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4月25日下午,于百年易俗社小剧场,秦风源非遗剧场将一场非遗文化盛宴呈现给四百多位师生们。将研和学融为一体,深入的、系统的呈现陕西非遗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邀易俗社国家一级演员李卫平老师的主持,将整场节目严丝合缝的串联起来,诙谐幽默中又饱含专业知识,让师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懂得了戏曲高台教化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在古香古色的剧场里,师生们品味着地道的“陕西味道”,身心瞬间穿越回“陕西伶学社”时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戏曲表演主要讲究“四功五法”。四功就是指唱、念、做、打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舞台上一刻也离不开的表演手段。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二级演员王小曼老师、青年优秀丑角演员翟鹏涛老师、青年优秀生角演员雷宇腾老师带来的戏曲才艺技巧表演,完美的诠释了秦腔的“四功五法”。水袖、手帕、帽翅、枪花、顶灯、佛珠等,精彩纷呈、掌声如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祝》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东晋始,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蔡丽静老师带来的木偶戏表演,<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宛若梁山伯与祝英台化成的蝴蝶般,</span>在缠绵悱恻的音乐中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陕北说书,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唱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陕北说书源远流长,在陕北这块厚重的黄土地上,它从遥远的过去一直弹拨到了现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吕德胜老师带来的单人说书,让师生们领略一番陕北黄土高坡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川剧变脸孟洹屹老师的表演最受师生们的热捧和喜爱,色彩斑斓的面具,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皮影戏,是一种集艺术、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民间戏剧形式,它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一个个精致的小人儿,在灯光下闪着亮光;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图案,在影幕上放着电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华阴老腔,不仅原生态展现了华阴、秦东乃至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而且承载着华阴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华阴老腔是一种深刻反映生活、充满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高亢激昂、粗犷豪放、古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场非遗文化研学演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充满传统与魅力的盛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心灵和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道游学远,同行赴长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风拂宫阙,唐月画映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迹跫声匿,满目亦斑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脚下好画卷,步步绘河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风源非遗剧场欢迎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址:新城区易俗社文化街区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一楼、四楼(两个剧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