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湾的风

蔡俊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还是我头一回来到夏湾。傍晚就听说珠海夏湾的夜市很著名,我们的汽车在晚上九点钟的夜找到了一处可靠的停泊地,推开车门走进夜色,只几步的脚印,跟前就是传说的夏湾夜市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路并不宽阔,约摸是对开的两车道,步行道上只能停两轮的机车,越往深入走人越多,来到了十字街口眼见着在维持交通秩序的志愿者忙前忙后指挥着来车的去路,车路并未堵住缓缓可以前进。逛街的人们已经穿着上轻薄夏装,只要愿意,在街角停住脚步便能欣赏上那暖暖的春风里驿动的欣喜身影。年轻人居多,男女结伴而行居多,也有金发蓝眼睛的女郎迎面而来。我不会迎上去,喊上一句:骚情的哈喽,也不会刷出扫描机一样的生怕弄丢一个细节的目光。贪婪打量那是轻浮而失礼的下作。我侧身让过,春风荡漾开一缕淡淡的清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斑马线这头,目光已经让那头的热闹吸引了。同行的加兄目睹了眼前的景况,禁不住的掉书袋啦——用一个词“人潮如鲫”形容开来。我决定惯着阿加,附和他,这熙来攘往的春天里的“鲫”!我们相对一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不觉,我也汇入了这股人潮里面。摊档是由小推车组成了的,把街道的拐角围住,招引顾客的灯光打得特别亮堂,在三尺远的距离上就能辨认出,各式海鲜,有成年人前臂一样长短的“虾姑”,有两个巴掌大的海蟹,龙虾、小龙虾,花螺、花蛤,把我这个来自海边长大了的人镇得服服帖帖。眼光翻过档口往里望,里面码着小方桌配着至少四个櫈子等距放着,有点像平面构成的“重复”。那些构成重复的基本元素——小方桌,已由吃着烧烤的人们占满了,喝酒的拉阔声四起和着烤摊飘起来的焰火,绘出了一幅人间烟火爆棚的闲适画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中人物那是卸下了白天里粉墨登场的掩饰,显现本真的脸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的热闹和我的家乡节日里小公园的热闹不相上下。这里也可以看到挂出来的招牌潮汕味道,目测夏湾夜市风味更为丰富一些,麻的、辣的一个都不少。知情人说,在夏湾食街拥有一格店铺门面的业主个个成了座拥金山的富翁。路过阿丽家小孩租赁下的两间羊肉烤串店,在门前稍作停留,伙计新疆小哥卖力的吆喝引流很见效。他一边摇摆身姿一边踏着音响的节拍,而双手执串却能在炭火上精准翻滚。把新疆人能歌善舞的特色在烤箱前尽情的演绎着,给食客加演了一段来自他乡的少数民族风情。别了,他过来与我握手,我赠与他一句话:今晚的带货好比网红!他高兴的望了望老板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晚餐吃了潮汕味道刷牛肉,尽管眼前的美味应有尽有,终究没有提起食欲来。今晚从这闹市路过,总感觉还差了一点什么。记起来了,我的速写本在车里没带出来,我应该来上几笔线描,不至于空手归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都来了,尽量不留遗憾。我和加兄折返回去拿来画画的本子,在灯光下铺开来画下了“夏湾的风”。(2024、4、27于板芙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