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周一和周二是学校语文教研活动日。我校4位老师以阅读为主题,选择了群文阅读和绘本阅读。4位老师异常精彩的课堂,都特别值得我借鉴、深思。</p><p class="ql-block"> 陈志红老师选取不同的儿歌种类,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儿歌的兴趣,也让我完全徜徉在儿歌的海洋里。吴芳芳老师用绘本故事《我的幸运一天》叩响了低学段孩子阅读的大门,也教会我如何正确引领孩子进行绘本阅读。杨鑫媛老师巧妙设计文本阅读中那些“ ‘大小’之辩”不绝对的精彩故事,让我不得不佩服她在文本的选择与挖掘上,有如此深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听了石金玲老师执教的《寓言中的“傻瓜》,我不仅写下了许多瞬时感悟,还萌生出了许多写作灵感,迫不及待想为此拙笔一篇。</p><p class="ql-block"> 但由于近期忙碌,写作素材存进草稿箱里好几天,直至今日才终于闲下来,细细翻阅听课记录,静静回顾课堂中那些令我深思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石老师课堂伊始,并没有像以往听到的公开课那般,设计一个先声夺人的导入。而是采用直接回顾以往学习过的寓言故事,唤起学生对已知内容的认知再现,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中。最质朴的导入,却使课堂浑然天成。短短40分钟的课堂,石老师处处设疑、处处都有惊奇,让听课的我不禁沉迷。</p><p class="ql-block"> <b>一、先扶后放,学用结合</b></p><p class="ql-block"> 进入文本阅读,石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第一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文本《抬驴》中去发现故事主人公的“傻”,说一说他们傻在何处,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知其中寓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任务一习得的阅读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文本《万字》、《堵门防盗》、《鹬蚌相争》,进而开启任务二:拓展读,找“傻”。石老师只抛出学习任务,学生们只需按图索骥,即可深化阅读方法。解放了老师,课堂又回归到孩子们手中。这不正是我们一直着力追求的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吗?</p><p class="ql-block"> 老师舍得放,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释放出来。</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学生自主汇报时,当第一个学生汇报《鹬蚌相争》,表达并不那么完整合理时,石老师却淡定从容,不急走教学流程,也不急于将她预设的“标准”答案说出来。只问一句“还有谁也读了这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只见孩子们纷纷举手,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答案已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渐渐理清。</p><p class="ql-block"> 她充分相信孩子们,所以课堂上孩子们也确实证实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p><p class="ql-block"> 知故事情节——寻找主人公的“傻”——知其寓意,即使没有老师整节课填鸭式讲解,学生也能轻松掌握。先扶后放,学用结合,孩子们对文本自主学习,理解反而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 不用说,自主学习肯定比灌输式教学,更深入学生心。这时三篇文本中“傻瓜”主人公,已经深深刻在学生脑海里。石老师不失时机出示学习任务三:劝一劝。学生选择其中一位主人公劝一劝,并提供表达模板“我想劝( ),你不要( )”让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更透彻。</p> <p class="ql-block"><b> 二、学寓言,用寓言,感受寓言的无穷魅力</b></p><p class="ql-block"> 寓言不只是简单知故事情节,引人发笑,而是它背后引人思考的意义。本以为学生已经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步骤,课堂也该接近尾声,至多是再进行常规的阅读推荐。本节课亦可堪称完满。</p><p class="ql-block"> 谁知此刻课堂却又一回转,石老师播放了《赵王伐燕》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它与《鹬蚌相争》之间的联系。说说苏代为什么会讲“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而不是直接进行劝说?让学生体会寓言的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拓展延伸到此处,本节课也达到将寓言升华了,总结课堂,即可完美结束。我偷瞄了一眼时间居然还有3分钟,心里咯噔了一下,或许这可能成为课堂唯一的遗憾了。</p><p class="ql-block"> 谁知ppt上又抛出了生活中的实例。石老师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寓言劝说故事中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艺的妈妈,通过寓言故事来劝说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将寓言与生活紧密相连,此时寓言的妙用已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学寓言,用寓言,阅读的作用,不就是让我们在应对生活时,更多一些睿智吗?</p><p class="ql-block"> 小故事,大道理。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栏目的阅读主题,教材明确了本学期以阅读寓言故事为主。不舍近求远,不另辟蹊径。关注教材内容,采用用“1+x”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石老师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以往听课记录上我用红笔记录的基本上是我认为可改进之处。但听了石老师的课,以我之力,竟找不到任何“破绽”。只觉得处处伏笔,层层有惊喜。</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