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寻踪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王feel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阿城有个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来这里探寻金的起源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p><p class="ql-block">女真,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在数百年的兴起历程中,以山的坚韧、水的柔韧,谱写了一段叱咤风云的历史。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达建国,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北京,到1234年亡于蒙古,女真族的政权延续了120年,其盛世与宋争锋,和中原政权对峙而立。</p><p class="ql-block">女真肇兴地见证了女真人雄踞北方、虎视中原的历史进程。在上京巍峨宫阙、繁华似锦的背后,时代更迭中的天下分合之势、王朝盛衰之由、族群融合之情、礼俗信仰之状等,无不贯穿其中。大金第一都,不仅仅上演上京的故事…</p> 金源寻踪 <p class="ql-block">女真人的基本民族形态大约形成于唐朝时期。11世纪,女真人向契丹称臣,契丹把一部分女真人编入辽籍,被称为“熟女真”,完颜部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阿什河),后完颜部杰出首领阿骨达建国号为“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认为按出虎水(今阿什河)源于此,所以称金源。</p> <p class="ql-block">女真族源</p><p class="ql-block">据《金史》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粟末靺鞨建渤海国。黑水靺鞨居肃慎地,唐设黑水都督府管辖,后附属渤海国。五代时,黑水靺鞨附属于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真;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真。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p><p class="ql-block">在国际学术界,女真人属于通古斯族系,其先民称为“肃慎”,很早就生活在白山黑水间广袤的土地上。在漫长的岁月里,女真先民肃慎、挹娄、勿吉、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靺鞨</span>创造了新开流文化、饶河小南山文化、莺歌岭文化、同仁文化等渔猎特色鲜明的文化,拉开了黑龙江古代文明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挹娄</p><p class="ql-block">《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而卒不能服。东夷夫余饮食类皆用俎(音祖)豆,唯挹娄独无,法俗最无纲纪者也”。在历史上以“挹娄貂〞享有盛名,反映出与中原王朝纳贡关系和邻近民族的贸易交换。</p><p class="ql-block">勿吉</p><p class="ql-block">勿吉是“窝集”的转音,满语为森林之意。勿吉人,就是林中人。《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言语独异。常轻豆莫娄等国,诸国亦患之。去洛五千里。•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其地下湿,筑城穴居,屋似形冢,开口于上,以梯出入。•••••多猪无羊。嚼米醖(同酝)酒,饮能至醉。•••••头插虎豹尾。善射猎,弓长三尺,箭长尺二寸,以石为镞。•••••常七八月造毒药傅箭镞,射禽兽,中者便死,煮药毒气亦能杀人••••</p> <p class="ql-block">同仁文化一期</p><p class="ql-block">同仁文化是被考古界命名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同仁文化一期距今约1400年,遗址在黑龙江省绥滨县境内,位于黑龙江南岸,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三处房屋遗址,出土了以盘口鼓腹罐、口沿下附加堆纹的高颈鼓腹罐等代表的陶器,应该是肃慎后裔勿吉人创造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和同仁文化类型相同的遗址出土铁器的种类和数量比以前增多,有铁锛、铁“、铁刀、铁矛、铁甲片、铁带扣等,表明治铁业的发展,铁器的增多也说明军事力量的增强。这些与中原地区相类似的铁器和陶器的出土,表明勿吉人倾慕“大国〞文明,与中原交往频繁。史籍中记载他们以弓箭、貂皮等作为朝贡品,以求得到农业和手工业产品。</p> <p class="ql-block">肃慎后裔靺鞨人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初,勿吉人后裔靺鞨兴起。靺鞨人的一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于698年建立了一个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政权—渤海国,其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东北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滨海的广大地区。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926年,渤海国被辽所灭。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渤海国的社会发展深受中原盛唐封建文化的影响,其典章制度,仿自唐朝;衣食住行,皆有汉风。与中原内地的频繁交往,促进了渤海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局面。</p><p class="ql-block">靺鞨之名始见于南北朝,先称勿吉,后称靺鞨。《北史•勿吉传》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旧唐书•靺鞨传》载:“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北齐亦遣使朝贡。靺鞨民族所居多依山水,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流域和长白山脉、俄罗斯滨海地区及库页岛的广大地域里。经过数百年的对外战争和相互兼并,至唐代早期,靺鞨民族逐渐形成了粟末和黑水两大支系。</p> <p class="ql-block">女真</p><p class="ql-block">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诸申”(jusen)或朱里真(julcen)”,即“肃慎”,因契丹语舌音讹误为女真。汉至晋时期称挹姿,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p><p class="ql-block">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1234年,蒙古人灭金。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幹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和水达达。</p><p class="ql-block">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p><p class="ql-block">1635年皇太极改 满州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p> <p class="ql-block">女真始祖</p><p class="ql-block">女真人完颜函普,靺鞨部人,因调停完颜部的争斗杀伤而获赠青牛,函普又以青牛为聘礼,在完颜部安家。辽代初期,函普从“渤海旧地” 迁回东北靺鞨故地按出虎水。函普因制定赔偿条件,使女真民族有了最早的习惯法,被尊为始祖。</p><p class="ql-block">从始祖函普止杀,到献祖绥可时教会了女真人盖房,女真人开始向定居生活转化。《金史•昭祖本纪》记载:“生女直无书契,无约束”,昭祖石鲁遂制定律例,统一了本部落,开始合并一些小部落,女真人也从一个部落向国家迈进。</p> <p class="ql-block">生熟女真</p><p class="ql-block">辽代女真族分布于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契丹人对女真族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他们把强宗大姓迁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合苏馆”,即女真语“藩篱”之意,这些人即“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后来建立金朝的完颜部,即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p> <p class="ql-block">肃慎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亦作“息慎”、“稷慎”。肃慎人是见于文献记载的黑龙江地区的最早先民。《竹书纪年•五帝纪》载:“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后《大戴礼记•少间篇》也载:“昔虞舜以天德嗣尧,布功散德制礼,朔方幽都来服••••通于四海,海外肃慎••••来服";这些记载表明了远古时代的肃慎即已同内地的华夏部落联盟有所交往。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亦称肃慎是其北土。</p><p class="ql-block">有研究者认为,肃慎一词是女真语zhul(东方之意)shen(海东青之意)的音译。</p> 雄峙北方 <p class="ql-block">契丹兴起后,渤海的地域归其所有。公元12世纪初,女真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成为白山黑水的主宰。女真人建国后,以排山倒海之势灭辽和北宋,进而迁都燕京(今北京),统治半壁江山达百余年,成为雄踞北方的强国。</p> <p class="ql-block">女真崛起</p><p class="ql-block">早期女真族分几十个不相统属的部落,完颜氏在女真诸部中地位并不突出。至乌古乃任完颜部长时,完颜氏发展成为强大的部落,并征服和联合十几个部族组成部落联盟,被辽授予节度使称号。劾里钵继任联盟长后,部落联盟已扩大到包括30个部落,一个奴隶制国家的雏形已开始形成。</p><p class="ql-block">唐朝灭亡后,契丹人不断发展壮大并建立辽王朝。辽灭渤海国后,不断强迫渤海移民南迁,原居住在渤海国北部的黑水靺鞨也随之南移,契丹人将其本名“朱里真”(即肃慎,音译的不同)改称“女真”。随着契丹人对女真人奴役的变本加厉,女真人的一支完颜部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掀起反辽浪潮。</p> <p class="ql-block">辽金衅起海东青</p><p class="ql-block">自从天祚帝即位以后,契丹贵族对于生女真各部落的压榨勒索越来越重。生女真地区的土产,如人参、貂皮、名马、北珠、俊鹰、蜜蜡、麻布等等,除依照定期定量向辽朝进贡而外,辽朝东北边境的官吏和奸商在朝廷的纵容下,还经常到榷场中用“低值〞去强购,称为“打女真”,在女真人民心里种下了深深的仇恨。</p> <p class="ql-block">五国部</p><p class="ql-block">契丹人对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等五国(即五部)的统称。来源于黑水靺鞨,属辽代广义的生女真,分布在约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的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下游南北两岸地区。其地产名鹰海东青,是契丹贵族岁岁勒索之物。金景祖乌古乃时(1021—1074),已听命于生女真完颜部,但由于对辽时叛时服,“阻绝鹰路”,生女真常入其界捕海东青向辽纳贡,故常与完颜部发生战争。金初,被阿骨打统一,编入女真猛安谋克,成为金代女真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太祖建国</p><p class="ql-block">天庆三年(1113年)十月,阿骨打任部落联盟长,称勃极烈,接受辽朝惕隐的官称,成为完颜部中掌握军事实力的重要人物。1115年,阿骨打即皇帝位,国号大金,立年号收国。自此,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威慑契丹。</p> <p class="ql-block">1115年元月,阿骨打建国称帝,标志着女真社会奴隶制的正式确立。为适应奴隶制国家的需要,采取合议制的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牵制,称为勃极烈。这一制度施行凡20年,中经太宗,至熙宗时才被废除。</p> <p class="ql-block">海上之盟</p><p class="ql-block">金建国后实力大增,北宋欲借金之力量收复被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因此,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海上之盟”后,金对宋政治军事主导地位的逐渐确立,最终酿成靖康之变,北宋灭亡。</p> <p class="ql-block">1125年,金军南下攻打宋朝。宋徽宗情危之下禅位于太子,即宋钦宗。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皇室宗亲及工匠14000多人,北宋灭亡。靖康之变极大地摧残了北宋的生产行业,客观上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这一事件对于历史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p> <p class="ql-block">宣和元宝金币,北宋</p> <p class="ql-block">1996年出土于当时的阿城市(现阿城区)阿什河乡南城村,国家二级文物。“宣和元宝”金质,形制如北宋小平钱,窄缘广穿,楷书旋读,直径为3厘米,重2.8克,“宣和〞乃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年号(1119年—1126年),此时期内,北宋造币有“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均为铜制,为流通货币,而金质“宣和元宝”过去尚未发现,史谓此钱为皇帝特制,赏赐给宫中后妃之玩物,数量极少,这枚金质“宣和元宝”是在金兵攻破北宋京城,随着北宋的皇帝、后妃一起流落到金源故地的,仅此一枚堪称珍品。</p> 以儒治国 <p class="ql-block">金代建国后,积极学习汉文化。天府二年1118年,金太祖下诏国书,诏令议选善属文者为之。其令所在,访求博学雄才之士。“以儒治国”使金代社会迅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金朝初年,朝廷上下保留着一种较为质朴的风尚,君臣之间不甚注重礼仪,尊卑界限不是十分严格,这种状况对皇帝实行君主专制统治非常不利。</p><p class="ql-block">天眷元年(1138年),金熙宗正式颁行官制并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确定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史称“天眷新制”;皇统五年(1145),颁行皇统新律,“大抵皆依仿大宋,其间亦有创立者”。这些措施对加速金朝的封建化和接受汉文化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海陵王即完颜亮(1122—1161),本名迪古乃,系金太祖之孙,金太祖庶长子完颜宗干的第二子。1149年,时任丞相的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了金熙宗,即位为皇帝,金世宗即位后贬称海陵王。</p><p class="ql-block">金世宗对揭发完颜亮“荒淫”行为的大加赏赐,元代时就有史家指出多有不实之处。历史上完颜亮政治上建树颇多,尤其是迁都之举,加速了女真的封建化及与汉族的融合。</p><p class="ql-block">海陵王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大文学家,时赞:“一吟一咏,冠绝当时”,金世宗因人废文,导致完颜亮作品只余寥寥几首载入《全金元词》。</p> <p class="ql-block">完颜亮夺取帝位后,鉴于上京城偏于东北一隅,“官艰于转输,民艰于赴诉”,物资运输、公文传递等无法及时畅达内外,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也吸引着他,便将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从今哈尔滨地区迁往燕京(今北京),女真贵族们从自山黑水间的上京来到燕京,这就是金代历史上的“海陵南迁〞。</p><p class="ql-block">海陵南迁并非是完颜亮的突发奇想,金熙宗改制以后,已开始出现政治重心南移的倾向。加之海陵王有强烈的正统观念,曾对臣下说:‘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这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政治伦理观念,所以海陵王南迁都城、南下伐宋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础,表现出完颜亮的雄才大略。</p> <p class="ql-block">金世宗即位后,与南宋签署《隆兴和议》,开启了双方四十余年的和平局面,推动金朝转入和平发展轨道。在内政和经济方面,金世宗尊崇儒学,勤政节俭,选贤治吏,轻赋重农,“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其即位时,全国人口只有300多万户,20年后增至670多万,实现了“大定盛世”的繁荣鼎盛局面,完颜雍因此享有“小尧舜”之称。后人称曰:“金源大定始全盛,时以汉文当世宗。”</p> <p class="ql-block">金世宗在位时,在文化上延续金熙宗、海陵王以来的汉化政策。在他的倡导下,金朝文化不断汉化,皇太子完颜允恭便“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国礼乐如魏孝文”。但金世宗又反对全盘汉化,认为吸收过多的汉文化,会使女真族腐化堕落,丧失尚武本性,因此在大定十一年(1171年)以后,金世宗频频强调维护女真旧俗,掀起一场“女真文化复兴运动”。其措施有巡视上京会宁、禁止女真人改汉姓或穿汉服、推广女真语言文字,以及提倡节俭、率直、骑射、力田等“女真旧俗“,反对奢华、狡诈、游逸、不事生产等“恶习”。</p> <p class="ql-block">金章宗继承大定盛世,加强了官制改革,为适应形势和需要,又设立了许多新的机构。同时,章宗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于现固政权,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女真社会封建化最后完成,是金朝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明昌六年(1206年),契丹、女真汉户为7223400户,48490400人,比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增加了1623700多户,8827000多人;泰和年间人口最盛,总人口超过5600万,史家评为“宇内小康”。</p> <p class="ql-block">金章宗是女真封建化的最后完成者,他在这一方面的措施有:其一,废除奴隶制度。其二,限制女真特权。其三,保护封建农业。其四,允许蕃汉通婚。</p><p class="ql-block">金章宗自幼接受女真文化和汉文化的良好教育,他被封为王时,能以女真语入谢,令坚持女真传统的世宗着实感动。但他又是金朝诸帝中受汉化最深的君主,女真族的汉化也最终在章宗朝宣告完成。其尊崇孔子,完善科举,健全礼制,修备法典,史称“明昌之世,律义敕条并修,品式浸备”。编成《明昌律义》,另编榷货、边部、权宜等敕条。</p><p class="ql-block">泰和元年(1201年),又修成《泰和律》,这是金朝最称完备的法典。</p><p class="ql-block">金章宗对汉文诗词有精深的修养,有句云:“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扬花”,诗风虽纤弱,却是有意境的佳句。金章宗也是帝王知音律者五人之一。</p> 金源魁硕 <p class="ql-block">金源文化是女真文化和汉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成果,是女真文化集聚融入汉文化的复合文化。这一事实在考古发掘。出土的近代文物和史料记载中也得到了充分证实。</p> <p class="ql-block">金建国后,太祖阿骨打认识到借用契丹文字或汉字无论是在民族心态上或政权建设上,还是在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与女真族的地位极不相称。阿骨打遂命完颜希尹创制女真字,并于天辅三年(1119年)颁布施行。</p><p class="ql-block">金熙宗完颜亶又于天眷元年(1138年)制作颁行了另一种女真文字。历史上称完颜希尹等人创制的女真字为女真大字,而熙宗时期所制作的女真字被称作女真小字。根据已故著名女真语言文字学家金启孮先生的考证,我们知道女真文字是在契丹文字直接影响和汉字的间接影响之下创造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随着女真族占领区域向南推进,女真文化不足以应付多变复杂的中原地域发展局势,天辅二年(1118年)金太祖阿骨打诏曰:“国书诏令,宜选善属文者为之。其令所在访求博学雄才之士,敦遣赴阙。”这些借来的“异代”儒士为金朝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金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儒学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金朝文化发展从“借才异代”始。自金太祖以后,金朝统治者对辽宋“博学雄才之士” 的接纳、搜求、任用,一以贯之。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曾言:“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太宗人汴州,取经籍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师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代也”。</p> 赫赫上京 <p class="ql-block">上京是金国早期都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子,原为女真完颜部居住地,金太宗始建都城,称会宁府。天眷元年1138年,金熙宗命名上京。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削上京号,只称会宁府。大定13年1173年,金世宗恢复上京名号。</p> <p class="ql-block">上京城是以南城、北城、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垣版筑,由护城河环卫。皇城规模依照北宋都城汴京,座落于南城偏西处。金国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常驻于此三十八年之久,成为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上京皇城在海陵王之前,宫殿、祖庙等一直不断营造。正隆二年(1157年),海陵王曾下令毁掉宫殿、宗庙及官员贵族府邸等。世宗大定年间又不断重修宫殿、庙宇等。</p> <p class="ql-block">太祖阿骨打称帝时,只设毡帐(称皇帝寨),晚年始筑宫殿。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年),始建皇城,初名为会宁州,后升为会宁府。天眷元年(1138年),金熙宗以京师为上京,府日会宁,开始有上京之称。皇统六年(1146年),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奠定了南北二城的雏形。</p><p class="ql-block">海陵王迁都燕京后,于正隆二年(1157)削上京之号,并毁宫殿庙宇。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又重新恢复了上京称号,后又复建。</p><p class="ql-block">元顺帝时期,为镇宁州。明后期女真栋鄂部的一支居住于此。清初称翁鄂洛城,后拆此城砖石建阿城(今县治),遂毁。雍正七年,协领衙门移驻新城阿勒楚喀。宣统元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阿勒楚喀城,简称阿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