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随拍】法国印象(下)——法意瑞三国游(八·终篇)

老鲁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3日至24日,鄙叟偕妻跟随旅游团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了法国意大利瑞士三国。此前9年间,我俩曾以自助行的方式先后游览过泰国、日本、中欧匈奥德捷四国;这次跟团出游,缘于年龄大了,外语较差,跟团图个省心。这个旅游团是个14人的小团,行程12天(包含往返乘飞机时间),实际游览只有9天,其中意大利3天,瑞士2天,法国4天。时间虽短,见闻不少,收获颇丰。谨挑选若干手机随拍照片,作为个人记录,同时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行程】</p><p class="ql-block">D1 3月13日(周三)北京——(意大利)罗马(飞行约11小时)</p><p class="ql-block">D2 3月14日(周四)罗马——佛罗伦萨(行车约275公里)</p><p class="ql-block">D3 3月15日(周五)佛罗伦萨——比萨——威尼斯(行车约415公里)</p><p class="ql-block">D4 3月16日(周六) 威尼斯——洛马佐(行车约310公里)</p><p class="ql-block">D5 3月17日(周日)洛马佐——(瑞士)铁力士山——琉森(卢塞恩)(行车约310公里)</p><p class="ql-block">D6 3月18日(周一)琉森——少女峰——因特拉肯——(法国)第戎(行车约370公里,包括火车)</p><p class="ql-block">D7 3月19日(周二)第戎——(卢瓦尔河谷)香波堡——舍农索堡——昂热(行车约450公里)</p><p class="ql-block">D8 3月20日(周三)昂热——圣米歇尔山——卡昂——巴黎(行车约530公里,包括火车)</p><p class="ql-block">D9 3月21日(周四)巴黎:凡尔赛宫——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香水博物馆——船游塞纳河——蒙马特高地——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夜景)</p><p class="ql-block">D10 3月22日(周五)巴黎:卢浮宫——巴黎歌剧院——老佛爷百货公司——自由活动逛大街</p><p class="ql-block">D11 3月23日(周六)巴黎——北京(飞行约9小时)</p><p class="ql-block">D12 3月24日(周日)抵达北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文】</p><p class="ql-block">3月22日(周五)</p><p class="ql-block">巴黎:少云转局部阵雨,17—9°C,西风3级(未感觉风大,也没见到阵雨)</p><p class="ql-block">早6时半许,偕妻外出溜达。</p><p class="ql-block">7时许,在酒店餐厅吃自助早餐。</p><p class="ql-block">早餐后,独自外出溜达。</p><p class="ql-block">8时50分,乘车前往卢浮宫参观。10时半许进入卢浮宫。12时许结束参观。</p><p class="ql-block">前往老佛爷百货附近一家中餐馆吃午饭。</p><p class="ql-block">下午1时半,进入巴黎歌剧院参观。参观历时1小时。</p><p class="ql-block">浏览老佛爷百货。登临其屋顶俯瞰巴黎城景。</p><p class="ql-block">步行前往巴黎凯旋门。因怕迷路,半途而废。</p><p class="ql-block">晚6时许,在老佛爷百货附近一法国餐馆用晚餐。</p><p class="ql-block">晚8时半许,乘车回到酒店。</p> <p class="ql-block">早晨。在酒店周边居民区溜达</p><p class="ql-block">设在居民区里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时50分,乘车前往卢浮宫参观。一路车拍(见下)</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自由女神雕像</p><p class="ql-block">你也许知道,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赠送的;但你也许不知道巴黎还有同一时期的两个小型自由女神像。其中塞纳河上的自由女神像坐落在塞纳河中狭长的人工小岛天鹅岛西南端,是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一件礼物。 它面对西方,以呼应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圣女贞德骑马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女贞德(法文:Jeanne d'Arc;英文:Joan of Arc,1412年—1431年5月30日),一译为让娜·达克,绰号“奥尔良的少女”(法文:La Pucelle d'Orléans;英文:The Maid of Orléans),法国民族英雄,天主教圣人,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贞德原为农村少女,在13岁时声称得到“上主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被英格兰占领的失地。在几番转折后,贞德得到王太子查理授予的兵权,于1429年成功解除奥尔良之围,同年再于帕提战役中大破英军。她在数月间接连收复法国北部大量失地,并夺下兰斯,护送查理至兰斯大教堂加冕为王,成为查理七世。但她于1430年在贡比涅的一次冲突中被勃艮第公国俘获,不久为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1431年,贞德在法国鲁昂遇害,年仅19岁。当英军被彻底逐出法国时,罗马教廷下令重审贞德一案,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1920年,教宗本笃十五世追封贞德为圣人。</p><p class="ql-block">贞德是推动法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人物,她本人在身后也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自拿破仑以来,法国的军政人物都曾以她的形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宣传;教会视其事迹为神迹。而欧洲重要作家和作曲家都创作过有关贞德的作品,大量以贞德为题材的电影、戏剧和音乐作品层出不穷。</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卢浮宫附近下车。步行前往</p> <p class="ql-block">菲尔斯大街(位于卢浮宫北侧)</p> <p class="ql-block">进出卢浮宫城苑(拿破仑庭院)的拱形门洞(北门,并列四个门洞)</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p> <p class="ql-block">1204年,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p> <p class="ql-block">16世纪中叶,弗朗索瓦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索瓦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画家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弗兰索瓦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继位后,把卢浮宫被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p> <p class="ql-block">玻璃金字塔旁边排起长队,许多散客等候由此进入卢浮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费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挥金如土,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时期的第一个断头台。</p> <p class="ql-block">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他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造的任何建筑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历时近600年。</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跟着李队,由地下通道进入卢浮宫博物馆(地下二层)</p> <p class="ql-block">在地面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根据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地下的这个倒立小玻璃金字塔应该是与地面小玻璃金字塔中的一个对应的。这是鄙叟的猜想,不知对否?</p> <p class="ql-block">在地下二层中庭仰望地面大型玻璃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并没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几何形态,用了玻璃材料。玻璃金字塔不仅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玻璃拼接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大胆尝试。(根据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中庭,摆放着多种文字的导览图(中文导览图内容见下)</p><p class="ql-block">[图中文字较小,建议放大观看。全文同]</p> <p class="ql-block">地陪陈女士来招呼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陈女士引领下,开始我们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游览——只有短短60余分钟时间!(见下)</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看到这座喂奶雕像,名为《Roman Charity: Cimon and Pero》(《罗马的仁爱: 西蒙与培洛》)。这座雕塑展现的是父女之间的深情。其中父亲西蒙被判“禁食”刑,处于被饿死的险境;而他的女儿培洛在探监时哺乳给他以延续他的生命。培洛在雕塑中显得非常紧张,四处张望以确认旁边无人;而西蒙则双手抱在胸前,试图与女儿保持距离。这个雕塑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牺牲的故事,让人对骨肉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被称为罗马历史上孝敬的典范,古罗马历史学家Valerius Maximus将这个故事记录在自己所著《罗马人可纪念的善举》一书中。这一感人的故事后来在罗马神话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那就是神后朱诺以母乳喂养成年后的赫拉克勒斯。到了十七至十八世纪,许多著名的欧洲画家都热衷于对这一题材发挥创作,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鲁本斯1612年的油画作品。</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陈女士的讲解非常专业,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可惜鄙叟因忙于拍照,多有遗漏。——其实,就鄙叟糟糕的记忆力而言,即使一句不漏地听进去,也会有百分之八九十很快忘记。没办法!</p> <p class="ql-block">《美惠三女神》</p><p class="ql-block">美惠三女神指的是希腊神话中分别代表着妩媚、优雅和美丽这三种品质的三位女神。《三女神》雕塑制作于公元2世纪,一件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这尊三女神雕塑人体比例匀称,肉体丰腴,人物动作轻松自然,没有娇柔做作。相互搭肩的形式将三人连在一起,对立统一,变化、和谐,构成美妙的韵律。(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沉睡的海尔玛弗狄忒》(公元前2世纪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在古希腊神话中, 美少年海尔玛弗狄忒是赫尔墨斯(Hermes)与阿弗洛狄忒(Aphrodite)的儿子, 他拒绝了水仙子萨拉玛西斯(Salmacis)的仰慕追求。水仙子为了能与他永远在一起, 遂要求主神宙斯将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 从此海尔玛弗狄忒成为雌雄同体。女性的躯体显得如此柔弱无力,但参观者绕雕塑走一圈,就会发现其男性生殖器清晰可见(见下图)。海尔玛弗狄忒身体下的(大理石)床垫是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塑家贝尔尼尼1619年的作品。(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快来到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的《断臂维纳斯》跟前(见下)</p> <p class="ql-block">《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俗称《断臂维纳斯》,作于公元前2世纪,它为大理石圆雕,高2.04米,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三宝”之一(另外两件镇馆之宝是《胜利女神》雕像和《蒙娜丽莎》油画——引注)。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是希腊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是众女神中最美的一位,也是被艺术家描绘雕刻最多的一位。这座女神像以卓越的雕刻技巧、完美的艺术形象、高度的诗意和巨大的魅力而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雕像。端庄的身材,丰润的肌肤,典雅的面庞,含蓄的笑容,微微扭转的风韵万千又不失高贵的站姿,这一切构成和谐而优美的体态,也体现着古代希腊充满生命气息的人本主义精神。19世纪末法国著名的雕刻大师罗丹认为,她是“奇迹中的奇迹”、“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p><p class="ql-block">注:圆雕,又称“立雕”。雕塑表现手法。在立体物上雕出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各种角度观赏的立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古代希腊的艺术具有人类童年时代特有的纯净和理想化理念化的端庄与典雅,这就形成了希腊艺术所特有的审美境界。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称之为“单纯的崇高,肃穆的伟大”。几百年来,这种境界一直被西方古典艺术家视为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在西方美术史上,断臂维纳斯的手臂堪称最美丽最令人陶醉的手臂。自从1820年春这位断臂女神在希腊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里被世人发现之后,无数艺术家都曾尝试将其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手臂复原。然而,不管是何种复原方案,在原作面前都黯然失色。艺术家闪光的灵感是永远无法被复制的,更何况是揣测两千年之前的艺术构思。虽然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这座雕像气韵流动、统一而富于变化的整体美感,无论人们从哪个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失去了双臂,维纳斯便不再是神话中妒忌成性的女神,而是一个纯洁、高尚、典雅的女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神。断臂维纳斯这个永恒的残缺反而拓展了我们欣赏、回味和想象的空间,也许这就是所谓残缺美的审美根源吧。</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屋顶壁画</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一步步走向胜利女神(雕像)</p> <p class="ql-block">《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像曾立于萨莫色雷斯岛海岸悬崖上,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却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雕像的创作年代没有最后定论,但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至于雕像的作者,已难以考证,史籍也缺乏记载。人们从风格上推测,有人认为是利西普斯的弟子所作。</p> <p class="ql-block">雕塑的底座是战船的船头,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胜利女神上身略向前倾,雄健而硕大的羽翼在高高飞扬。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优美而健硕的身躯。</p> <p class="ql-block">作品的构图很成功,胜利女神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作品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高度结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仿佛赋予冰冷的石头以勃勃的生命活力。该雕塑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舰队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前方。这体现了动态和静态的平衡,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乔托:《圣方济各接受圣痕》</p> <p class="ql-block">乔托(Giotto di Bondone,约1267—1337)将人从神学的牢笼里解放出来,将人的真实存在,引入造型艺术的殿堂。</p><p class="ql-block">虽然他所画的作品大部分仍是传统的宗教题材,但是他不是将神画成僵化的、没有血肉的符号,而是描绘成一个真正的人,还富有勇气地给了这些题材以一种现世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乔托的画作,打破了拜占庭艺术程式化人物形象的束缚,尝试用叙事的手法,塑造出人物的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他画下一个个结实、有深度、有血有肉的人物,叙述着一段段故事,表达着浓重的感情,第一次令观者身临其境,与画中人物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乔托的画作中,将中世纪的神塑造成人的形象,用透视表达出真实的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气。</p><p class="ql-block">乔托将宗教从神坛上拉回人间,神开始变得世俗。</p> <p class="ql-block">在他的作品之后,西方艺术逐渐觉醒,并与人文主义的零星之火,一起打破了中世纪严酷僵化的黑暗。因此,乔托被称为“美术界的但丁式人物”。——乔托与但丁是同时代人,而且是但丁的挚友。——乔托还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据地陪陈女士讲,在这幅圣母与圣子图中,圣子耶稣被画成一幅成年人模样,流露出悲苦的表情,准备肩负重任,以此表明圣子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委罗内赛:《加纳的婚礼》</p><p class="ql-block">[在等候靠近观赏《蒙娜丽莎》时远拍,照片模糊;请参看下附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加纳的婚礼》是意大利画家保罗·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于1563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委罗内塞的代表作,表现的是基督在加纳城参加一次婚礼宴会的情景。画面非常大,大约有70平方米,是卢浮宫内最大的油画藏品。画作由138位人物构成,委罗内塞将《圣经》人物和同时代的诸多人物画在一起,营造出了欢乐繁盛的氛围。画面中的人物虽不及建筑物刻画精致,但每一个人脸上充斥着的喜乐表情却十分清晰。整幅作品以宏大宽阔的场面、深邃的透视空间和鲜艳的色彩构成,将威尼斯的繁荣景象和对婚礼节日的狂欢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与传统的“加纳的婚宴”主题作品相比,委罗内塞笔下的世俗享乐氛围更浓郁,与其说以表现《圣经》故事为主,不如说是为了表现威尼斯的现世生活而作。</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加纳的婚礼》</p><p class="ql-block">(下三为其局部)</p> <p class="ql-block">画面上,耶稣、圣母及其门徒,与王公贵族欢宴于装饰着大理石雕的繁华大厅中。耶稣、圣母除头上有淡淡的光环外,与其他人无异。客人中有穿着威尼斯服装或东方奇装异服的仆人、乐师、小丑、青年人,有穿戴华丽的漂亮女人,有留着胡须的男子,有德高望重的老人等。</p> <p class="ql-block">新婚夫妇在画面左下角餐桌的尽头,见证着神迹发生的现场</p> <p class="ql-block">婚礼上,酒不够了,基督请人将酒坛子灌满水,然后让人把坛子送到主人面前:水变成了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亲睹达·芬奇旷世之作《蒙娜丽莎》(见下)</p> <p class="ql-block">鄙叟排在众多游客后面,摩肩接踵,一步一挪,凑近观赏《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典雅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的形象。</p><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p><p class="ql-block">每年到卢浮宫观赏《蒙娜丽莎》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p><p class="ql-block">当地时间2024年1月28日,两名女性在卢浮宫博物馆向《蒙娜丽莎》泼洒灌装汤料,以表达对法国农业政策的不满,画作因在钢化玻璃罩内而未受损坏。</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该作品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面庞看起来十分和谐。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有研究人员利用微表情理论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蒙娜丽莎,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鄙叟抵近用手机拍摄的《蒙娜丽莎》——估计相隔六七米远,不可能更靠近了。</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人文背景</p><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当时,源于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人们争相与《蒙娜丽莎》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p><p class="ql-block">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5—1807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巴黎卢浮宫。它是画家奉命而作,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一幅油画巨制。(根据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请参看拙文《【手机随拍】法国印象(中)——法意瑞三国游(七)》中对此画的介绍]</p><p class="ql-block">以下为鄙叟近拍的油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1808至1822年间,大卫亲自复制这幅巨作。为表示区别,大卫把画中左边与四位宫女站在一起的第二位——拿破仑最宠爱的妹妹波利娜·波拿巴的衣服颜色改为粉红色。该复制品现藏于凡尔赛宫。(根据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萨宾妇女》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79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p><p class="ql-block">《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劫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荷拉斯兄弟之誓》是雅克·路易·大卫1784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作品,是他的成名之作,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p><p class="ql-block">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古罗马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了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通婚关系。为避免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厮杀,双方统领达成协议,各选三名勇士来进行格斗,以胜败来判定罗马城与阿尔贝城的最高统治权属谁。荷拉斯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老荷拉斯将武器分发给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格斗以罗马的荷拉斯三兄弟战胜而告终。这个题材,早在十七世纪就被法国剧作家高乃依写过,它的主题思想是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利益。</p> <p class="ql-block">画家运用了多侧面揭示主题的手法,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男人的刚毅、悲壮与女人的哭泣形成对比,深化了题旨的思想性。画面上的气氛是明确的: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拯救祖国,只有牺牲家庭和个人的利益。画中主要人物的表情、动作激昂,后景上的古典建筑突出了这种庄重的气氛。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法国民众高唱着“不是获胜利,就是死亡”的革命歌曲奔赴前线,与外国侵略军、贵族流亡者决战的时候,这幅画的鼓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意犹未尽,留下无尽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走出卢浮宫:从历史回到现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往老佛爷百货附近一家中餐馆吃午饭(团餐)(见下)</p> <p class="ql-block">街头乞讨老妪</p> <p class="ql-block">中餐馆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饭后,前往巴黎歌剧院参观。</p> <p class="ql-block">坐在歌剧院正门台阶上发呆晒太阳的游人(正门一般是不打开的)</p> <p class="ql-block">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又称加尼叶歌剧院(法语:Opéra Garnier),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拥有2200个座位的歌剧院,总面积1123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歌剧院是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的;建造时间:1861—1875年;折衷主义建筑代表作,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p><p class="ql-block">加尼叶纪念碑(1903年)——纪念碑上部为建筑大师查尔斯·加尼叶(Jean-Louis Charles Garnier ,1825.11.6—1898.8.3)的半身雕像,下部基座上有歌剧院的建筑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由歌剧院西边阁圆形大厅进入歌剧院的</p> <p class="ql-block">引领我们参观的地陪李先生</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的地板都由马赛克镶嵌铺就</p><p class="ql-block">注:马赛克镶嵌工艺是指用凝固在结合剂或者石膏灰浆(TESSERAE)中的镶嵌铺面(MASTIC)来创作图画或图案的一种技术。马赛克镶嵌图案是最古老的装饰艺术品和图画艺术品之一,无疑也是最耐久的艺术品之一。马赛克镶嵌图案可以用在墙面、天花板、地板、人行道,以及便携式的雕像上,有时候也用在家具和珠宝上。马赛克镶嵌物可以是很小块的有色玻璃、石头、大理石、木头、陶器或者是任何其他坚硬不易损坏的材料。(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建筑师巧妙地将自己的名字隐藏在圆形大厅屋顶的装饰图案中——据说,当时是不允许建筑师署名的</p> <p class="ql-block">圆形大厅周边镶嵌着巨大的镜子,以产生放大厅堂空间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着歌剧舞台。欧洲其他各国的作曲家则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相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争斗。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毁于大火。1860年,年仅35岁的查尔斯·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1875年新的歌剧院建成,这是举世公认的第二帝国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透过歌剧院广场及歌剧院大街,直视宫殿卢浮宫。</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建筑平面示意图</p><p class="ql-block">地陪李先生说:如图所示,演出大厅(包括剧场和舞台)只占整个歌剧院小部分面积——表明演出歌剧只是该歌剧院的部分功能,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作为达官贵人的交际场所。</p> <p class="ql-block">鄙叟对镜拍摄</p> <p class="ql-block">沿闪亮光洁的大楼梯拾阶而上,中间部分是通往剧场普通观众席的入口,入口的两侧分别伫立着两座女神雕像,左侧女神手握剑柄,剑下挂一面具,是为悲剧女神;右侧女神手持竖琴,是为喜剧女神。沿两侧楼梯继续向上则去往包厢。(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剧场普通观众席入口:悲剧女神与喜剧女神</p> <p class="ql-block">悲剧女神</p> <p class="ql-block">喜剧女神</p> <p class="ql-block">演出大厅</p><p class="ql-block">剧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剧院里有2200个座位。演出大厅的悬挂式分枝吊灯重约7吨。</p> <p class="ql-block">演出大厅天棚中央的现代风格绘画及吊灯(后来改建的)——据介绍,吊灯高度有两层楼高,重达7吨,青铜和水晶的结构支撑着340盏灯泡,吊灯使这个巨大的空间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天棚上的原有绘画:《缪斯与日夜之神》(绘于1878年)</p> <p class="ql-block">音乐剧《歌剧魅影》——虽说这部著名歌剧的作曲是英国人,且首演也在伦敦西区的女王陛下剧院——故事所发生的地点,以及歌剧取材的同名小说所描写的地方都诞生在法国的巴黎歌剧院。——巴黎歌剧院自1875年建成启用以来便一直被各种“闹鬼”的传闻笼罩着。</p><p class="ql-block">1896年5月20日,歌剧院在上演《忒提斯与培雷》时,剧院演出大厅的一盏水晶灯突然掉落下来,一位妇人被当场砸死。</p><p class="ql-block">而后不久,一位机械师又被发现身亡在后台,据说从身体上留下的伤口判断为上吊自杀致死,然而当时的警察们却并未发现任何上吊的绳索……</p><p class="ql-block">之后,又有一位芭蕾舞演员不小心在大厅的二楼平台摔下,死在了第13层台阶上......甚至传闻有人亲眼看到在楼梯上方飘着一只长相凶恶的鬼魂……</p><p class="ql-block">这一系列的传说,为一位法国记者提供了灵感。1910年,这位名叫加斯东•勒鲁(Gaston Leroux)的记者写了一部名叫《歌剧魅影》(Fantôme de l’Opéra)的小说,将巴黎歌剧院的一些传闻融入其中。该小说后来畅销全球,还被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同名音乐剧(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巴黎歌剧院掉落的水晶吊灯</p> <p class="ql-block">演出大厅外廊</p> <p class="ql-block">西边阁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西边阁的画廊</p> <p class="ql-block">芭蕾舞演员</p><p class="ql-block">这竟然是一位男性演员!——当时是没有女子抛头露面跳芭蕾的</p> <p class="ql-block">芭蕾舞培训——参加培训的全是男孩子</p> <p class="ql-block">芭蕾舞演出——舞姿优雅</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路易十四在《夜之芭蕾》中扮演太阳神阿波罗</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从小就接受芭蕾舞训练,他在十五岁时出演过太阳神阿波罗,就是这台芭蕾舞剧让他有了“太阳王”的称号。芭蕾舞在他的统治时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一生担任过40部大型芭蕾舞剧中的80个角色。(根据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休息大厅</p><p class="ql-block">富丽堂皇的休息大厅堪与凡尔赛宫镜厅相媲美,大厅装潢豪华,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有人说这里豪华得像是一个首饰盒,装满了金银珠宝。它的艺术氛围十分浓郁,是观众休息、社交的理想场所。该厅长54米,宽13米,高18米。(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建筑大师查尔斯·加尼叶的纪念雕像也置身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我俩此行唯一合影——地陪李先生主动提出为我们拍摄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出巴黎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落寞的乞讨老妪</p> <p class="ql-block">老佛爷百货</p> <p class="ql-block">登临老佛爷百货屋顶,俯瞰巴黎城景</p> <p class="ql-block">远方依稀可见埃菲尔铁塔</p> <p class="ql-block">眼前即是巴黎歌剧院后身</p> <p class="ql-block">老佛爷百货内景(下二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匆匆浏览老佛爷百货之后,即开始我们自导自游的“巴黎深度游”,目标是巴黎凯旋门。尽管后来由于害怕迷路耽误集合时间半途而废,但毕竟对巴黎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国际大都市,多少增添了一些直观印象。(见下)</p> <p class="ql-block">广告中的华人模特与现实中的普通洋人</p> <p class="ql-block">圣奥古斯丁教堂</p> <p class="ql-block">巴黎圣奥古斯丁教堂(église Saint-Augustin de Paris)是巴黎第八区的一座天主教堂,长100米,高60米,是巴黎第一座大规模使用金属结构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教堂兴建于1860年到1871年,位于巴黎的“小波兰”地区,在Pepiniere路,靠近圣拉撒路地铁站。在第二帝国时期,这一地区经历了相当大规模的建设和人口流动。当时,奥斯曼男爵主持了巴黎重建,兴建许多笔直的大街和辉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的正面,拱廊上面装饰着四福音书作者,再上面是十二使徒和玫瑰花窗。在内部,铸铁柱子上装饰着彩色的天使,上面是拱形天花板和穹顶。花窗玻璃上描绘着第一世纪的主教和殉道者。教堂的管风琴最早使用了电力。</p><p class="ql-block">1896年。圣女贞德雕像竖立于教堂前。</p><p class="ql-block">(根据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圣奥古斯丁教堂近旁的一座名人雕像(不知其名)</p> <p class="ql-block">这张肖像照是鄙叟征得这位小哥同意后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又见巴黎歌剧院——回到自助“巴黎深度游”出发点(歌剧院与老佛爷百货相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6时许,在老佛爷百货附近一法国餐馆(LOU CANTOU)用晚餐(鄙叟称其为“法国家常菜”)。色香味俱佳。食指大动。共费资52.5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妩媚动人的女招待</p> <p class="ql-block">这个餐馆生意很“火”,深受当地人与游客的喜爱。我们去时已无空座;幸好有一预定晚7时半的餐位为时尚早,女招待遂安排我们在此用餐。</p> <p class="ql-block">开胃菜 :烤茄子(妻点的)与乡村肉冻(鄙叟点的)</p> <p class="ql-block">主菜:鲷鱼柳(妻点的)与勃艮第牛肉即法式红酒炖牛肉(鄙叟点的)</p> <p class="ql-block">餐后甜品:巧克力蛋糕</p> <p class="ql-block">待客殷勤的男招待主动提出与鄙叟合影;妩媚动人的女招待见状也凑过来一起拍照(吾妻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23日(周六)</p><p class="ql-block">巴黎:局部阵雨,10—6°C,西风4级</p><p class="ql-block">早7时,去酒店餐厅吃自助早餐。</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偕妻外出溜达。进AUCHAN超市购物。10时半许回到酒店。</p><p class="ql-block">中午12时退房。下午1时,乘车离开酒店,前往戴高乐国际机场。1时45分抵达。4时许办理值机。继之出关、安检。晚5时许到候机区。6时半许登机。7时半,飞机开始滑动。7时45分飞机起飞升空。</p> <p class="ql-block">Westfield大型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AUCHAN超市</p> <p class="ql-block">生活中不能没有鲜花</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奶酪品种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各种肉食产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妻选购了一盒草莓</p> <p class="ql-block">还买了一些面包——当然少不了妻特别爱吃的法棍面包</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下午1时,乘车离开酒店,前往戴高乐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陪伴我们一路的大巴车司机,最后一次为大家装卸行李——这位来自塞尔维亚的司机师傅,工作兢兢业业,待人热情和气,给我们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司机师傅与小李领队握手道别</p> <p class="ql-block">戴高乐国际机场——我们即将在这里搭乘国航飞机回国</p> <p class="ql-block">飞行中——国航的空姐们准备为乘客送餐</p> <p class="ql-block">鄙叟座位邻近一群(团体)赴华“游学”旅行的法国青少年</p> <p class="ql-block">法兰西少女嫣然一笑,胜似春风拂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24日(周日)</p><p class="ql-block">北京:小雨,13—6°C,东北风3级</p><p class="ql-block">北京时间11时35分,飞机安全着陆。滑行20余分钟后下飞机。出海关。取行李。12时45分走出机场3号航站楼。下午1时许,乘坐网约车进城。机场路拥堵,行驶缓慢。2时许回到家。法意瑞三国游顺利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本篇完 全文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