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南隍 当兵的日子

伟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名:伟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76564024</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8月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内长山要塞区守备第26团,从战士学员 、排长到连副指导员,直到1978年9月调离。离开校园到一线守备部队当兵,对我是个挑战。能不能适应紧张、艰苦的连队生活,心里还真没数。但我已做好准备,决定让行动去证明一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守备26团驻防的南隍城,是个位于渤海深处、面积仅1.83平方公里的小岛。由于距大陆蓬莱最远,受风浪影响1年有180余天停航,进出岛很是不便,在要塞区各驻岛部队中算是条件艰苦的团队。但大自然赋予南隍的景色却相当秀美,斧劈一样的山崖,散着灵气的海礁,还有那满山遍野的绿色,在蔚蓝无垠的大海环绕下,是那样壮丽多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来到的 8连是高炮连,装备有双 37高炮和 4 联装高射机枪。这是一个连续多年军政双优先进连队。连长、指导员文革前入伍,几个排长都是1968年的兵。我被分配到1排3班,排长姓李,江苏金坛人;班长姓谢,1970年兵,南京雨花台人。他们对我热情但略显疑虑的言语和眼神,更坚定了我干好的决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连当天晚上就给了我个考验。半夜时分紧急集合哨声急促响起,排长、班长一个劲的悄声喊着快、快、快。我一骨碌爬起手忙脚乱的穿衣打背包。那时就寝的是两张上下双人床并起的通铺,与我睡下铺的,是一葛姓1973年兵,军事素质很过硬,在他帮助下我好歹跟上了趟,并上气不接下气跑上山进入炮阵地。随后一有空我就练打背包、跑山头,不出半个月就能麻利打背包、轻松跑山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年代要塞区国防施工已基本完善,部队处于全训状态,我连是天天跑山头阵地操枪弄炮。夏天训练,一天的汗水能把军装湿透几遍;冬天训练,手脚冻裂和麻木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时,我才真正体验到了当兵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苦和累,也很自然在心中升起一种我为祖国守海防的使命感和自豪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 1-2 次实弹打飞机标靶,是连队最紧张和兴奋的时候。那急促脆响的双37高炮声,疾风骤雨般的 4联装高射机枪声, 与射击中靶后阵地上的一片欢呼声交杂在一起,全连干部战士脸上荡漾的全是尽情的喜悦。每当打靶圆满完成任务后,连里都会有一次欢宴,那种放开肚皮吃肉和鱼的感觉真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驻防海岛难熬的是冬天。特别是刮海风、下大雪时,白天有阳光还行,晚上却经常冻得打哆嗦,睡不好觉。印象最深的是在团政治处工作时,晚上回到冰冷的单人宿舍,懒得生炉子就草草睡下,第 2天早上起来,洗脸毛巾冻成冰布,茶缸里的水变成冰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岛部队战备训练、施工和生活的各种物资几乎全靠运进,所以连队需承担的各种勤务活动挺多。其中,最为苦和累的是卸运水泥和煤炭。那年夏季我下到船舱卸水泥,一天下来几乎成一个泥人,好多天后,咳出来的痰还是黑乎乎的。那年入冬前,团里指派我连卸运全团冬季烤火煤。我连出勤60多人整整卸运了近一个星期。最累的是天天一抬筐 2-300斤的煤往煤场里运,我也抗过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岛连队生活缺的是蔬菜,但渔季鲜鱼却没少吃。极鲜的鲅鱼大锅炖,每人一大碗那真是过瘾。难得的节假日吃饺子,更是官兵最高兴的时候。各班领回面粉、猪肉和白菜,七手八脚就干起来。哪个班都想抢下第一锅,前面下的还能吃到囫囵饺子,越往后大都只能吃大都破损的饺子,有的吃的甚至是面汤。其实这不重要,大家吃的是快乐和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半年多时间,我适应了连队生活,军事技能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并得到了连队官兵普遍认可,还和连里不少战友成了要好、有的甚至是啥话都拉的朋友。1976年6月,我被提拔为8连1排排长,不久即调团政治处宣传股工作。近两年后的1978 年2月,我又被任命为团守备2连副指导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 连当年被团里确定为参加要塞区军事训练比武的连队。除正常训练科目,还有武装泅渡和携装 5公里越野,干部还要组成85炮班参加考核。我一到连队,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去。投弹、各种武器射击、单双杠等训练科目一个个过关,好在我有原先在 8连训练打下的底子支撑,没有落在后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装泅渡训练,每天3—4个小时泡在海水里,脸上身上晒的黝黑,背上的皮一层层的脱落。每天早上 5 公里携装越野,练的已经感觉不到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几乎成了我的一种“魔症",哪天不跑身上就痒的难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就是我到 2连那年,军队院校开始大规模恢复。当年 8月, 总后勤部院校机构到济南军区选调政治教员,我南京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的学历背景,很自然被选调到总后,经几个月集中培训,被分配到天津运校,即现在的军事交通学院,开始了我的几年军校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想在守备 26团 3年经历,我最眷恋的是其中 1年半的连队生活。吃苦受累,锻炼了我的意志;摸爬滚打,磨砺了我的体能;令行禁止,造就了我的执行力;责任为大,熏陶了我的奉献精神;朝夕相处,培养了我与官兵们的兄弟情谊。这些都是部队特别是连队生活给我的,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平年代,海岛守备部队的环境和条件比内陆部队要差很多。但无论是大海阻隔、岛孤闭塞、物品匮乏、生活艰苦等,都无法阻挡要塞区部队守岛建岛的决心和行动。靠着一代代官兵的艰苦奋斗,把长山列岛建成了工事坚固和完备的海上钢铁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特别是要塞区成军 60多年来,从第一代官兵开始所磨砺累积起来的“老要塞”、“老海岛” 精神,传承了我军的优良传统,给一代代官兵以无尽的力量。这种精神和传统就是: “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我十分敬佩父辈那一代“老要塞"、"老海岛",以及上世纪入伍在海岛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兵。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任 26 团团长孟生何在海岛干了一辈子,在大钦守备区副司令任上离休,享年94岁。时任副团长刘兆贵也是在海岛干到离休,已去世很多年。他大女儿刘军是我小学同学,小女儿刘静就是《父母爱情》的作者和编剧。我当年在 8连当兵时任连长邹家善、指导员董以浦,都在海岛干了20年左右。要塞区部队,有一大批长期坚守海岛的干部,有的甚至献了终身献子孙,一家两、三代都曾守岛建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这多年几次军改,当年的老部队已不复存在。去年 6 月底,我重返当兵时所在的南隍城岛所见是,营房因部队撤编已拆毁许多,所存的房屋大都破烂不堪;坑道阵地也几乎废弃不用、杂草丛生。团机关仅剩政治处一栋缺门少窗的房子。所幸的是,当年 8 连营房被改造成乡政府用房,在原有房子上加盖成2层,2连营房成了当地的养殖库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守备26团的一切成了永久记忆,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景象也面目全非,但我对这第二故乡那种眷恋和亲切感,却挥之不去。一个人的军旅生涯或长或短,但只要穿过军装,这种军旅情怀是一定会伴随终生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感谢南隍城岛 3 年军旅生活所给予我的一切,也会时常想起那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如8 连的、2 连的、团政治处的。其中关系很好,曾先后任排长、连干或干事的,如秦汉庄、晋玉亭、徐守祥、余朝雄等,至今仍有信息往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如梭,一晃46年过去,但这些尘封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我遥祝现已分散到祖国各地的战友们,一切安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