韶关的新闻消息。</p><p class="ql-block">沃利特得知,非常欣喜,但得知这份报纸只能在这个城市里看到买到,又心生遗憾,因为他下午就要离开这个城市。朋友要他将E-mail地址留下,并且也给了他报纸电子版的网络地址,这样他就可以随时看到了。沃利特为此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吃过饭,沃利特问我们哪里能找到一家网吧,他说,他要上网将这一路的消息和这里的遭遇告诉一下家人。和他们分享。</p><p class="ql-block">我们笑了,说,不用去网吧,张老板单车铺门口的电脑就能上网。于是,沃利特上网去联系家人,开邮箱看最新的邮件了。</p><p class="ql-block">看着沉浸在电脑面前阅读家人朋友邮件,敲敲打打给家人亲友报平安的沃利特,我们准备离去了。朋友要回去赶稿,我也有事,得知张老板要让自己儿子和其他一些骑友将沃利特送出韶城,送他上接着要去的方向坪乳公路。我们也放心了。对忙着生意的张老板表示谢意后,然后与沃利特告别。希望他的一个人的接下来的“长征”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What life means to you?”如果拿这个问题问沃利特这样的人,也许这对他们根本就不算个问题。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来说,生命就是一次旅程,生活就是在路上。</p><p class="ql-block">因为热爱生命的他们的前方永远有荒野的呼唤。</p><p class="ql-block">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p> <p class="ql-block">来自法兰西的一个人的长征(续)———— 一封来自法兰西的信</p><p class="ql-block">(原文略)</p> <p class="ql-block">(试翻译如下,以飨各位)</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我在巴黎给你们写信,我在这住了快7个月了。整个这段时间我哪都没去,是的,就只待在这。</p><p class="ql-block">回到这的头两个月是我的“停泊时间”,我见了分别很长时间的父母和朋友。同时试图找回对法国的记忆以及“静态生活”。</p><p class="ql-block">一月初我开始找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体会“求职者”的处境(因为学业一结束我就骑车游历世界去了)。找工作真不容易。这段日子漫长、不确定而且郁闷乏味,我有大把“自由”时间,而事实上没有一点真正的自由,因为我“不得不”找点事做。可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p><p class="ql-block">最终我花了三个月时间找到了。三个月前我开始在一家叫Semise的公司上班了。公司位于巴黎不远的Vitry-sur-Seine市。这家公司拥有一些廉租公寓出租给一些穷人。我在建筑部工作,负责拆旧建新。这对我极具挑战…..因为一切我都得从头学。</p><p class="ql-block">我正学着过一种“正常”的生活,也就是有一份工作,每天早上被闹钟唤醒的那种。这对我是新的冒险。同样也是新的挑战,但我自信能做好。目前看起来有效果。</p><p class="ql-block">对啦,我每天仍离不开自行车,只不过是为了骑行从家到Vitry市那八公里路程。一天骑行16公里也不错啦。我仍非常享受骑行,尤其还骑那辆黄色的。</p><p class="ql-block">我不打算再像以前那样骑车周游了,至少近期没这打算…..那比我呆在这要容易得多。所以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在这呆下去。我享受“自由”时光、夜晚和周末,我发现“物以稀为贵”。</p><p class="ql-block">目前也没有写书的打算。因为我需要过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且开始这样一项工程需要我百分百戒除游荡的心态。也许,几年之后,某一天,我很享受地坐在桌边,对自己说:“好吧,让我把一切都写出来吧。”而现在一切经历都在我的笔记当中,脑海深处,成书为时尚早。</p><p class="ql-block">两年啦,我曾担忧我认不出我的法国啦,而事实上,它一点没变……</p><p class="ql-block">吃的一点没变。街道的每个角落仍然遍布面包店。妈妈做的饭菜还是那么香。我也要开始练练厨艺了……不过目前为止,还拿不出手。反正,有的是奶酪和美酒。</p><p class="ql-block">巴黎:依然如故,埃菲尔铁塔依然耸立。</p><p class="ql-block">巴黎人:依然故我。地铁里无言相视,微笑有度。</p><p class="ql-block">我的家:我和父母住同一栋楼房,只是低他们2层楼。我独自住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骑车周游世界前也住这里),所以,我能经常见到家人。</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有朋友晚上过来喝一两瓶啤酒聊聊天,其他晚上,我要嘛弹吉他,读读书,要嘛就去看现在很晚才落下去的夕阳(大约晚上10点……这意味着夏季正来临!)或者就去Montsouris公园跑步。</p><p class="ql-block">现在我找回一点法国人的感觉了。我有时想:“哇唔,我周游世界的日子一去不返啦。我还是原来那个真正的我吗???”这问题很难回答。从外表看,我已经不像个旅行者。现在我衣着干净整洁,几乎每天刮胡子。去年12月,我已剪去了那一头长发。</p><p class="ql-block">但内心深处,我认为一个人仍然是本性难移。所以,在我与其他人的相处当中,尤其在跟自己的相处当中,我依然是我,原来的我。一听到旅行,一谈到和你们如何相识,就两眼火花四溅的那个!某些场合依然跃跃欲试,有时候又渴望独处的那个!</p><p class="ql-block">我时常想起行走在路上的这两年。我面临的所有冒险,我结交的所有朋友。是你们让我成为了我自己!</p><p class="ql-block">正如我说过的: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你们随时光临!</p><p class="ql-block">我希望你们一切都好。也希望很快能收到你们的回复。</p><p class="ql-block">从巴黎和你们干杯!</p><p class="ql-block">法兰克 (translated by Sgasu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