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延安情

蓝天绿水山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延安,我来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延安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作为一个陕西人,一个从秦岭大山区农村走出来的人,一个从艰苦岁月里走过来的人,一个一直以来非常崇拜毛主席,一贯忠诚共产党的人,这辈子不到延安看一看,那是说不过去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4月24日我如愿以偿,借参加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的省市县三级研究会秘书长培训的机会,有幸到了延安。火车到延安站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七点了,不过还能看见车站搂顶上“延安”两个显眼的大字。驻足凝望,激情满满,在心里说:延安,我来了!因为培训学习的地方在距车站还有12公里的枣园宾馆,只能稍作停留便马不停蹄的搭上滴滴匆匆往枣园赶。到达目的地时天已经黑了。见到的枣园宾馆在灯火通明中显得格外雄伟壮观。枣园宾馆位于延安市区,紧邻枣园革命旧址,是一家集住宿、餐饮、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酒店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客房装饰典雅,设施齐全,站在房间就可以欣赏到枣园的美景。宾馆内还有多个大小不一的会议室,可满足不同规模的会议需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宾馆大厅,有专人接待,我报道注册住下后,才与同住一室的南郑县研会何秘书长到宾馆附近吃饭,他请我吃了一大老碗面,只是将午饭和晚饭一起吃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到达延安站第一眼看到江泽民总书记提写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后一路走来,沿途看到的都是鲜亮的色彩,然而给人的感觉它的底色都是红色的。也许是终于能圆此生能到延安的梦了,当晚回到宾馆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只好先以“延安,我来了”为题,来了个开场白。写好后,就盘算着明天上午的行程。因为培训学习是到明天下午才开始,所以,我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晚上没有怎么睡好,但是第二天早上不到七点我就醒了。当我真的迈进枣园零距离的观看那些窑洞时,脑海里一下子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感觉,似乎是在那瞬间便有了更深的感触和领悟。当毛主席居住、办公的窑洞及其陈设映入眼帘,心中顿生敬仰的同时,大脑里似乎立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印象。都知道,那是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就见到过的模样。窑洞的院门非常别致,听外地游客议论说,陕北这边的窑洞是地域标志,而院门更是有民俗特色的。大门由大门顶(也叫门楼子),顶子下边由一根横头梁、顶梁和前后两根沿梁支撑,上摆木椽,椽上置木板,板上铺麦草,上泥土,嵌瓦,起脊,筑成大门顶。也听得当地人介绍说,老式的窑洞院门,将横梁搭在纵向左右各一堵石墙上,墙内两边由直框,也称“边挺”支撑,门框最下边由门转(也叫户枢),透进前后门槛,此木墩大而厚,在门内起一个柱基的作用,它还连着门槛嵌槽,让门槛立起来,阻挡小动物越门而入。具说在延安,从院门的构造与规模上可以看出家庭的贫富,这是老延安的民风乡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忽然想起当年念书时曾读到的一句话,忘不了啊,巍巍宝塔山引领航向,清清延河水饮马疆场。因此我看完枣园的窑洞后,便乘13路公交车直奔宝塔区。在与宝塔山相对的青凉山上,隔着延水河远望,欣赏周围那起伏绵延的浑圆的丘陵,直视那由近而远的弧线,感触皇天厚土的壮阔,感触宝塔雄浑非凡的气势。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曾经读了多少遍的句子,然而今天读来格外亲切。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而延河滋养了两岸生灵,更哺育了中国革命,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星火”到“燎原”的伟大历程。他们都是中华儿女梦寐瞻仰的景点。多少年来,我就期盼着有机会能开启到延安的红色之旅,畅饮延河水,登顶宝塔山。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欣慰之心是难以言喻的。我以为,到了这里看到了宝塔山,仿佛才算真的到了延安。其实,和其他地方相比,这里并没有太特别之处。这里没有险峻,这里没有平坦和海风,这里更没有傲慢和炫耀,这里就只是一堆堆丘陵旋出的梯田,一排排土窑洞排出的人家村庄,一条条沟壑流淌的信天游!下得山来,站在延河大桥上,继续仰望宝塔山,我的心依然在呼喊!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这种红色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不会改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中国革命在这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过去,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总想有一天能亲临延安去瞻仰伟人风采,感受革命老区人民质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山里人爱山,井冈山我去了,韶山我去了,宝塔山我怎能不来看看呢?所以,我要走进延安,我要来看看这座世界风水文化的名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0后的我还亲切的记得“杨家岭的早晨是那样的静谧和空灵,朦朦胧胧的天光浸渍在雾气里,那雾轻倩得犹如睡眠化成的有形的呼吸!薄薄的,淡淡的,悠闲地浮动…”只有当我真的走进延安,心中再次默诵这些语句时,目睹杨家岭毛主席种过的菜地时,也才真的有这种真真切切的不可思议的感受。那个年代,领袖居住的窑洞是那样的简陋质朴,土炕、木椅、油灯,实在再简单不过了。然而,确实也太不平凡了,毛主席正是在这样的窑洞里挥毫写出了百万著作,就是从这简陋的窑洞点燃了真理的火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点燃了中国的希望!从而照亮了华夏大地的夜晚,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天空和中国革命走向甠利的航程!就在这样一块质朴的土地上,种出了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也就在这样的山峁峁上,那座宝塔,竟然成了中国革命的灯塔!那一排土窑洞,那一排土窑洞的灯光,竟然成了中国革命的光芒!还有那南泥湾的锄头也太厉害了,它挖走了中国的黑暗,那延河的流水也太汹涌了竟然能迸溅出天安门前国庆节那如潮的欢呼声!那舞动的腰鼓也太神奇了,竟然能敲打出中国特有的而震撼世界的惊喜!那小米喂养的枪杆子哟也实在太强大了,竟然打出了世界东方的一代江山!这块神奇的土地,这块皇天厚土,竟然能创造奇迹,竟然能让世界惊奇,竟然能让历史熠熠闪烁!不可思议的这片黄土地,不可思议的土窑洞!不可思议的雄才大略,不可思议的历史的篇章!使人心潮澎湃,让人万分感慨。虽然只是匆匆忙忙的走马观花,但实实在在的有不虚此行的强烈感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此,我便可以深有感触的也很有底气的选择这样的句子来歌颂延安。延安!你厚重,博大,雄浑,壮阔,你有不可阻挡的惊天气势,你有大智大勇,还有诉不尽的艰苦卓绝和说不完的不屈不挠!延安真的是圣地!这里有人世间的光明!这里有丰富的哲学思想汇萃!这里有伟大的人类精神文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瞻仰了这里的山水,看过了这里的土窑洞,欣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讴歌了伟大的旷世精神,我的心灵在激荡之余才趋于平衡!骨子里的觉悟才有了更高的提升!所以,我不虚此行!从此,延安,中国革命的摇蓝,中国共产党的故乡,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地,世界东方红色的沃土!中华民族的灵魂!将成为我永远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实地诵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巍巍宝塔山 滚滚延河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