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引春风入旧枝

阿鹏

<p class="ql-block"><b>闲来听了一段相声《特殊生活》,其中提到了两个人物:即“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下的“筱淑云”与“撇着大嘴”的那个“撇局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如今,那个“撇局长”早就犯事儿被“双规”倒了台。“筱淑云”呢?记者虽未见过这“筱淑云”中的花淑兰和韩少云,却采访过这3人联名字首的第一人——著名的评剧祖师筱俊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筱俊亭发福的身材给我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如此“福态”仍能在舞台上保持艺术青春,若没有超群的功底和“台缘”, 谈何容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筱俊亭早有《打金枝》、《对花枪》和《杨八姐游春》这三出拿手好戏。在这三出戏中她分别扮演“皇后”、“姜桂芝”和“佘太君”, 不仅得到戏迷们的称道,在梨园之内也享誉至今。后辈要继承这三出传统戏,筱俊亭必然被称作她们的评剧祖师。</b></p> <p class="ql-block"><b>在天津,筱俊亭从8岁开始学戏,经过3年起步之后,进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白玉霜剧团" 经名师点拨,筱俊亭获益匪浅,名气越唱越大,14岁就当了主演。不过,这并不能改变旧社会艺人卑微的地位和生活的贫困,她仍旧只能走街穿巷,要饭一般“打个场”, 一天挣几个“铜子”,艰难地维系着“穷戏子”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当时筱俊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养家糊口,拼命地好好学戏!”经过一番刻苦努力,加上筱俊亭较好的艺术素质,解放以后,她终于登上大剧场的舞台,并一举唱红起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51年筱俊亭到了锦州,后来又到沈阳,在这两个城市期间,多次演出了她的拿手好戏。按戏迷们的说法,筱俊亭长于演青衣“苦戏”和“老旦”戏,其行腔浑厚,刚柔相济,节奏灵活,旋律自由,易被观众接受,从而名噪东北,享誉久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鉴于身体日趋发福,筱俊亭决意专攻评剧老旦这一行当,并运用旦角腔与她特殊的声腔相结合,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筱派演唱艺术”, 成为评剧行当中老旦唱腔的创始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迫害的筱俊亭,深切地感受到再度获得焕发艺术青春机会的可贵。她除坚持演出,还搞起了剧本创作和有关理论研究。</b></p> <p class="ql-block"><b>她告诉我,她的两部评剧电视脚本已经完稿,不久还要整理出书,筱俊亭是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剧协副主席和沈阳市文联副主席,成为全国戏剧界的名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熟为宝,对筱俊亭有所了解之后,我试问她能否为我行腔一段,以饱耳福。筱俊亭欣然应允,走到屋中间,先来一个亮相,而后才问我要听哪段儿。我说能否带有现代风格的,她略一思索,给我演唱了一段现代评剧《小院风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说实在的,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评剧了。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而今我们只能追思这位留芳艺坛的评剧表演艺术家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