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随笔】</p><p class="ql-block"> 浅谈齐白石楹联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一一《齐白石诗词联全集》品读</p><p class="ql-block"> 文/楚国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月23日是第49个世界读书日,前往好友、湘潭县洛口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罗石光先生处闲聊,获赠一本《齐白石诗词联全集》(杨孟雄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第一版)。</p><p class="ql-block"> 翻阅该书,笔者发现白石老人不仅书、画、印中华独步,诗歌亦是清醇、雅正,清若谷风,浩如江海。其联虽未著名,却也是极具书卷气息、生活情趣。老人所擅者多,诗联为书画光芒所掩,亦在情理中。如此看来,真正中华大家,必是禀赋极高,用功特勤,故超人也远,建树者多,实乃历数十百年而难得一现之奇才。</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齐自石,名纯芝、璜,小名阿芝,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一八六四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戌时)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少曾随叔祖父学习木匠,后师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王闿运为师。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家。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一九二六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一九四九年七月、一九五三年九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一九五四年八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获世界和平理事会一九五五年度国际和平奖。一九六三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中国十大书法家之一、中国杰出篆刻家。一九五七年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艺术史上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大师,但一般人只了解作为书画家和篆刻家的齐白石,不了解或不甚了解作为诗人的齐白石。于其诗,白石老人尤为自负,尝有“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之语。白石之诗词联幽默诙谐,颇有真趣;婉约豪放,通俗朴实。飘逸沉雄,意蕴逼人;自然流畅,情景交融,富于哲理; 忧国忧民,胸怀高雅;但其诗名常为画掩。</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诗词联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蔬笋气浓、贴近人民群众,真实地表达了对生活、情感、思想见解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它是中国艺术史、文化史的珍贵连产,更是平实、诚挚、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我们从中看到齐白石这位普通人,走上艺术殿堂的丰富性,天才人物的多样性;体味他在创作中的种种甘苦,感受他的智慧,热情和才华;领略他与时俱进的时代烙印与气息,品读他令人敬佩的光环与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好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〇一六年春月由湘潭市诗词协会、湘潭县洛口诗词楹联学会编辑的《齐白石诗词联全集》,以齐白石一九二八年自订《借山吟馆诗草》和一九三三年《白石诗草二集》,一九五七年黎锦熙校注《齐白石诗集》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等,一九九六年八月王振德编著出版的《齐白石诗文全集》,二0一二年一月滴江出版社的《齐白石诗集》为主,比以上版本多收录了诗联三十多首(幅),除自注二百六十六条外,新增注释七百六十八条,共计诗词联近二千二百余首(阕、幅)。</p><p class="ql-block"> 这本《齐白石诗词联全集》是杨孟雄为主编的编委会花了数年的功夫所搜集到的,这应该说只是在中国大陆至今发现的部分,是否有遗漏,不能保证。白石老人是个丰产的画家,高寿九十三,挥毫不倦,冷不防哪里拱出一幅画,拱出一首诗来也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应该说:这一本是迄今为止,最全的集子了。这个集的词与联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诗。诗分六类,一类是怀亲思乡的。白石老人五出五归,晚年定居北京,远在天涯,与亲人相隔,无尽的思念,于是借诗托意。二是感叹时局的。特别是兵荒马乱的日子,颠沛流连,向往和平安宁,有感而作的。三是吊亡诗。或亲、或师、或友,阴阳两隔,无尽哀思而作的。四是与友人诗歌互答,一咏一和,以志其情其谊的。五是为他人的画作题诗,或赞叹,或鼓舞、或为之升华的。六是为自己的画作而题的,这一类居多。</p><p class="ql-block"> 白石老人一生作画三万余幅,写诗三千多首,篆刻一千多枚,洋洋大观,异彩纷呈。其诗语言鲜活,意境素淡,音韵流丽,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诗情画意。如:</p><p class="ql-block"> 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p><p class="ql-block"> 身上铃声慈母意,为今已作听铃翁。</p><p class="ql-block"> 读此诗,我们仿佛看到傍晚时分白发老妪倚门而立,遥盼孙子放牛归来情景。又如写野炊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p><p class="ql-block"> 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p><p class="ql-block"> 一群少年用牛粪煨山芋画面如在目前,简陋里透出童趣,贫寒中充满温馨。可以说,齐白石诗中始终洋溢着对家乡草木的深厚情感以及往日生活场景的无限追怀。其《往事示儿辈》诗:</p><p class="ql-block"> 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p><p class="ql-block"> 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p><p class="ql-block"> 诗下有注:“余少苦贫,二十七岁始得胡沁园、陈少蕃二师。王仲言社弟,友兼师也。朝为木工,夜则以松火读书”。</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作诗不为名利,更不强称诗人。诗作多成于绘画、篆刻之余,并非专攻。胡适说,齐白石“没有做过八股文,也没有做过古文骈文”,所以他“用的字,造的句,往往是旧式古文骈文的作者不敢做或不能做的”。如其《题灯鼠》诗:</p><p class="ql-block"> 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p><p class="ql-block"> 寒门只打一钱油,那能供得鼠子饱?</p><p class="ql-block"> 何时乞得猫儿来,油尽灯枯天不晓。</p><p class="ql-block"> 就颇有民谣味道。齐白石这位充满草根味、人民性的诗人,身上没有丝毫迂腐、做作气息,而是独抒性灵,烂漫天然。且能大胆吸收民歌优点,推陈出新,这就使他的作品能别具高格而为中华大众广泛接受。如他的《不倒翁》诗:</p><p class="ql-block">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p><p class="ql-block"> 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p><p class="ql-block"> 就极具讽刺意味。又如其《题铁拐李》诗:</p><p class="ql-block"> 形骸终未了尘缘,饿殍还魂岂妄传。</p><p class="ql-block"> 抛却葫芦与铁拐,人间谁信是神仙。</p><p class="ql-block"> 三四句尤为精辟,别有情趣。 而其题画诗则能从寻常题材中独辟蹊径或翻出新意,生动、活泼,清新、明丽,使人叹为观止。如其《题菊》:</p><p class="ql-block"> 穷到无边犹自豪,清闲还比做官高。</p><p class="ql-block"> 归来尚有黄花在,幸喜平生未折腰。</p><p class="ql-block"> 葡萄</p><p class="ql-block"> 闻道王家画有诗,老萍得画句何迟。</p><p class="ql-block"> 此生与酒原无分,熟尽葡萄也不知。</p><p class="ql-block"> 题画</p><p class="ql-block"> 年来何处不消魂,江上惟余夕照痕。</p><p class="ql-block"> 野老人家无长物,千株杨柳不关门。</p><p class="ql-block"> 为张次溪画双肇楼图题</p><p class="ql-block"> 多事阿吾偶写真,元龙百尺近星辰。</p><p class="ql-block"> 目明不欲穷千里,且看西山一角云。</p><p class="ql-block"> 白石从不讳饰其低微出身,甚至不愿纳入所谓的“文化圈子”。他不怕笑骂诋毁,不怕“饿死京华”,其坦荡襟怀,为常人所远不能及。白石的作品,以其异乎寻常的独特视角和无比坚韧,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这片沃土之中,“转益多师”,大胆创新,最终攀上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巅峰,画、印如此,诗亦如此。</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元旦恰值白石老人诞辰160周年。值此之际,笔者特从《齐白石诗词联全集》中摘录白石老人的一些对联作品进行赏析,并以此寄托对白石老人的缅怀之情。</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白石老人的书法联:</p><p class="ql-block">海为龙世界,</p><p class="ql-block">云是鶴家乡。</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与毛泽东是同乡,出生地都属湘潭县。当地民间曾传说湘潭近代出了三条龙,就是指毛泽东、齐白石、彭德怀,而且三个都是“石头”——齐白石自不必说,毛泽东乳名石三,彭德怀则自号石穿。 1950年4月间,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87岁(自署90岁)的齐白石非常幸运地第一次作为毛泽东的客人,与毛泽东共进晚餐,由朱德副主席作陪。领袖对他的健康和艺术生活极为关怀,使他深受感动。这一年的10月,齐白石把自己81岁所作的最好一幅画《鹰》和一副篆书对联献给了毛泽东。联语是“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一起送去的还有一方产自湖南的花岗岩雕花砚。此砚齐白石已用了40多年,特别喜爱,他亲手在砚上镌刻一行铭文:“片真老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 这次他却违背了自己定的家规,也将它赠送给了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这是老人用他那独创的篆体书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副书法作品。在抄写引用传统对联作品时,白石老人并非盲目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对个别字进行了改动。此联中下联原为“天是鶴家乡”,在白石老人笔下将其改为“云是鶴家乡”了。这样一改意境和联律对仗更贴切。其笃书亦显得相当大气,与对联文字内容默契统一,甚具顶天立地之势,堪称是白石老人对联书法中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在白石老人的对联作品中,论艺术的对联占有很大比例。请看以下两副联:</p><p class="ql-block">三思难下笔,一技几成名。</p><p class="ql-block">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p><p class="ql-block"> 这两副联表达了同一个思想主题,那就是对艺术的追求需要有刻苦的治学精神,对艺术创作需要有厚积薄发的基本功夫的积累:“三思”之后“下笔”,方能出“成名”之作,胸中具有“丘壑”之识的积累,方能笔下有“鬼神”奇绝之作产生。</p><p class="ql-block"> 短短五言小联,却能阐明为艺治学的真谛。还有这样一幅题画联:</p><p class="ql-block">开图草里惊蛇乱,</p><p class="ql-block">下笔阶前扫叶忙。</p><p class="ql-block"> 此联是题为著名画家郭味渠的,字面上直观的是夸奖郭的画技精深,达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而从客观上,从另一侧面则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艺术要追求的高境界,那就是要我们的艺术家必须热爱生活,要细心地观察生活,去捕捉生活的人或事物内在的本质的东西——精神,才能创作出既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中的乱真境界的精品。这样的作品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才能引起人们的热爱和共鸣。</p><p class="ql-block"> 白石老人的联作中还不乏抒志和论述人生之佳作。请看这副:</p><p class="ql-block">莫羡牡丹称富贵,</p><p class="ql-block">却输梨橘有余甘。</p><p class="ql-block"> 世人都称牡丹为花王,具有富贵之相,为人们所崇尚。而白石老人却说,牡丹虽然有其外在的富贵之相,但与梨和橘比较起来,它却缺少那种能给予人们甘甜享受的奉献精神。此联以拟人之法,看是在咏物,实是在写人。还有如这样一副联:</p><p class="ql-block">老树著花偏有志,</p><p class="ql-block">春蚕食叶倒抽丝。</p><p class="ql-block"> 这是白石老人的言志联。树老了,但还在开花,这是因它还有生命、还有精神志向,春蚕虽然只吃桑叶,但奉献给人们的却是真丝。此联同样是比拟人法,上联写人老了但要有精神,下联写人生的价值意义不是索取而是奉献。这种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奋斗到老的精神,不也正是白石老人自己的写照嘛!白石老人还曾为自己写过这样一副自挽联:</p><p class="ql-block">有天下名画,何必忠臣孝子;</p><p class="ql-block">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p><p class="ql-block"> 此联通俗易懂,又颇有幽默诙谐之趣,毫无掩饰地向人们揭示了自己的处世为人之观念。老人首先肯定了自己已“有天下名画”;又何必再追求那些什么“忠诚孝子”的荣誉和名声呢?接着下联又深入一层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人如果从来未去做那些损人利己的坏事(恶相),又哪里怕那些阴间的“马面牛头”的制裁呢?从此联中足可见白石老人做事无所求于人,做事无愧于心的高尚人格! </p><p class="ql-block"> 还有这么一副联:</p><p class="ql-block">衣钵信传真,三绝不愁知己少;</p><p class="ql-block">功名应无份,一生长笑折腰卑。</p><p class="ql-block"> 上联说艺术同做人一样,只要有真正的知音、知己就够了,不必争其是多是少。在这副联的下联中,白石老人更加表述了自己的人生观:任可功名无份,也不能为了功名而丧失人格,去做那些屈膝折腰的卑躬之事!</p><p class="ql-block"> 在白石老人的联作中也有谈论儿女亲情的。如挽沁园师</p><p class="ql-block">诱我费尽殷勤,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p><p class="ql-block">负公尤为期望,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p><p class="ql-block"> 注:胡沁园(1847-1914),胡安国(1072-1137)后裔,湘潭县竹冲韶塘人,擅长工笔画、篆刻、诗文,1889年齐白石27岁时,被胡沁园、陈少蕃收为徒,授之翰墨。齐悟性极高,勤奋异常,与名师、雅士来往频繁,书画交流,艺文互补,一代国画大师由此起步。</p><p class="ql-block"> 如【挽太先生】(即少蕃师之父)</p><p class="ql-block">剩杯酒弦琴于人世,复谁饮,复谁弹,何处石室藏身,明月清风高枕卧;</p><p class="ql-block">有宏博骚雅之子孙,是吾师,是吾友,此地竹林闭户,哀蛩落叶万山愁。</p><p class="ql-block"> 注:陈少蕃(1854-1909),湘潭县白石铺人,齐白石塾师。</p><p class="ql-block"> 上联连用3个问句。先生走了,只留下一杯酒,一台琴,那都是先生生前的钟爱之物呵。今后,有谁能承先生之雅意,细品佳酿,轻抚瑶琴?第三个追想先生之去向,一定是石室藏身,长与清风明月相伴,死得风雅。下联则通过赞先生之子,并忆与先生之子的高情厚谊来寄托自己无尽的哀思。这种哀思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体现出来的。秋虫唧唧,落叶萧萧,竹林之中从此门户常关,群山万壑被一片愁云笼罩。这幅挽联的创作手法主要采用了“当句对”,即非隔句相对,而是句中自对。如“杯酒”对“弦琴”,“宏博”对“骚雅”,“复谁饮”对“复谁弹”,“是吾师”对“是吾友”,“明月”对“清风”,“哀蛩”对“落叶”。“当句对”的大量运用使全联不板不滞,灵动流畅。另“子孙”一词复词偏义,意在“子”也。</p><p class="ql-block"> 如挽妻陈春君联:</p><p class="ql-block">怪赤绳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离别;</p><p class="ql-block">问黑脸阎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团圆。</p><p class="ql-block"> 注:陈春君,齐白石原配夫人,长齐白石一岁,十三岁时到齐家做童养媳,生有三男二女,1940年在湘潭老家去世。其时,齐居北京,撰祭文一,挽联一,遥祭亡妻。 </p><p class="ql-block"> 此联别具一格,对仗工整,凄恻伤怀,字里行间,浸透了恩爱夫妻的真挚感情。</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副挽继室胡宝珠的对联:</p><p class="ql-block">勤俭向夫君;</p><p class="ql-block">慈祥庇儿女。</p><p class="ql-block"> 注:1919年中元前后,齐与胡宝珠在京成亲。此时前妻尚在。宝珠共生三男三女。1943年宝珠因难产去世。齐白石、胡宝珠长子齐良迟、长孙齐展仪(现齐白石艺术学院名誉院长)。</p><p class="ql-block"> 寥寥十个字,如同白石老人那简约的“红花墨叶”大写意画一样勾勒出一副传统中国妇女形象:勤俭、慈祥的贤妻良母图。</p><p class="ql-block"> 还有这么一副联:</p><p class="ql-block">工画是王摩诘</p><p class="ql-block">知音许钟子期</p><p class="ql-block"> 这是齐白石赠王森然的对联。 王森然(1895~1984),早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学校、榆林师范、绥远高等师范学校,当时刘志丹、谢子长、杜聿明、安娥等均曾受业于他。1924年曾在天津编 《榆林旬刊》 和 《姊妹旬刊》。教学之余潜研国画,与齐白石交往甚密,上世纪40年代白石曾资助其举办画展。因精六书,曾为白石讲解钟鼎金文及大小篆。白石此联以画家手笔,通过表达对王摩诘的推重、对钟子期的佩服,道出对挚友王森然的敬重和亲密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上联中的王摩诘,即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王维一生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兼精绘画,笔迹雄壮,尤工平远之景。宋文学家苏轼曾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推其为“南宋”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p><p class="ql-block"> 下联中的钟子期,春秋时人,善听伯牙鼓琴之妙。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不幸早逝,伯牙以为知音难觅,遂悲恸欲绝地摔琴以谢之,留下一段知己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 白石老人巧妙地将王维、钟子期二人并列入联,画固然为人仰慕,钟子期那样忠于知己,更值得称许。这副对联,有对艺术的推崇,有对挚友的珍爱,细品个中滋味,如饮甘泉。</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齐白石楹联艺术特点体现在文化内涵深厚、书法风格独特、联画相互辉映、体裁短小精悍等方面,并达成齐白石楹联艺术“独树一帜,独具魅力,独步中华,独占鳌头”的共识而备受赞誉,我们应当称其楹联为齐白石的“诗书画印联”五绝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