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桥人的红色情怀

濑江文化

<p class="ql-block">余桥村位于昆仑街道西北面,与道人渡、濑阳、竹箦镇洙汤村和别桥镇牌楼村相邻,全村总面积7.05平方公里,村委驻地于镇前街66号。下辖上甲村、桥东村、湾里村、下甲村、西潘村、田牌里、北闸、新河埂、坝头村、徐家棚、石板桥、蒋家村、西坡圩、颜家头14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562人,常住人口4205人。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4个。现有党员135名.现有耕地面积5835亩。涉及1个万亩圩、4个千亩圩。2023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121.36万元。</p> <p class="ql-block">余桥大事记</p><p class="ql-block">1949年</p><p class="ql-block">4月23日,余桥解放。</p><p class="ql-block">5月,建立来苏乡人民政府,余桥属之。</p><p class="ql-block">9月29日,竹安乡分社小乡,余桥仍属来苏乡。</p><p class="ql-block">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1950年</p><p class="ql-block">2月,来苏乡改称前马乡。</p><p class="ql-block">是年,进行户口民主改革,废除了保甲制。</p><p class="ql-block">是年,余桥村陈氏族人有多名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p><p class="ql-block">1951年</p><p class="ql-block">6月,国家部署颁发土地证。</p><p class="ql-block">10月,土地改革运动胜利结束,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权。</p><p class="ql-block">1953年</p><p class="ql-block">8月26日,最高气温达39.2℃。</p><p class="ql-block">1954年</p><p class="ql-block">7月,大水,余桥圩田尽淹,竹箦区抽调水车支援余桥等村排涝。</p><p class="ql-block">1955年</p><p class="ql-block">1月,大雪,积雪达25厘米,1月7日奇寒,最低气温零下17℃。。</p><p class="ql-block">1956年</p><p class="ql-block">3月,撤小乡并大乡,置前马乡,属竹箦区公所。</p><p class="ql-block">1957年</p><p class="ql-block">7月1--3日,连降暴雨,山洪爆发,余桥圩田水稻被淹。</p><p class="ql-block">8月23日,撤销竹箦区所,前马乡直属溧阳县人民委员会管辖。</p><p class="ql-block">1958年</p><p class="ql-block">9月16日,前马乡改建为火箭人民公社(同年10月改称前马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1961年</p><p class="ql-block">6月7日,遭狂风暴雨袭击。</p><p class="ql-block">8月30日,中共镇江地方委员会批复新建余桥人民公社,办公地点设在上甲顺公祠堂内。</p><p class="ql-block">10月3日晚至5日晨,余桥遭台风暴雨袭击。</p><p class="ql-block">10月11日,成立余桥公社医院,地点设在余桥舅家祠堂内。</p><p class="ql-block">是年,余桥公社创办农具厂,地点设在下甲宗昇公祠堂内。</p><p class="ql-block">是年,余桥设粮油购销站,地点在广公祠内。</p><p class="ql-block">1962年</p><p class="ql-block">余桥公社组织劳力,余桥村上两大队改造大坵圩内的雁塘里,石人塘,毛首圩荒田荒滩,经连续4年的垦荒,改造良田2000余亩。</p><p class="ql-block">1963年</p><p class="ql-block">5月21日,城内最大风速28米/妙,冰雹大如黄豆,油菜籽、小麦减产。</p><p class="ql-block">1966年</p><p class="ql-block">6月,遭受大旱,竹箦河断流至余桥。</p><p class="ql-block">1968年</p><p class="ql-block">8月,余桥公社成立“群众专政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申锡堂内(余桥小学),各大队、单位成立“群众专政小组”,清理阶级队伍,深挖楸斗所谓各类阶级敌人,制造了一些冤假错案。</p><p class="ql-block">1969年</p><p class="ql-block">2月,城内最低气温零下14.2℃.</p><p class="ql-block">暑期,余桥陈氏申锡堂宗祠因扩建小学拆除,小学移址湾里。</p><p class="ql-block">9月,余桥农中改为余桥初级中学,迁址于余桥下甲棉花坟。</p><p class="ql-block">1982年</p><p class="ql-block">7月10--28日,连降大雨、暴雨,洪水爆发,圩区受涝。</p><p class="ql-block">1983年</p><p class="ql-block">5月下旬,以公社建立乡人民政府,以大队改设为行政村。</p><p class="ql-block">1984年</p><p class="ql-block">1月17--19日,普降大雪,造成交通中断,高压线、电话线、广播线断杆断线。</p><p class="ql-block">1986年</p><p class="ql-block">12月15日,余桥至溧城公路通车。</p><p class="ql-block">1990年</p><p class="ql-block">12月8日,溧阳撤县设市,余桥乡属溧阳市管辖。</p><p class="ql-block">1991年</p><p class="ql-block">6月12日--7月14日,降雨847毫米,余桥二村倒塌很多房屋,水稻大面积受淹。</p><p class="ql-block">1992年</p><p class="ql-block">12月,余桥公路黑色路面铺设工程动工,1993年8月竣工。</p><p class="ql-block">1994年</p><p class="ql-block">8月18日,余桥村陈洪民创办的溧阳市科华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在余桥建成投产。</p><p class="ql-block">1999年</p><p class="ql-block">6月28日,雨水量达123毫米,余桥河水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p><p class="ql-block">10月21日,在上海务工的余西村农民陈德金见义勇为,与持刀歹徒英勇搏斗而身负重伤。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p><p class="ql-block">12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常州市政府批复同意,前马乡与余桥乡合并,建立前马镇。</p><p class="ql-block">2000年</p><p class="ql-block">1月8日,召开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前马乡余桥乡即日合并。</p><p class="ql-block">2004年</p><p class="ql-block">1月1日起,实行农业税减免政策。调整税率后的应征农业税税额由市、镇两级财政代缴。</p><p class="ql-block">1月1日起,实行粮食直补政策。按水稻实种面积每亩补贴20元。</p><p class="ql-block">1月1日起,溧阳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p><p class="ql-block">5月21日下午,余桥等地遭受冰雹、大风、雷暴袭击,冰雹直径10--15毫米,风力6--7级并伴有雷暴、降雨,给田中作物,尤其是油菜籽造成较大损失。</p><p class="ql-block">2005年</p><p class="ql-block">3月10--11日,域内出现寒流,48小时内,最高气温下降22.4℃,最低气温下降10℃,有才、小麦严重冻害。</p><p class="ql-block">8月6--7日,受9号台风“麦莎”影响,域内出现8--9级大风,风速21.3米/秒,并普降大到暴雨。</p><p class="ql-block">2006年</p><p class="ql-block">1月1日起,在稳定水稻直补政策的同时,实行粮食综合补贴,水稻每亩补贴15元,小麦每亩补贴10元。</p><p class="ql-block">6月22日下午,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受到飑线的袭击,突发强降雨,并伴有8级大风,最大风速18米/秒,2小时最大降雨量达50.4毫米。</p><p class="ql-block">2007年</p><p class="ql-block">1月1日起,农资综合直补按计税面积每亩补贴30元。</p><p class="ql-block">3月24日,经省政府批准,竹箦镇、前马镇区域合并,建立新的竹箦镇。</p><p class="ql-block">是年,科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定为高新技术企业。</p><p class="ql-block">2008年</p><p class="ql-block">1月1日始,年满60周岁老年居民每月享受30元养老补贴。</p><p class="ql-block">1月25日--28日,域内遭遇强降雪(短时间内降雪特别大),为历史罕见的特大雪灾,地面积雪31厘米,树木断枝,麦苗禽畜栅舍,栽培设备受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域内道路多次封闭。</p><p class="ql-block">8月1日,解放军某部指导员陈科(余桥村人)出席全军汶川抗震救灾英模表彰大会,收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2009年</p><p class="ql-block">10月,科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启动,总投资30000万元。</p><p class="ql-block">是年,根据市政府同意部署,全面实施居民养老保险制度。</p><p class="ql-block">2010年</p><p class="ql-block">1月1日起,医疗机构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结报。</p><p class="ql-block">2011年</p><p class="ql-block">3月1日起,溧阳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尊老金。其标准为:80--89周岁者,每人每月50元;90--99周岁者,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及以上者,每人每月600元。</p><p class="ql-block">2012年</p><p class="ql-block">12月,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p><p class="ql-block">2013年</p><p class="ql-block"> 6--7月,出现大于35℃的高温日达47天,最高气温达41.5℃,突破历史极值,成为溧阳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p><p class="ql-block">2014年</p><p class="ql-block">7月,余桥村双挂双促项目--郑亿建材实施运营。</p><p class="ql-block">2015年</p><p class="ql-block">4月,余桥桥至首圩桥水泥路、普福桥至坡圩村水泥路竣工。</p><p class="ql-block">6月,余西健身广场竣工。</p><p class="ql-block">7月,湾里道路修建竣工。</p><p class="ql-block">2016年</p><p class="ql-block"> 溧阳降水总量为2263.2毫米,比常年1146.7毫米偏多1116.5毫米,属异常偏多年份,最长连续降水时较多为19天,出现在6月19日--7月7日,累计降水量610.6毫米。</p><p class="ql-block">4月,西潘电站修建竣工。</p><p class="ql-block">6月,余桥村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p><p class="ql-block">7月,余桥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并授予7名同志先进个人荣誉。</p><p class="ql-block">2017年</p><p class="ql-block">7月11日出梅后,连续13天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7月23日最高气温达39.6℃</p><p class="ql-block">4月,余西1500余米防渗渠竣工。坝头村河道圩堤防护栏工程竣工。</p><p class="ql-block">5月,桥东河挡土墙工程竣工。沙田圩挡水墙工程竣工。坡圩挡水墙工程竣工。</p><p class="ql-block">11月,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p><p class="ql-block">2018年</p><p class="ql-block">3月,余桥村各自然村道路亮化工程竣工。</p><p class="ql-block">4月,召开党员大会,布置开展全村扫黑除恶工作。</p><p class="ql-block">6月,余桥村800余亩土地复耕竣工并投入种植生产。</p><p class="ql-block">10月,北闸村100余米防渗渠竣工,灌排面积300余亩。</p><p class="ql-block">2019年</p><p class="ql-block">6月,余桥村新农贸市场竣工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12月,余桥村集镇公厕改造工程竣工。集镇健身广场竣工。</p><p class="ql-block">2020年</p><p class="ql-block">1月,余桥村全体村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p><p class="ql-block">6月,蒋家河清淤疏通竣工。竹箦镇授予余桥村6人防疫先进个人、党员荣誉。</p><p class="ql-block">7月,政府区域调整,余桥村正式划入中关村,昆仑街道管辖。</p><p class="ql-block">8月,余桥村大坵圩溧竹河西岸挡水墙工程竣工。</p><p class="ql-block">10月,开展全国人口普查。</p><p class="ql-block">2021年</p><p class="ql-block">1月,余桥村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p><p class="ql-block">5月,余桥村不动产登记入册。余桥村溧竹河东岸挡水墙工程竣工。</p><p class="ql-block">6月,余桥村至溧阳站公交车中转站竣工通车。西潘河、桥东河清淤工程竣工。</p> <p class="ql-block">余桥老街</p><p class="ql-block">余桥老街始建于1976年。原有普福桥东侧一直到原余桥中学,全长约500米。两边原商铺耸立,人潮川流不息。历年每到交流大会,余桥老街会大开三天展会,各种商铺挤满了老街,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人山人海。至今还有理发店和糕饼店等老店和老板还坚持经营着。余桥老街对于余桥人乃至全市年长者都印象深刻,颇有感情,至今大家每每提及,都会陷入回忆,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余家桥</p><p class="ql-block">余家桥是一座桥,又是一个村名,位于溧阳城西北九千米处。余家桥的名称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村上建桥称“永康桥”,后有“俞”姓改为“俞家桥”。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园1388年)陈氏 自河南颍川经马笪迁居于此入赘俞家。明崇祯庚午(1630)年重建俞桥。清嘉庆年间,取“年年有余”之意及“俞”谐音,更名余家桥。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余家桥,地名有桥名而来。</p><p class="ql-block">旧时余家桥村上原有五姓,俞姓住河东,强姓,周姓住小龙湾,缪姓住狗头坟处,吴姓住河西。后有陈姓入赘俞家,繁衍生息,子孙兴旺,一直延续至今。吴姓、周姓仍有后代。</p><p class="ql-block">从明朝至民国,余家桥一直属来苏乡。1950年,余桥设乡,余桥村属之。后设过公社,乡政府所在地,经过几次区域调整,现属昆仑街道余桥村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余家桥健在溧竹河之上,溧竹河是丫髻山下的一条支河,流经余家桥至宜兴入太湖。河道也是溧阳至竹箦的水路运输航道。大桥20多米宽,连接桥东、桥西两个自然村,是一座花岗岩石拱桥,桥的做工十分考究。大桥南面有一块碑,记载“道光四年,重建余桥”字样。石拱大桥的桥面是拾级而上的石板台阶,但两边的台阶不一样,“上十七、下十八”,这也形成了是不是余家桥人的验证语,不能说出“上十七、下十八”的人枉为余家桥人。过去的大桥,每到盛夏,白天孩童们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把石拱桥作为高台跳水的跳台,人站在桥上的莲花柱上,摆弄着各种姿势,纵身一跃,跳向河中,一个猛子回到河边,爬上岸,等候着下一次跳水,知道累了才肯息息。一到夜晚,桥上又是村上人消暑纳凉的好地方,有文化的老者在桥上谈天说地,道古论今,小辈们有点从家中带了小凳围坐在老者身边,静听那些动人的故事和天南海北的趣事。</p><p class="ql-block">余家桥又是溧竹河上的一把锁,这也是古代人治理洪水的智慧。竹箦河上游有十八个弯道,遇到汛期,上游的弯道阻止洪水的流速,不直接冲向下游的圩堤。洪水流到余家桥时,石拱桥这把锁阻挡洪水流速,桥洞如石门,桥墩力阻洪水,使得桥上下游之间落差六、七十公分,浪花溅起数米之高,甚是壮观。平时河水静流,颇为宁静,南来北往的客船、帆船、渔船从桥下通过。天旱之年,余家桥的石拱桥因河底高程问题,此处成了溧竹河的肠梗阻,下游的水不能流向上游造成断流,不仅影响了交通,而且还影响北山地区农业生产。20世纪60年代,人民政府规划疏浚河道,拆除石拱桥,重建水泥拱桥仍为台阶型,降低了河底高程,加宽了河底、河面,从而保证了北山地区的水上交通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至90年代,因陆路交通的发展,余家桥又影响村上的陆路交通,又把水泥拱桥改为现在水泥平板桥,桥上货车、轿车同行,桥下农船、渔船照样行驶。</p> <p class="ql-block">余家桥的八景诗</p><p class="ql-block">怪石欹立--------石婆婆。原放在上甲村第一条巷口。现埋在河中。</p><p class="ql-block">奇石补天 ,传云水面浮。</p><p class="ql-block">移来镇巷口,特立对江头。</p><p class="ql-block">地老心难转,年深字不留。</p><p class="ql-block">倘逢颠来拜,合貯稻孙楼。</p><p class="ql-block">双桥合流--------三脚潭。东西流的龙溪河与溧竹河汇集之处。</p><p class="ql-block">水以潆洄秀,桥因拗折多。</p><p class="ql-block">春风帆影御,秋雨履声过。</p><p class="ql-block">大小排虹彩,参差泅月波。</p><p class="ql-block">屋山千百派,流此来双鼍。</p><p class="ql-block">新花隔水--------桂花树,石驳坎上一棵金桂花树,历史悠久,全县稀少。</p><p class="ql-block">四时花烂熳,偏界水中央。</p><p class="ql-block">迤逦沿桥缘,娉婷隔岸香。</p><p class="ql-block">梅争松雪静,桂带竹风凉。</p><p class="ql-block">过客难攀折,难凭一苇杭。</p><p class="ql-block">老柏千云--------柏树。石驳坎的柏树,其形如云,非常美观。</p><p class="ql-block">庙侧森森柏,天然似盍张。</p><p class="ql-block">大材凌白尺,余荫散千章。</p><p class="ql-block">叶佐仙家酒,枝宣帝陛梁。</p><p class="ql-block">曾开诸葛宅,老翰庇祠堂。</p><p class="ql-block">波环古寺--------普福庵。村前的普福庵四面环水。</p><p class="ql-block">四围江水绿,中有梵王居。</p><p class="ql-block">佛像蒙尘暗,禅灯照影虚。</p><p class="ql-block">架波桥婉转,环屋树扶疏。</p><p class="ql-block">夜半渔歌合,声声答木鱼。</p><p class="ql-block">荷坞浮香--------荷花滩。在坝头村河东。</p><p class="ql-block">忆昔秾华盛,亭亭偏水涯。</p><p class="ql-block">两三开菡萏,浓淡间蒹葭。</p><p class="ql-block">渔子香成国,舟人梦亦花。</p><p class="ql-block">迄今荒嶼裹,老树但栖鸦。</p><p class="ql-block">树荫春台--------戏台。祠堂场上每年春季搭的戏台,南面的树林,绿茵缤纷。</p><p class="ql-block">吾乡丝管盛,春至奏钧天。</p><p class="ql-block">树密遮骄日,波平泊画船。</p><p class="ql-block">花香近粉黛,鸟语答琴弦。</p><p class="ql-block">万物熙熙遂,帷祈大有年。</p><p class="ql-block">凤坟记瑞--------凤凰坟。村东的凤凰坟上有五棵大树,传说以前有凤凰栖息树上。</p><p class="ql-block">郁郁复葱葱,松楸荫閟宫。</p><p class="ql-block">月明华表白,花蔓断碑红。</p><p class="ql-block">兆自眠牛异,名偏集凤同。</p><p class="ql-block">吾宗瓜瓞盛,于此荷帡幪。</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余家桥中共党组织活动简况</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五年,余家桥村陈智方(又名陈兆琪),由江苏省第一中学考入汉阳兵工学校。一九二七年三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五月,列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预备会旁听。一九三一年受党组织委派到溧阳建立了中共溧阳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我地青年受其进步影响,最初是学生陈庭芳在溧阳光华中学读书时入党,在假期回乡后,就在余家桥村上建立地下党组织。一九四一年介绍陈留芝(又名彭彭)入党,后由彭彭介绍陈和新、陈如生等入党。</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一年夏,中共溧阳县委的蒋连生来余家桥正式成立党支部,书记由彭彭担任,组织委员陈和新、宣传委员陈如生。党组织的活动在周家湾、余家桥、前马等地。一九四一年又发展阚成杰、陈洪发、陈福海、倪同庆、陈一平等人入党。当时党支部的下属组织有:一是在龙溪小学里的秘密组织青抗团,组成人员有教师狄田珍、学生陈福海、倪同庆、陈一平等人,后被校长杨竞成发觉破坏。二是地方组织公开面貌是关帝会(也称弟兄会),专做组织发展、印制传单到溧阳县城等地散发和张贴。三是收买社会上的弹药秘密送到指定地点(蒋店龙潭头村)。一九四二年九月,蒋连生和彭彭被捕。</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三年,由史瑾、陆平东来余家桥重建党组织,阚成杰被任命为支部书记,公开身份的行政职务是余家桥乡长。此事又发展陈振声、陈连生、陈金松、陈良彬、房光华、沈忠秀等人入党。在此期间,党组织发动群众、收集情报、收购弹药、纺纱织布、做军鞋支援前线。</p> <p class="ql-block">陈毅教唱歌</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陈毅带着一名警卫员,经常到附近的乡村去。有一天,他来到水西村东面10多里的余桥村,在一块大田里,下甲里有几个农民正在毒辣辣的太阳下锄着板干田。</p><p class="ql-block">陈毅老远就向他大声招呼:“老乡啊!你们忙!”</p><p class="ql-block">大家抬头一看,是陈司令,都高兴起来。陈毅笑着走下田埂,从一位农民手中夺过钉耙,勒勒竹柄,就一钉耙、一钉耙地锄了起来。还真是像模像样,不浅不深,正好锄到板心上。一旁的农民说:“陈司令,你蛮像一个种田汉呀!”</p><p class="ql-block">陈毅笑笑,仍使劲地挥动着大钉耙,一下又一下。乡亲们看到陈毅实打实干起来,就硬夺下他手中的钉耙,非要他歇歇。</p><p class="ql-block">见大家一再恳求,陈毅只得放下活,邀大家一起到田埂上坐下。他以便抹抹脸上的汗珠,一边问到:“你们会唱歌吗?不会的话,即我来教教把!”</p><p class="ql-block">他润润喉咙,教唱《歌八百壮士》,他教一句,要大家唱一句:</p><p class="ql-block">“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p><p class="ql-block">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p><p class="ql-block">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p><p class="ql-block">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战场!</p><p class="ql-block"> 四方都是炮火,</p><p class="ql-block"> 四方都是豺狼,</p><p class="ql-block"> 宁愿死,不退让,</p><p class="ql-block"> 宁愿死,不投降。</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国旗,</p><p class="ql-block"> 在重围中飘荡,飘荡!”</p><p class="ql-block">嘹亮,悲壮的歌声,在田野里飞扬,把周围的农民都吸引过来了。等大家基本会唱了,陈毅才乡亲们依依惜别。陈毅远去了,但他教唱的歌,还在民众中传唱着。</p> <p class="ql-block">大坵圩里杀鬼子</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八年农历四月间,盘踞在仙人山的日军经常外出进行淫掠,近则五、六里路,远到十多里。有一次,鬼子竟单身一人来余家桥一带扰乱,找“花姑娘”,当地村民没有防备,让鬼子溜回去了。这样日寇下乡骚扰更为频繁,气焰更加嚣张。农历四月十四日,又有三个日军到余家桥一带抢掠财物,追逐妇女。鉴于上次的教训,这次余家桥村上的群众已有准备,早已联络周围村民,严阵以待。</p><p class="ql-block"> 当日下午三时许,有三个日军刚窜到余家桥村上,群众就欲鸣锣冲杀,但有年长者建议认为把日军杀死在村上,日军定要疯狂报复,这样对当地人民不利,不如诱敌到村西的大坵圩里杀之。于是,由村上以为老人以帮鬼子找“花姑娘”为名,把日军诱到圩中埋伏的包围圈内,这是锣声四起,群众蜂拥而上,日军惊慌一团,逃窜到圩西的庙桥,又遭到前马自卫团的阻击,于余家桥的群众合围,三个日军分头逃窜,蒋家村的蒋老四正好手持大刀遇上日军,他勇猛地赶上,奋起一刀,只见刀光一闪,这个日军就被砍死在庙桥边上。另外两个日军见状也顾不得同伴,纷纷落荒而逃,一个名叫浅见福三的日军,向圩中马口里逃来,潜伏在埂边的余家桥农民陈金法举起手中挖楸,向日军头部戳去,哪知戳偏了,日军反身还击,陈金法身强力壮,迅即一个箭步,拦腰抱住日军,进行搏斗,此时,许多农民赶到,把这个罪恶累累的日军结果在锄头钉耙之下。剩下一名日军撒开两腿拼命地往溧阳城方向逃,当逃到大坵圩南面的直埂村上时,被坡圩村大刀会的张洪贵挥起大刀将其砍死。而后,三具日军尸体被移到前马荡内,三支日本三八式步枪成为前马自卫团的手中武器。</p> <p class="ql-block">军民情深</p><p class="ql-block">在江南指挥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有一个对我印象很深,影响很大的小故事。1940年2月,就在水西战斗后不久,指挥部移防到溧阳西北的余家桥去,那是个百来户人家的村庄,从未驻扎过我们的部队。傍晚时分出发,队伍里虽然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不小心还会踩水里去,但一个跟一个,没人掉队。午夜两点多,指挥部人员全部到达目的地,集中在一片打谷场上。这是江南隆冬的寒夜,星月在天,朔风扑地,到处铺满了厚厚的银霜,与月色水光相映,简直像一片冰雪世界。夜行军时还不觉得,这会停了下来,只感到寒气铭骨,冻得直哆嗦,加上又累又饿,大家多希望快些住进民房,热乎乎地吃一顿饭,暖和和地睡一觉。很快,参加分房的同志回来了,只听他说道,“陈、粟首长决定,今夜不进民房,就在打谷场上过夜”。大家都愣了,他又说:“粟副司令还说这里是新区,没见过我们的队伍,深更半夜,不能去打扰他们。大家可以靠着草堆,挤在一起休息,很快天就亮了”。这一来,满怀的希望都凉了,有人嘀咕说:“没见过我们新四军,还没听说过新四军?”嘀咕归嘀咕,执行还得执行。打谷场上,十几个圆形碉堡一样的稻草堆,大家三五人一伙,紧紧地靠着它,互相挤着睡了。</p><p class="ql-block">我怎么睡不着,实在太冷了,真想草堆中有个洞,让我们钻进去就好了。这时,四周已响起了隐约可闻的鼾声,忽然,不远处的草堆旁闪过一束光亮,我顺着望去,原来陈、粟首长也在露宿。他们没有休息,粟裕通知正打着手电,指着铺地上的军用地图对陈司令说着什么,陈司令以便按着军用地图,以便凝神细听。说也怪,不知怎么,我觉得暖和多了,终于沉沉地睡了过去。</p><p class="ql-block">当我被嘈杂的笑声,说话声惊醒时,只见沐浴在朝阳里的打谷场上到处是人。娃娃、小媳妇、大伯们。有的背着包,有的把我们的人往屋里拉,一片欢声笑语,就像迎接原来的亲戚一样。“你们真是名不虚传呀!”,“你们来了不进屋,是小看我们余家桥人呀!”。粟裕同志正在那里微笑着向乡亲们解释。很快,我们全住进了民房。这以后,成立各种抗日群众组织,扩军,配合作战等,在余家桥一切顺利,真是到了军民一家,水乳交融的地步。</p><p class="ql-block">当时我虽是政治部的干部,但是说句心里话,直到这天早上,我才真正懂得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无比威力!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无论行军、打仗、修整,在部队、在机关,我从未忘记要求自己和同志们做好挑水、扫院子、上门板、捆稻草、借物要还、损坏要赔,这些看来简单实则无比深远的事。</p><p class="ql-block">注:资料录自《溧阳文史资料》第12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马苏政回忆文革,第42--43页。</p><p class="ql-block">“水西保卫战”的时间是1940年2月21日--22日</p> <p class="ql-block">清水塘战斗的事迹</p><p class="ql-block">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三日凌晨,新四军十六旅五十一团两个连和独立二团一个连,刚移驻溧阳清水塘村,就遭到了日伪军五百余人的突然袭击,发生了清水塘战斗。</p><p class="ql-block">十月下旬,五十一团第二、第三两个连,在团政治处主任江如枝率领下,和溧阳县县长陈练生率领的县机关二十余人一起到后周乡下梅村一带活动,在那里召开了士绅和乡保长会议,布置有关抗日事宜。十一月二日,移至余桥乡清水塘村宿营,当天,该团在长荡湖以东活动的李彬山政委,刚好回到清水塘。与此同时,马迹山战斗后到十六旅部修整的独立二团五连七、八十人,已修整结束,由团长杨洪才率领,返回太隔地区,途径溧阳,也宿营在清水塘。</p><p class="ql-block">十一月三日清晨,驻溧阳别桥、玉华山、棠荫、南渡和金坛薛埠等地的日、伪军五百余人,分四路(又说五路)向我清水塘驻军发动突然袭击。首先是清水塘南面的哨兵报告,听到东面别桥方向有日军汽艇声,江如枝主任命令部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县政府人员集合待命,不久,这路日军在清水塘南面的西潘村登岸,首先向清水塘袭击,揭开了战斗的序幕。这时,从北面薛埠、玉华山等地来的日军,已到达清水塘北四里许的地方,并在四叉河处架起了重机枪;从竹箦乡棠荫村出发的日军,已从西面向清水塘奔袭,形成对我军三面包围夹击之势。</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敌众我寡,敌人主动,我无准备,又处于敌人包围的水网地区,形式于我十分不利,在这紧急危险的情况下,李彬山、杨洪才、江如枝、陈练生等领导同志,来不及开会研究作战方案,只是个别碰了一下头,认为不能和敌人硬拼,必须千方百计突出重围,于是由姜主任率领一个排在清水塘南面顶住敌人的进攻,由杨团长率部守住清水塘桥,掩护部队突围转移,由李政委和陈县长率领部队和机关人员迅速向北转移突围,但部队向北撤出不远,就遭到敌人的袭击,前面又有河流阻隔,不能前进,就立刻向西三官殿方向突围。但三官殿西面也有大河,又无桥过河,情况非常紧急。尚幸找到一条渡船,陈县长率政府工作人员先渡河,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李政委率部一面渡河,一面抗击敌人的进攻。不久,清水塘失守,杨团长主部退到三官殿南面吴圩西侧的河边。部队利用当时河边仅有的一只渡船向西渡河突围。杨团长命令特派员杨荫(年子敏)带二个班,一挺机枪首先渡河,在对岸掩护部队撤退。当第二船准备开往对岸时,五十一团派徐志敏前来要求杨团长第二船过河,以便在对岸指挥部队。当第三船过河时,人员严重超载,不幸被敌人掷弹筒击中翻沉数十人牺牲或被俘。</p><p class="ql-block">当大部分人员过河突围以后,江如枝率部边打边向北撤退转移,当撤退到朱家川村吴圩一带,日寇已追到吴圩,江主任指挥部队利用田埂、土坡及田间稻草等作掩护,向日寇猛烈还击,这时河边已无渡船,为减少牺牲,江主任命令会游水的同志迅速向西游渡突围,他自己率领余下的战士在后面殊死抵抗,直至弹尽粮绝。与日寇展开了壮烈的白刃战,誓与敌人同归于尽,打到下午二时半,战斗结束,江如枝和在吴圩作战的战士全部牺牲。</p><p class="ql-block">这次战斗,我军因是遭敌人突然袭击,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敌众我寡,地形也对我不利,因此损失较大。我军除主要领导干部率多数人员突出重围转移到安全地区之外,伤亡被俘百人(内有独立二团二、三十人)左右,其中有五十一团政治处主任江如枝,二连指导员张家信、独立二团五连指导员杨宝良、军需龙馨等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江如枝和龙馨都是老红军,龙馨原是叶挺的部下,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为掩护战友先渡河不幸被俘,英勇不屈, 壮烈牺牲。由于我军指战员的英勇顽强,誓死拼搏,敌人也付出了伤亡数十人的代价。</p><p class="ql-block">在这次战斗中,我军被俘的二十四名干部、战士,当天被日寇押至棠荫村,第二天被集体活埋在棠荫村西头的广场上。战士们在临刑前,个个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其中有一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小战士,敌人欺他年幼,妄图诱降,小战士面对刺刀,任凭敌人威胁利诱,毫不动摇,最后和战友们一起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使敌人胆寒。</p><p class="ql-block">在战斗过程中,在及其危险的紧急关头,三官殿、朱家川、张家村等地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掩护我军战士,抢救伤员,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三官殿农民张学高母亲张老太,就机智地掩护隐藏了女战士葛桃和二名男战士,使三人脱离了危险。</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溧阳县委、县政府派公安局长赖锋率八、九位公安战士赶到清水塘战斗现场,组织群众抢救伤员和处理烈士遗体。当即召开了地下党组织成员、游击小组长、保长及农民代表会议,兵分两路,开展工作。一路由游击小组长赵锁保和副保长赵才坤带领群众,将二、三十名伤员连夜送往溧阳、溧水交界处曹山附近的部队医院;另一路由下梅党支部书记盛炳文(盛家人)、保长李清堂负责带领群众搜集失散枪弹、清理烈士遗体,掩埋烈士遗体。根据当时烈士牺牲在几处的情况,就地掩埋,其中掩埋在清水塘村一处,三官殿村二处,朱家川村一处,四叉河附近一处。</p><p class="ql-block">这次战斗发生的时间,距我军移驻清水塘仅一天,敌人为什么来得这么快,而且是四面包围袭击,很可能有坏人告密。为了查清楚这个问题,战斗结束后,溧阳县公安局局长赖锋率领公安人员到清水塘地区作了调查,发现余桥村的日伪特工队长陈金法及其爪牙陈小金在战斗发生前几天,频繁出入于棠荫、蚂蚁墩日伪据点之间,并和三官殿村女恶棍万拉女母子(其儿子史福全是日伪特工队队员)密切联系,因此当即将万拉女逮捕枪决。之后,又抓到了陈金法和陈小金,立即予以镇压。</p><p class="ql-block">为了永远悼念清水塘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抗日志士,溧阳县人民委员会于一九六四年四月在棠荫村为二十四位烈士修建了革命烈士墓,将分散埋葬在清水塘、三官殿、朱家川等处的烈士遗骨,集中到三官殿大河转弯处,修建了革命烈士墓,又于一九八七年一月迁移到余桥集镇,供后人瞻仰凭吊。一九九四年春又迁移到现址。</p> <p class="ql-block">余家桥庵基战斗</p><p class="ql-block">余家桥地处溧阳城西北,距县城十八华里,这里是溧阳通往竹箦、后周等地的水陆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四年春天,日寇为了控制水上南北交通的余家桥大河,溧阳城伪军一个连移驻余家桥普福庵中,强迫当地群众为他们修剪工事,并用竹竿从坝头到吴家塘沟围起一道竹墙。东、南、北凭借大河作屏障。伪军满以为有坚固的工事作天险,可以长期盘踞,妄图限制和打击中共的抗日游击活动。</p><p class="ql-block">新四军识透了日寇的阴谋,因此从伪军构筑工事那天起,中共地下党、新四军就经常派人乔装打扮,混进去以修筑工事为名,侦察敌情。在充分准备后,于七月二十二日晚上,由水西方向派来的新四军三支队四十六团一部包围庵基,并在下梅、周家湾、下尖圩、泓口一带设岗哨。傍晚,在新四军吴连长带领下的一个连,先到余家桥村上,在余家桥地下党的配合下,挨家挨户告诉群众,听到枪声响,不要往外跑,晚上睡觉睡地铺等有关事项。夜里九点钟左右,新四军展开了整治攻势,战士们向伪军呼喊;“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为日本鬼子卖命……”龟缩在碉堡内的伪军很顽固,并开枪射击。这时,新四军开始全面火力进攻。一路从东、北泅水进攻;一路从西面小木桥上正面进攻,持续激战2小时,将其全部歼灭,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52支,驳壳枪2支,子弹2480发,俘伪连长以下62名,毙伤伪军20余名。新四军伤6人,亡4人。</p><p class="ql-block">自从据点被毁后,日寇、伪军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了,他们即使来余家桥扫荡,也只是早出晚归,有时也只匆匆忙忙,胆战心惊地通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普福庵</p><p class="ql-block">原建普福庵位于溧竹公路普福桥北侧,溧竹河中间一小岛上,四面环水,环境优雅,人称“风水宝地”。东面隔河是火烧圩,西面对岸是大坵圩,并建一桥通达庵内,圩堤西旁建有土地庙,朝南门前有余桥八景之一的荷花滩。北面傍水,连接竹园直达申锡堂宗祠。</p><p class="ql-block">普福庵建于清乾隆(60)年间,前后三进,房高一丈九尺,共十余间。大门进去是前殿,供奉“文武圣人”泥塑,两旁是壁画,第二进即中殿,是泥塑的弥陀佛,背靠背是韦陀泥塑像面向北,两边是十八罗汉,第三进空着,置楼梯,楼上是千手观音塑像。庵两边都是侧屋,庵西有一座小石桥通往陆上。地方幽雅,确有仙境之感。庵内有和尚,名叫普庆,每年靠收租和香火钱过活。</p><p class="ql-block">1944年春,日本鬼子为了达到他们侵占溧阳北山之目的,专派伪军一个连,由溧阳城进驻普福庵,在小岛四角修筑碉堡及工事,企图截断我南北交通线。新四军四十六团一部于7月22日晚向该敌进攻,激战2小时,将其全部歼灭,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52支,驳壳枪2支,子弹2480发,俘伪连长以下62名,毙伤伪军20余名,新四军伤6人,亡4人。普福庵在战火中焚毁。</p><p class="ql-block">2012年2月至今,余桥村民间组织班子,各方捐献资金58万元,供奉各路木雕香神,让香客朝拜。</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挺身救百姓</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余家桥的地下党和地方武装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国运动,送情报、交公粮、收“洋纱”、做军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五年六月,余家桥地下党组织通过群众到溧阳城郊一带收到115捆“洋纱”放在阚成杰乡长家里,待后交给新四军。由于叛徒告密,隔天从溧阳城开来一大队伪军,直扑余家桥,想搜出“洋纱”,捉拿余家桥的地下党和新四军。在搜查过程中,每到一个老百姓家,见什么拿什么,当搜到下甲里陈普荣家时,伪军看到他家有一条牛,就想牵走,陈普荣当时只有十五六岁,哪里肯让自家的牛被伪军牵走,拼命地抓住牛绳,抱着牛桩,伪军们看到陈普荣不肯让他们牵牛,就用枪托朝陈普荣身上打,住在附近的陈如堂看到后,就站出来讲:“你们这些人不是人,打人家小孩。”话还没说完,伪军们就扑向陈如堂乱打。伪军的抢劫行为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公愤,聚集起村上许多老百姓都站出来反抗。经过一番较量,惹怒了伪军。“洋纱”没收到,地下党、新四军也没有抓到,就把余家桥的老百姓抓到别桥的下尖圩一块麦田里,与别的地方的老百姓放在一起,一共有三百多人,周围都是伪军,用机枪对着老百姓。有伪军大队长陈泉等人向老百姓训话,要老百姓讲出“洋纱”藏在什么地方,谁是新四军,谁是地下党,如果不讲出来,就要把老百姓用枪全部打死。伪军看到陈普荣年纪最小,又把他拉出来毒打。年纪较大的百姓看到打小孩,都感到心痛。有的站出来讲公道话,结果谁讲公话,伪军就打谁。一共打了十多人,其中下甲里的陈锡昌被打得死去活来。就在这十分危急的关头,在老百姓里面的新四军丁锁金站出来,“我是新四军的排长,你们不要打老百姓”。伪军们看到有二位新四军站出来,好像抓到两条大鱼,丢掉老百姓,把两位新四军抓起来带到溧阳城,另外又抓走了二十多位老百姓带到别桥,要家里人用一担米把他们赎出来,牵去牛要用一担半米才能赎出来。后来被抓去溧阳城的新四军经党组织设法营救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怒打宋田高</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六年(民国三十五年)夏,余桥地区洪水泛滥,农民尽用木车排水抗灾,然无济于事,危在眉睫。排水如救火,农民焦急万分,多方设法,好不容易租来一部戽水机(当时称洋车),进行排涝,抢救灾情。可国民党政府不但不为农民设法救灾,反而趁机来征收赋税。区长陈浩派他的爪牙宋田高(原名宋岳,十三太保之一)来余桥硬要征收农业税。在这青黄不接之际,又是洪灾排涝之时,农民说尽好话,说救灾要紧。可宋田高不听,竟跳上洋车船,强迫停车,税不交就不准开车打水。这就激怒了群众,一哄而上把宋田高赶走。第二天夜里,区政府派来几个持枪区大队队员,把以陈兆立等为主的几个农民无辜抓走关押起来,后经许多周折,坐了一个多月的牢房,才释放出来。</p> <p class="ql-block">1943 年11月3日,新四军第6师16旅51团2政治处主任江如枝率第二连和溧阳县县长陈练生率领县民主政府府机关干部 20余人,转移到余桥清水塘村宿营。由于汉奸告密,3日凌晨被日伪军围在清水塘,战斗中,政治处主任江如枝和2连指导员张家信、独立2团5连指导员杨保生等近百名指战员伤亡或被俘。日军将被俘的龙馨、王福昌、左小春等24名战士押至竹箦桥棠荫村西头场园上集体活埋。</p><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1964年4月溧阳县委、县政府专门为24位烈士建墓立碑,上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8个大字,碑座上铭刻着24烈士牺牲的悲壮故事。</p> <p class="ql-block">余桥乡贤</p><p class="ql-block">陈鼐,男,余桥下甲村人,字作梅,号竹湄,六十四世孙。生于一八一一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迁居槎溪,任翰林院庶吉士,直隶清河道,钦命直隶按察使,司按察使,赏戴花翎,朝廷二品。一八六八年八月,曾国藩在调任直隶总督后,即于次年二月中旬专折奏调鼐到直隶。在协助曾国藩顿饬吏治,清理积案,处理教案等方面出过不少主意。一八七O年九月,曾国藩在返任两江总督时,采纳李鸿章的建议,两人联衔保鼐补授清河道实缺。一八七二年十月病逝于任所,享寿六十七岁。朝廷令其祔祀曾国藩运尸回老家槎溪,葬溧水北门施家扬坟山。</p><p class="ql-block">陈智方(又名陈兆琪),男,余桥下甲村人,生于一九O六年,大学文化。一九二O年在亲戚资助下,考入江苏省南京第一中学。一九二三年开始接触并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一九二五年积极投身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高中毕业后考入汉阳兵工专科学校。一九二七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汉阳县委委员。一九二八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他辗转溧阳,常州,苏州,扬州,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教书为职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溧阳地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三一年任中共溧阳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在革命低潮时期,他以坚定的新年,团结争取群众,谨慎发展组织,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一九三九年调新四军军部工作,先后任盐城税务局,射阳财政局,黄桥税务局长和苏南行署财经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山东鲁中行署实业副处长,山东大学经济系副主任,华中建设大学财经系主任,华东财办南进总队政委等职。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解放,任上海市贸物税局局长,华东财委计划局综合处处长等职。一九五四年调轻工业部工作,历任办公厅副主任,烟草管理局局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科学研究设计院第一副院长,科学研究司司长,轻工业部副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陈留芝(又名彭彭),男,余桥下甲村人,生于一九二二年五月十八日,大学文化。一九四一年夏,中共溧阳县委的蒋连生来余桥正式成立余家桥党支部,书记由彭彭担任,发展党员,印制传单,宣传抗日,并收买社会上的散弹,送交制定秘密联络点。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立功受奖多次,并获荣誉奖章。转业后担任南京市下关区委宣传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一九七七年在南京市广电集团工作,厅级待遇,一九八二年离休。</p><p class="ql-block">陈庭芳,男,余桥下甲村人,生于一九二四年三月,本科学历。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就读于溧阳光华中学,期间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宣传抗日救国,任余桥乡地下联络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光华中学党支部宣传委员。一九五一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院。历任浙江省农业厅蚕业改进所,嘉兴蚕种切技术主任等职。曾在国家省级期刊上发表蚕桑技术论文多篇。荣获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全国农业生产推广工作勋章。庭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政治迫害,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九八四年恢复党籍,享受正处级待遇,一九八五年离休,二OO三年一月在浙江湖州逝世,享寿七十八岁。</p><p class="ql-block">陈兆芝,男,生于一九二三年八月一日,中学文化。一九三九年五月参加新四军,一九四O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警卫班班长,机要员,七十师政治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干部部部长,七十二师后勤部政委等职。在此期间,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并多次荣获功勋奖。一九六四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任江苏省地质局政治部副主任。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至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下放回乡。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至一九八一年一月任江苏省石油勘探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一九八一年一月至一九八三年任石油物探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地级市正职待遇),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离休。</p><p class="ql-block">陈国俊,男,余桥坝头村人,生于一九O七年九月,大学文化。一九三六年五月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一九四八年任某师政委。一九四九年转业任浙江省杭州市人事局长。一九五三年支边到青海省,任青海省公安厅副厅长,兼任海南自治州公安局局长。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六年调任浙江省公安厅工作,正厅级干部。一九九六年在浙江省杭州市逝世,寿登八十九岁。</p><p class="ql-block">陈金虎,男,河南公支普林次子,生于一九六二年八月,高中文化。江苏瑞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营企业家。</p><p class="ql-block">陈德金,男,余桥下甲村人,生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初中文化。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时左右,在上海打工的陈德金途径上海市徐汇区吴中路,看到四名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在对一名妇女实施抢劫,虽妇女连呼“救命”,然围观的近百人无一人施以援手,见此状况,陈德金奋不顾身,赤手空拳上前勇斗歹徒,被歹徒连刺九刀,倒在血魄之中。陈德金的壮举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是年十月,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授予上海市一九九九年度“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陈夕坤,男,余桥坝头村人,生于一九六四年八月,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职称。二OO三年一月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总会计师,二OO六年四月任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副经理,总会计师,二OO八年十二月任中石化化胜利油田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二O一一年十二月任中石化油田勘探事业部总会计师,二O一五年六月至二O一八年六月任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二O一七年六月至二O一八年二月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二O一八年一月任公司党委书记,二O一八年二月任公司董事,二O一八年二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编写出版了《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原理与应用》,主要参与研究的基于《ERP系统的油田企业管理流程再造》获第十九届石油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大型油田作业优化管理》获第十四届国家级二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p><p class="ql-block">陈建国,男,余桥下甲村人,生于一九六三年五月,本科文化,高级工程师职称。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从事建筑测量,先后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二O一四年十二月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编写论文八篇,二篇在四川省级刊物上发表。独立设计四川江油市二五五处油库至二郎庙码头街二六六O米的公路、桥梁、防护、排水等工程,尼泊尔博卡拉国际机场进场的市政道路和航站区总坪道路及排水系统工程均已实施。编制工法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得华西集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次。二O一O年至二O一八年度获四川省华西集团劳动模范称号。</p><p class="ql-block">陈田坤,男,生于一九六二年六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一九八三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一九九八年八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江苏省溧阳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党政办主任等职,兼任溧阳市教育学会物理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物理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长。先后获溧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溧阳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溧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单位档案工作突出贡献奖。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物理学习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向45分钟要效益》等书的编导工作,担任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高考双测高中物理总复习学生用书》的主编工作。</p><p class="ql-block">陈志伟,男,生于一九六一年八月,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一九八二年八月参加工作,一九九一年始,任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工程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处长,常州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二OOO年至二O一八年十月,任常工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科协委员,江苏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日本东京大学机械工业科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的开发,绿色设计关键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持并完成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等研究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CAD/DAM技术简论》教材一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项。</p><p class="ql-block">陈海云,男,余桥上甲村人,生于一九六五年九月,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一九八八年八月起,先后在无锡电化厂,无锡培林艾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安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在负责生产的三氯乙烯,氯乙酸产量达到国内第一,产品质量,原材料消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率先出口国际市场。撰写的论文《醋酐催化法氯乙酸生产概述》入选国内论文刊《乙醛及其衍生物》一书。</p><p class="ql-block">陈洪民,男,余桥上甲村人,生于一九五四年八月,大专文化,高级工程师,溧阳市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八日,投资一百万元在余桥村创办溧阳市科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初建时主要生产精密铸件,机加工零件。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公司名称变更为“科华控股有限公司”。六月二十日变更设立“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一点三亿元人民币。二O一八年一月十五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溧阳市首家主板挂牌上市的工业企业。</p><p class="ql-block"> 目前,科华公司已成为汽车涡轮增压器专业优质研发基地,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其产品在全球同类市场占比百分之十,占居国内市场百分之二十三,公司现有江苏中关村、余桥和竹箦三个厂区,十条超高自动化生产线。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绿色铸造企业”、“全国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国字号荣誉八项,实用新型专利五十七项。陈洪民个人被授予“中国铸造行业优秀企业家”、“常州市百名之星”、“常州市十大诚信标兵”、“常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陈氏宗祠 申锡堂</p><p class="ql-block">申锡堂始祖陈余(又名平三颍川世系四十九世孙),自明朝洪武二十一戊辰(1388)年,几度迁徙从河南颍川(原许州属河南开封府,第一始祖文範公)来此落脚,入赘陈家,子孙兴旺发达,立此宗祠祭祀。</p><p class="ql-block">明崇祯(16)(戊辰1628)年间,申锡堂颍川第五十三世孙:广、积、倉、橐、囊公等,筹资建造申锡堂。地址在湾里沿大河一带的屋基上,祠堂坐北朝南,有三进,并附东西厢房,计三十九间,屋高二丈一尺,大门两旁有一对石马,立石碑,记载建祠情况。据《余桥乡志》记载,祠堂用去白银四万七千多两。两边对联:卜得金渊世泽长,分来颍川森枝茂。过天井就是议事大厅,大厅内立着两人合抱的大柱,地面铺一块块正方形地砖,能容纳数百人,厅内能看到一块“国士交推”和后面正中一块“申锡堂”的大匾,笔力遒劲。两边的对联是:“源国山流屋山堂构四朝开漱水,祖颍川宗龙川云初一脉遍三江”。连接过道便是后厅,是放神位的地方,后面是神龛,神龛上全雕刻着戏名。上面的匾额是“寝成孔安”,两边的对联是:“慎终尽其诚迫远尽其礼馨而室形客如在,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愿后世实践斯言”。东厢房除做账房、厨房外,其余是给守祠人家居住,西厢房除一西厅外,全是木板仓库存放粮食。</p><p class="ql-block">祠堂门前是一块石场,有雀杆石,竖雀杆(为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陈鼐所立)。石场前面是一大片草坪,以群集之用。最前面是竹园,每当开春,百鸟齐鸣,颇为有趣。祠西是河,驳有石坎,形成一个小花园,里面栽着紫荆花、柏树、甘露、木香、腊梅和一棵金桂及其它花草,风景别致。柏树与金桂是余家桥的八景之一。祠后有一条小河称龙溪河,贯通溧竹大河形成叉口,一到汛期,急流奔腾,形成景观,亦是余家桥八景之一,这里又称小龙湾,架一木桥称龙溪桥,连接桥东,湾里自然村。</p><p class="ql-block">民国期间,申锡堂有七百多亩田出租,每年收入数目可观,用于每年春秋两季的祭祀、演戏、族里的先生及六十岁以上老人吃酒和其他费用。还要三年进祖一次,十年修谱一次。</p><p class="ql-block">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余家桥政和先生在申锡堂祠里办学,称龙溪小学。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日军在村里抢粮住在祠里,将神位及门窗等均烧光,只剩一壳。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重新修整。一九六九年余桥小学扩建,将所有房屋连同龙溪桥全部拆除,把学校迁址到湾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