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甲骨文研究先驱”王襄故居

冰是睡着的水(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王襄(1876~1965),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一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为我国最早鉴识及收藏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所著有关甲骨文字的著作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研究甲骨文字的罗振玉、商承祚、王国维等所推崇。</p><p class="ql-block">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当时流落天津,将所携带甲骨约百余片卖给王襄,7月13日,八国联军攻城,炮弹击中王襄的书斋,但经过王襄及其弟王雪民的保护,甲骨幸免于难。在日本人占领天津的期间,王襄拒绝把甲骨高价卖给日本人,保护了这批国宝。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79岁的王襄出任天津市文史馆馆长,1956年,以81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被推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1957年9月,王襄由老城厢东门内大街大刘家胡同故居迁往和平区睦南道睦南里。</p> <p class="ql-block">  王襄,晚清时期的举人,是编著甲骨文字典的第一人,收藏甲骨4000余片之多。他是代表作不准出境者,是中国现代金石学家,是甲骨文研究的先驱,有开创之功,是我国“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是甲骨文最早的发现者、收藏者和研究者之一,他是甲骨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 在天津博物馆1800多件馆藏的甲骨中,有800多件是来自于王襄先生的捐献。1953年,78岁高龄的王襄出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后,将毕生珍藏的甲骨全部献给了国家。</p> <p class="ql-block">  王襄和王懿荣基本同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买者之一。王懿荣虽然最早鉴定和购买甲骨,但他在1900年自杀殉国,没来得及对所藏进行全面研究,因而没有留下此学的论述。王襄不仅有鉴定,购买甲骨之功,还有著述传世,对甲骨学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王襄整理了一份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墨拓拓本,结集为《簠室殷契》,准备出版,以洗刷造假的嫌疑。其实,早在1935年,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述例”中就已经纠正了自己对王襄《簠室殷契征文》的看法:“余曩声言其伪,今案乃拓印不精,文字多为上粉,原物不伪,特坿正于此。”但是学界过往的批评过盛,积重难返,王襄也放弃了出版《簠室殷契》为自己正名的机会。1953年,王襄将自己以毕生精力收藏的甲骨全部捐献给了国家,珍藏于天津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藏于天津博物馆的篆书西周散氏盘十二条屏,是王襄据西周青铜重器散氏盘357字铭文临摹,体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力。王襄在87岁高龄时,还为天津博物馆的前身之一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题写过一副对联:静观秋水无边月;共乐江天自在春。</p> <p class="ql-block">  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美友们,您知道还有哪些描写天津名人旧居的历史文章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