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大夫到党政干部2

书@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十位学者共同撰写的《大道相通》这本书,是在回应历史与时代的“大哉问”,是伟大思想伟大继承的阐发性著述,反复读之思之犹似醍醐灌顶,感谢伟大的时代,感谢可敬的作者。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明白了文明之为文明、伟人之为伟人,更加理解了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怀和精神(内容来自《大道相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说:“为政在人”(《中庸》);2000多年后,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两人遥相呼应,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很好地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治国理念,高度重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重视“选贤与能”,发挥德才兼备的领导者这一治理主体的作用。当然,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一个列宁式工人阶级先锋队政党,因此由“人”到“干部”,在政治品质和组织形态上也有一个创造性的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儒家士大夫群体;清朝覆亡,这个群体随之消散。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成立,早期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带有明显苏联式干部特征。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应地推动干部的中国化,核心就是吸纳儒家士大夫精神传统,熔铸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式干部群体。相比于儒家士大夫,以党员为底色的干部群体极大地强化了组织性、纪律性,其领导、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大幅度提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覆亡、士大夫群体消散后几十年间涌现多种类型的新的政治主体:迷信武力的军阀,毫无廉耻的官僚,迷恋权力的政客,当然还有极少数信奉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无一具有解决全面危机的意愿和能力。中国共产党则从成立之日起,就显示了其解决中国问题的坚定意愿和强大能力,因为它是按照布尔什维克模式建立的列宁式先锋队政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尔什维克的产生源于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列宁提出建立一套围绕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党员对核心高度服从的集权化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布尔什维克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独立出来,是俄国革命获得胜利的基础和前提,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国际共运史上一直存在两种政党观念的斗争。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阶级分化比较明显的西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会运动结合,形成了工人阶级的政党——社会民主党,并形成了跨国的政党联盟第二国际。随着西欧国家陆续完成工业化,尤其是对外进行帝国主义掠夺剥削,到19、20世纪之交,第二国际逐渐修正主义化,放弃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国家的目标,仅满足于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改进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成立于这个时期,党内多数领导人迷信西欧经验,主张俄国党也只需组织工人进行经济斗争。列宁斥之为“经济主义”,他认为,俄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势完全不同于西欧,党的任务更为艰巨、艰难,也就不能照搬西欧革命模式,必须创造无产阶级革命的俄国道路。为此,列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尝试进行党的组织形态的创新,在与党内政敌的论战中,先后写作了《怎么办?》(1901—1902年)和《进一步,退两步》(1904年),阐明先锋队政党的必要性和组织原理,并创建了布尔什维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什么必须建立先锋队政党?列宁的主要理由是:“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马克思主义确定的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是高度政治性的;自发的工人阶级则只知道反抗直接剥削他们的这个或者那个资本家,最多只能向政府提出一些经济要求,却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反抗专制国家的政治意识。这种政治意识只能是政治教育的产物,谁来进行教育?只能是一个先锋队政党。因此,对于先锋队政党来说,理论工作、宣传工作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列宁创建先锋队政党的另外一个理由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是总体性的,这就需要所有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阶层共同参与,因此,“社会民主党人的理想不应当是工联书记,而应当是人民的代言人”。党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工人阶级,而只能吸收其先进分子,这样,党既可以领导工人阶级,也可以领导全体人民。布尔什维克的目标是改造世界,为此必须十分有效地组织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列宁在《怎么办?》后半部分与《进一步,退两步》又进一步论述了先锋队政党的组织原理,总体上,列宁式先锋队政党有四个构成性要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仅吸纳先进分子为党员。列宁明确提出:“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显然是绝对不行的。”党只吸纳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这种先进性是全面的:在理论上,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最新理论;在政治上,积极投身政治斗争,具有领导、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在道德上,严守纪律,忠诚担当,有牺牲精神,也有主动和创新精神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一个以领袖为中心的职业革命家群体发挥全面领导作用。他们掌握党的最高领导权,对全党进行全面统一领导。当然,领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理论、指引全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集中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由极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传入俄国的,他们分散地组织了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因而俄国党自成立起就有很强的分散主义风气,十分不利于进行政治革命。列宁积极推动党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把权力集中于中央委员会,这就形成了“集中制”原则——后来才加上民主,形成“民主集中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四,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马尔托夫提出的社会民主党党章草案第一条:“凡承认党纲、并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积极工作的人,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列宁提出的相应条文是:“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在布尔什维克中,每个党员必须在一个党组织中并过“组织生活”,通过理论学习、相互批评与自我批评、纪律约束等机制,保持先进性。党员也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党也必须严格执行纪律,包括定期进行清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以上组织原则,列宁创建了一个由先进分子组成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层级化的实体,在这个党组织中,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组织、领导普通党员,也领导各种群众性组织。干部弥散在党员、群众中间,作为骨干,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和管理,把规模庞大的党内外人员联结成为紧凑的政治组织。由此,党具有高度的政治自主性,从而具有强大的集体行动能力,可以高效率地完成领袖所确定的政治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列宁式先锋队政党是人类政治组织史上的一个伟大创新,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的最后充满信心地说:“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世界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竞争所分散,被那种为资本的强迫劳动所压抑,总是被抛到赤贫、粗野和退化的底层,它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一支工人阶级的大军。在这支大军面前,无论是已经衰败的俄国专制政权还是正在衰败的国际资本政权,都是支持不住的。”集中统一的党,通过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干部,把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按照正确的战略、策略进行集体政治行动,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列宁的信念得到了历史的再三验证:列宁领导这个“组织的武器”,抓住沙俄专制政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连遭失败的机会,发动革命,并迅速取得胜利,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凭借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力,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内外敌人的围攻下生存下来;随后,斯大林又依靠这个组织的武器,动员、组织苏联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仅用十年时间就初步完成工业化,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此过程中,斯大林高度重视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的培养、提拔和任用,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在俄国革命胜利之时,美国总统威尔逊鼓动美国加入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的1919年春天,苏美两国又争相构建自己的世界新秩序:一方面,威尔逊主导巴黎和会进行了一次帝国主义式分赃,一批对西方失望的先进知识分子转向苏俄,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列宁创建共产国际,决心发动世界革命。他最初把希望主要寄托在西欧,但这里的无产阶级革命之火很快熄灭,于是在次年的共产国际二大上,列宁转向东方,提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展反抗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这之后,共产国际派遣代表到中国,指导先进分子组建中国共产党,先锋队政党干部这个独特的政治主体也就出现在中国的政治场域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心正己,传播正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