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散记》45—六六顺

💒曹志

<p class="ql-block"> 是日,刚过正月。那是一个无限美好的日子,太阳暖洋洋酥酥的。阳光明媚使如兄精神振奋、活力四射,非要去莫干山“乘凉”,我只能奉陪。</p><p class="ql-block"> 约一小时左右到达上莫干山高速路口,忽见一半山坡上巍然挺立的一丛黄房,如兄就下高速拐进了山道。停到房子门口一看,原来是大院,院外坡上草黄黄、软绵绵的,几只小狗正在闲逛,溪边竹篁秀石清纯。我让如兄下车看看,他死活不肯,原来属龙的他怕狗。没办法,我拿起小竹竿赶走了狗狗们。一见我把狗赶跑了,他就迅速下车跑进大院,惹得我哈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  进门一看,原来在这秀山中的大院是六一古寺,且很有底蕴。寺院中层层叠叠的盆景点缀其间,四季月季走廊透着浓郁清香。我赶紧一查,原来该寺位于武康镇县西十里,莫干山路09省道,对河口沈中坞段。</p><p class="ql-block"> 走马观花后,我就和如兄提出来我们赶紧去莫干山乘凉吧!岂料他说:“不去了!就在这里乘凉。”气得无语,怒目圆睁瞪他。只得继续在院子中多姿的景色中徜徉。</p> <p class="ql-block">  可半小时左右,如兄高喊:“元兄,我遇到当家人了,赶紧来听师父的介绍和开示!”其实,在闲逛中我早查了一下该寺历史, 据《道光武康县志》有这么一段记载:明僧觉辉拓奠文石山麓。国朝康熙初年,僧体周复兴,僧圣庵移基立向,嘉庆四年,僧本忠恢廊旧址重造大殿,十六年僧际青增设殿宇,前后共造殿宇、厢房九十九间半,或因风水或因自然法则定律,世间万物本就不可能求得完善,有缺陷才是世间之美。总之无论如何努力造满百间时不是这样就那样的原因,那半间始终无法完工。据说老六一古寺,它的前身是北朝时白云庵的延伸。六一古寺资产博多,有千亩竹海绕寺周,一年收入银子满道桶。加之殿宇厢房之多,更有清朝乾隆皇帝游历江南时也到六一古寺,并下榻寺中,后御赐匾额一块。此后,一般官吏、庶民来寺进香只开边门,不开大门,并有了“小小武康县,大大六一寺”的美誉了!另有传说六一古寺,它有牵引安吉县,老虎山的九十九山堡,七十五处山坞的名胜风光相应的传奇。岁月变迁,斗转星移,清末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五十三间殿房,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尚存的殿宇也在史无前例的文革遭受厄运夷为荒坡。直到2000年之际,僧能济恢寺复兴,现恢复好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斋堂、财神殿、香房、放生池等,已博具规模。呈现佛法在人间,信众佛子得以身有所靠,心有所依。游目四周景色宜人,心情舒爽,这里确实是风水宝地。我在查这些资料时,鼎如兄又在叫了。只有回身进师父的茶室。</p> <p class="ql-block">  师父正在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随母亲敬神拜佛了,无意中种下了佛缘。那时在一路边茶摊喝茶时看到一师父,给人感觉好宁静自在,一种超然的洒脱。並怀着喜悦谨慎的心情上前与师父交谈聊天,得到了很多启发,也了解了一些寺院生活。十七周岁时正式出家並到佛学院接受正规化学习进修。多年后父母亲才知道。”</p> <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修行成功呢?”如兄问道:“关健是要悟。我是禅净结合。日常不断体悟生活中的禅,涉猎要广、分析要深。学经不在多而杂,我推重地藏经和因果经。只要持之以恒,简单提练几条,常温故就会时知新。”</p><p class="ql-block"> “普度师父,看到你庭院式的寺院很有特色,且你塑造的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和建的塔一样的地藏殿别有风格。都是你自己设计的?”我插话问起了观察到的风格。“是啊!二十多年我一直在努力营造环境。也许是我有点艺术基因吧!我父亲亦工亦商亦艺,在从事工农业生产时,常画点画出售,所以家里条件不错。源于从小的熏陶,我常用眼观察美丽的事物,也爱设计。你们也发现了我造的地藏塔有别于其他寺院,带有一定的艺术元素。”</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在普度师父和如兄相谈甚欢探讨佛法佛理及修行心得时,夕阳红遍了山野。我催着起身告别。“我们要客观看待、理解佛教的正能量,悟得通透百花开。相信你们这两个文化人一定会悟出道理。祝你们六六顺!”</p> <p class="ql-block"> 半坡杜鹃艳阳春,莫干恶事种善因。六一庭园景行乐,山溪草木万象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