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篁岭游江西之一 登滕王阁(副本)

十樂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p><p class="ql-block">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仼江南道洪州都督时,怀念曾经的封地滕州,故在南昌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楼阁"滕王阁",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传千古。</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是登临观景的佳处,文人雅集的胜地,歌舞宴乐的殿堂,历代文人骚客来到南昌,都要来到此处凭吊,登高望远,抒发情感。</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也是一座最悲催的古建筑,1300多年来,特别是明清时因兵燹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滕王阁不断遭焚毁,又不断重建。据记载,滕王阁共被焚毁28次,修建29次,着实令人吁嘘。</p> <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得名。据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今山东省滕州市)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都督(今江西南昌),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历史上滕王阁三处分别位于山东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阆中,均为李元婴所创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22岁的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洪州都督阎伯玙举办的宴会,王勃在宴上即席写下了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正是因为这篇《滕王阁序》,让滕王阁一举成为中国名楼之列。</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轶事典故。</p><p class="ql-block">相传唐上元三年(公元676年)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玙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原拟由其婿撰写阁序,准备以此向众人炫耀他的文采。凑巧的是,王勃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也参与阎伯玙的宴会。阎伯玙假装客气请王勃执笔作序,而这位当世才子毫不推辞,顷刻之间挥笔成文。</p><p class="ql-block">开始时间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于是声情并茂的《滕王阁序》成为传世名篇。</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滕王阁阁高九丈,共3层,阁东西长有八丈六尺,南北宽四丈五尺,还有两亭,南边的叫“压江”,北边的叫“挹翠”。后又增建“迎恩亭”,为接恩诏拜御赐之地。阁中有诗文、碑拓、图画等。王勃所作《滕王阁序》“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亦高悬阁内。</p> <p class="ql-block">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p><p class="ql-block"> 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滕王阁为第29次1985年重建景观,完工于1989年10月8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滕王阁,据说距唐代旧址仅100多米,2018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重建的滕王阁高57.5米,共7层,为宋式风格的建筑,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说滕王阁也隐约看到唐代建筑的样子。滕王阁一至六层都可以参观,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登楼望远是游人来此的主要目的,在这里能看到南昌的城市风景。</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仿宋式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以及阁楼,高耸入云,临江高危。</p> <p class="ql-block">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p> <p class="ql-block">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如今滕王阁其景色远胜于昔。自南浦公园至滕王阁之间有1800米长的沿江绿化带,在阁下西侧有绿沙洲,此即诗中“江渚”。而下望赣江,波光粼粼,与西山隔岸相对,暮色之中,偶见鹜飞其间,此即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原来洪州八景的“南浦飞云”、“章江晓渡”、“龙沙夕阳”等景观至今犹在。如在春夏之交登阁远眺,庐山五老峰、大日山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余等鮀城艺友圈一行四人,仰慕江西名山大川已久,这次相约,参加江西省中国旅行社组织的"梦回篁岭"跟团游,作一周左右的游览。</p><p class="ql-block">4月8日上午8时34分乘D3288动车,从潮汕站出发,经历6小时49分钟车程,下午3时15分,准点到达南昌西站,江西中旅已委派万师傅接站,把我们接送到江西中旅所在地附近的冶金易通酒店,4:20分入住酒店701房。我们顾不上休息,立即下楼滴滴打车前往滕王阁。5:20分来到滕王阁,由于是日阴天,到达滕王阁时有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受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顾下了彼倦和乡愁之感,赶快开始滕王阁之旅。</p> <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由滕王阁主阁,和南北两面的小园子组成,我们从北门小园进入,一路向主阁走去。</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坐西向东,临江而筑。这就是滕王阁的正东面。在滕王阁最高处的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p> <p class="ql-block">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东门向上登阁</p> <p class="ql-block">从正东登上主阁第一层,正东重檐之间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第一层正西檐下悬挂“下临无地”巨匾。</p> <p class="ql-block">一层大厅正门两侧上书"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联句,内置有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西梁枋正中挂有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白栋材书写的“西江第一楼”金匾。走进滕王阁一层大厅,在厅内随意走动,便能看到古代名家手笔的匾额和楹联,感到滕王阁不凡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余米,上面绘画了江西藉历代名人肖像。</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 中厅屏壁有丙烯壁画《临川梦》一幅,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排演此剧,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壁画以灰蓝色为基调,采用装饰手法,刻画戏剧人物。通过梦幻来体现汤公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从第三层东面回廊俯瞰东大门广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东面的"江山入座"牌匾。</p> <p class="ql-block">第四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p> <p class="ql-block">第五层为最高的回廊四绕的明层,是游览观赏滕王阁的主要层,这里是欣赏外景最好的地方。游客在五层观景回廊,可以全方位欣赏南昌城和赣江美丽的风光。五层东西南北廊檐下悬挂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p><p class="ql-block">东面廊檐金匾上书"东引瓯越"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而西面廊檐则悬挂"西控蛮荆"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五楼中厅正中屏壁上镶嵌着用黄铜板制作的记载着王勃的《滕王阁序》铜碑,面积近1O平方米,乃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p><p class="ql-block">而在《滕王阁序》铜版前,立着王勃的全身铜塑像,以纪念这位为滕王阁扬名的少年天才。</p> <p class="ql-block">五楼西厅东壁上的一幅磨漆画——《百蝶百花图》。是为纪念滕王阁的建造者李元婴而绘制的。李元婴是李世民的弟弟,虽然在官场上官声狼藉,但是在绘画方面却是一位丹青高手。他善于画蝶,所画蝴蝶是千姿百态,被称作滕派蝶画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五楼北侧“祈寿厅”有一“寿字屏”。屏上这硕大的“寿”字,是光绪皇帝的御笔,由状元曹鸿勋恭立,被誉为“天下第一寿”。</p> <p class="ql-block">登上五楼俯瞰,赣江茫茫去不还,高楼林立天地间,遥望水天相接处,南昌大桥连两岸,东引瓯越,西控蛮荆,北辰高远,真是“压江”而“挹翠”,“襟江”而“带湖”,王勃的滕王阁序,立马来到眼前。</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赣江北去。八一赣江大桥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登上滕王阁五楼,眺望着滔滔北去的赣江,赣江的西面,是繁华的南昌红谷滩新城,高楼林立,城市天际线鳞次栉比,逶迤无边,盛唐气象与现代城市隔江相望,何尝不是记载着华夏从未断层的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诉说着不断发展腾飞的中华民族精神呢?</p> <p class="ql-block">如果碰到晴朗天气,站在"西控蛮荆"牌匾下,落日时分,可以欣赏到"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一组在5楼回廊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的六层被称为"九重天",这是一个暗阁,也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在这一层,可以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有一个圆拱形藻井,寓意天圆地方。大厅中央设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方可以俯视第五层。此外,这一层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象征着一年12个月和24个节气。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采用五彩装,沥粉贴金,显得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层,设有古戏台,每天都会有免费的表演,这里笙管丝竹悠扬,仿唐歌舞带您穿越古今,重回盛世大唐。</p> <p class="ql-block">来到六层,仰而视之,给人以宇宙无穷、运动不息之感。“九重天”的金匾,高悬在底层斗拱上,诚如一位学者所云:“不登九重天,枉作滕阁游。”这是滕王阁的极顶,也是内装修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六层四边四条廊柱,上书二付对联,其一曰登阁感兴亡,滚滚江河从不废;凭栏怀忧乐,悠悠天地总关情。其二曰: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读后不禁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晚上六时许,华灯初上,滕王阁也换上了夜装。穿着唐宋服装的少女,徘徊在滕王阁景区内,在橙红色灯笼和唐诗宋词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仿佛穿越回那个令人向往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赣江两岸,华灯齐放,此情此景,豈是开元盛世所能见之?</p> <p class="ql-block">江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p><p class="ql-block">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p> <p class="ql-block">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p><p class="ql-block">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 <p class="ql-block">约一个半小时的游览,基本上把滕王阁看了个大概,说实在的,以滕王阁的历史底蕴,就是一天乃至一个星期,你也不可能完全看清滕王阁的面貌,以旅游的形式,也只能这样凭吊一番了。</p><p class="ql-block">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看了三次,岳阳楼看了一次,加上这次对滕王阁的走马观花,算是完成了三楼的走完。</p><p class="ql-block">登岳阳楼,更多的是感受名相范仲淹对家国天下的情怀,对苍生黎民的悲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来令人热泪盈眶,中华民族先贤那无私伟大的爱,足以令我们不远千里去缅怀凭吊。</p><p class="ql-block">登黄鹤楼,更多的是感受盛唐文人墨客的风流气度,对华夏山川的热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让人对江山胜跡的热爱。</p><p class="ql-block">登滕王阁,则是偏重领略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卓绝天资。1300年前滕王阁里群英璀璨,众人吟诗作赋,年轻的天才少年一挥而就,写下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因而使滕王阁留传千载,历经28次燓毁而重生。</p><p class="ql-block">正因为这背后的人文精神,名楼才能称之为名楼。后世并不在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是谁人建的,是何时建的,我们记住的,是那一个个令人倾慕的身影和那永远回荡在时空的吟哦之声。</p><p class="ql-block">以一首七绝.登滕王阁感怀,作为游滕王阁的收官:</p><p class="ql-block">帝子当年筑阁楼,</p><p class="ql-block">鸣鸾佩玉一时休。</p><p class="ql-block">若非才子少年序,</p><p class="ql-block">豈有滕王千载留。</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4日写于鮀城十樂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