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之兰亭

红尘漫步

<p class="ql-block">4月25日上午,从千岛湖到绍兴阑亭景区</p><p class="ql-block">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兰亭村。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p><p class="ql-block">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谢安等41位文人贤士在兰亭修禊,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兰亭是清代在明代旧址上重建而成,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1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园中结构以曲水流觞为中心,由鹅池、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兰亭碑亭等古建筑和碑刻组成。</p><p class="ql-block">兰亭是魏晋名士隐逸文化的重要纪念地,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书法圣地,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3日,兰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景区大门向里走约百余米,沿甬路前行,进入写有“兰亭古迹”的大门,就来到中心景区。</p> <p class="ql-block">兰亭第一个景点鹅池。池水清碧,几只白鹅在水中嘻戏。</p><p class="ql-block">王羲之爱鹅绝不仅仅是把它们当成宠物,而是真爱。《晋书·王羲之传》说:“(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又说山阴(今绍兴)一个道士,喜欢养鹅,王羲之前去观看,非常喜欢,请求道士将鹅卖给他。道士遂以说抄写《黄庭经》为条件换取王羲之的字,王羲之很高兴地答应了。写完,用笼子装了鹅带回家去。因这个典故,后人便有将《黄庭经》称作《换鹅帖》的。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中“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便是引用了这个典故。</p> <p class="ql-block">除了喜爱,王羲之还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鹅也算是王羲之书法的启蒙老师了。</p> <p class="ql-block">“羲之爱鹅”其与“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鹤”并称为“四爱”。“四爱”的题材常常出现在明清以至民国的瓷器和绘画中,以表现文人风雅清逸的情趣和超然出尘的名士风流。</p> <p class="ql-block">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亭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方顶式建筑,面宽3.82米,进深3.78米,石柱木构架。</span>“兰亭”二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中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20世纪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p><p class="ql-block">残碑经常被群众抚摸,碑身已非常光滑,故又称“君民碑”。</p> <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兰亭主要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图》,记录当年盛况,未查到作者。</p> <p class="ql-block">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皆三间,通面宽13.33米,通进深10.56米。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时期江夏太守李树堂所题。门上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书写。</p> <p class="ql-block">王右军祠,兰亭的核心建筑。占地面积797平方米,建筑面积553平方米。分门厅与正厅两进,左右设长廊,中设墨池;两廊壁间嵌有历代书家临摹《兰亭序》石刻十余种。</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出身于琊王氏,为当地名门望族。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p> <p class="ql-block">正厅王羲之汉白玉雕像,匾额上书“尽得风流”四字,为右军书法成就、道德性格之高度概括,</p> <p class="ql-block">祠内布展风格</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始建于康熙年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重檐八角攒尖顶,须</span>弥座式亭基为清代留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亭1956年毁于台风,1983年重建。为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御笔,有“东南第一大碑”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亭内立御碑高4.2米,宽2.66米,厚0.4米。</span>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集序》,背阴为乾隆御笔《兰亭即事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碑阳康熙手书《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碑阴乾隆御笔《兰亭即事诗》</p> <p class="ql-block">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是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典故而建。</p> <p class="ql-block">“太”字碑</p><p class="ql-block">相传王献之自认为书法写得很好,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再练,于是拿着写好的字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随手在“大”字上点了一点,让他拿给母亲看。羲之夫人看后对献之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献之听后惭愧不已,于是刻苦练习。终于练完十八缸水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p> <p class="ql-block">兰渚山上林茂竹密,山下兰水静静流淌,观之令人忘忧。景色正应《兰亭集序》所云“此地一斤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p> <p class="ql-block">王右军不仅字为神品,文亦精妙,加之潇洒俊逸的飘然性情,魏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藏于景区深处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建于1988年,占地十余亩,与兰亭隔水相望。其建筑风格和色彩,与兰亭古建筑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陈列着中国书法简史,各种瓷砚,不定时举办各种书法展览。设有书艺交流厅,每年在清明节举办书法大会,仿效古人曲水流觞雅事。</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入口处的“之”字</p> <p class="ql-block">迎面墙壁与顶棚设计暗合“曲水流觞”雅事</p> <p class="ql-block">橱窗里陈列仿当年雅集之羽觞</p> <p class="ql-block">现代科技还原曲水诗会盛况</p> <p class="ql-block">羲之行迹图</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画像</p> <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代表“之”字的变化之妙</p> <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流变与评价</p> <p class="ql-block">兰亭传奇</p> <p class="ql-block">当代雅集,再续兰亭</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行书《临河叙》</p><p class="ql-block">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沙孟海自幼学习书法与篆刻,有“小神童”之称。师从吴昌硕、马一浮、赵叔孺等大师。他众体皆能,行书取法于《圣教序》,楷书碑帖双修,篆隶则受《峄山刻石》《会稽刻石》、钱沣、何绍基、杨沂孙、吴大澂等人影响。沙孟海的榜书被评价为浑厚雄强。</p> <p class="ql-block">日本书法家青山杉雨行书《兰亭即事》</p> <p class="ql-block">青山杉雨(1912年6月6日-1993年2月13日),名文雄,字杉雨,以字行。号寄鹤山民、三车亭主、杉雨逸人等等,别署轰、寄鹤刊、嚣斋等。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费心我行书对联《极目畅怀》</p> <p class="ql-block">启功《即兴诗》</p> <p class="ql-block">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出生于北京,满族,字元白,又作元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当代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诗人、国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雍正帝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行书《自作诗》</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中国佛教学者、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曾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兰亭雅集》图,图片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兰亭雅集</span>共有42人,分别是:王羲之、王玄之(长子)、王凝之(次子)、王涣之(三子)、王肃之(四子)、王徽之(五子)、王献之(七子)、王蕴之、王丰之、王彬之、徐丰之、曹茂之、曹礼、曹华、孙绰、孙统、孙嗣、谢安、谢万、谢瑰、谢腾、谢绎、郗昙、庾友、庾蕴、魏滂、桓伟、羊模、孔炽、后绵、刘密、虞谷、虞说、任儗、袁峤、华茂、劳夷、华耆、卞迪、丘髦、吕本、吕系。</p> <p class="ql-block">“兰亭雅集”是东晋文士的文化沙龙,活动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修禊,二是曲水流觞。</p><p class="ql-block">其中,“修禊”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一般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人们要到水边进行祭祀仪式,用香薰草蘸水进行沐浴,或是洒在自己的身上,以此来表达清洁身上污秽,消灾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兰亭雅集”聚会时间是公元353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正赶上修禊的日子。</p><p class="ql-block">饮酒、赋诗、清谈,或许还有服药(五石散),是雅集重要的事情,不论时事只关心自心本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羲之画像,图片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个人认为这幅画像是最能反映王羲之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的画像,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超然物外的风度气质跃然纸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兰亭集序》书法是多少爱好书法学习书法之人的标杆,但于我真的是“看热闹”而已。但《兰亭集序》的文确是序文中的精品,短小精悍,意蕴丰富,为吾甚喜。</p> <p class="ql-block">原文抄录,一为温习,二为体味文章精髓,三为向魏晋风度致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