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荆州博物馆(二)

阿娟

<p class="ql-block">漫步展厅如穿越</p><p class="ql-block">​千年文物堪称绝</p><p class="ql-block">​精品珍品藏荆州</p><p class="ql-block">​文明传承仍需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各诸候“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楚国使用的文字自成一系,称为“楚系文字”,因其笔势勾曲、首粗尾细形似蝌蚪,称之为“蝌蚪文”。</p><p class="ql-block">在楚纪南故城周边分布有各类楚墓上万座,有的楚墓内随葬有竹简。荆州出土的战国楚简数量较多、内容丰富。这里选取天星观、望山桥、江陵砖瓦厂、夏家台等墓地出土的战国楚简,包括卜筮祭涛、遣策、司法文书和日书。出土的战国楚简,不仅在考古学和古文字学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还是研究和了解楚国精神信仰、丧葬习俗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竹简</p> <p class="ql-block">卜金祭祷</p><p class="ql-block">卜筮祭祷是墓主生前针对疾病等事情,由专门的贞人进行筮贞问,并对神灵、先人进行祭涛的记录。为判断墓主身份、墓葬</p><p class="ql-block">年代提供了重要信息。</p><p class="ql-block">天星观1号楚墓墓主为</p><p class="ql-block">邸阳君番胜,他在疾病中请</p><p class="ql-block">一些巫现为自己占卜,贞问仕途和健康状况。</p> <p class="ql-block">竹简记录很多生活大事记:祭司、历法、司法文书、数学历法、文献典籍丶择日益忌,社会管理丧葬风俗等,详实加以记录,也是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最好文献资料。</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出土简牍既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还是材质特殊、价值重要的一类古籍,承载了重要的信息,考古工作者在对简牍内容进行整理释读的同时,也承担着简牍保护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西汉简牍:荆州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中,西汉简牍数量最多。在凤凰山、张家山、谢家桥、高台、印台和胡家草场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牍数量达上万枚。尤其是胡家草场12号西汉墓,出土简牍4000余枚,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专家点评胡家草场简牍“数量多、保存好、种类丰富、价值重大”。西汉简牍的常用字体也是隶书,但与秦代简牍中的隶书稍有差异,其字形更趋方正。为了区别两者,古文字学也称秦代的隶书为“秦隶”,而称汉代的隶书为“汉隶”。</p> <p class="ql-block">秦代简牍:秦代筒牍Qin's Bamboo Slips秦代统一东方六国文字,称为“书同文”。通过考古发现,大量的秦简牍文字主要使用的是“隶书”,而被称为“小篆”的字体主要用于诏版、刻石等庄重的场合。“隶书”是一种较为简化的字体,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化“连笔”为“断笔”。书写时相对快捷、便利,与秦政务繁多、书写量大的政治环境相适应,因而在出土秦简文字中“秦隶”也较为普遍。这里展示的是周家台30号秦墓出土的竹简,墓主为南郡的一个“小吏”,通过竹简,我们可以走近和了解秦时的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秦竹牍记录小吏日常,生活百科,天文易占,</p> <p class="ql-block">记录生活百科</p> <p class="ql-block">天文易占:</p> <p class="ql-block">张家山24号墓出土的竹简</p> <p class="ql-block">荆州出土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青瓷器,也称“原始瓷”。至西汉时期,部分青瓷的烧制技术已经开始摆脱原始状态。</p><p class="ql-block">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在东汉,至隋唐、五代逐渐成熟。宋代是制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出定、汝、官、哥、均等名窑。元代青花、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宣德、成化青花制品脱颖而出。清代粉彩、斗彩瓷器,风格古雅华丽、美妙绝伦。</p><p class="ql-block">瓷器的艺术之美在于器形、纹饰和釉色。在厚薄、卷舒、冷暖、莹润之间,不仅展示了历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文化传承、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与变化。</p><p class="ql-block">荆州自汉、晋以来一直是我国南方经济重镇之一。因此,地下埋藏了十分丰富的古代瓷器,其中一部分堪称瓷器精品。</p> <p class="ql-block">瓷器的出现是古代制陶技术的划时代突破。瓷器初期特征表现为瓷土不纯净、含杂质较多、釉层不均匀。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褐色或黄绿色。器物制作基本上采用轮制。由于胎、釉的配料以及</p><p class="ql-block">烧制时火候控制都不太准确,制作工艺还不成熟,因此称“原始瓷”或“原始青瓷”。</p><p class="ql-block">早期瓷器产生于东汉。在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以及厚葬之风盛行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浙江上虞、萧山一带,成为早期瓷器的发源地,开启了中国瓷器史发展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荆州出土的原始瓷与早期瓷器数量较少,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原始瓷器和早期瓷器的演变进程。</p> <p class="ql-block">原始瓷</p> <p class="ql-block">荆北王氏堰65号墓出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墓葬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东汉砖室墓葬</p> <p class="ql-block">东汉早期模型演变</p> <p class="ql-block">连心石科厂一号墓挖掘情况</p> <p class="ql-block">宴乐与静夜瓷</p> <p class="ql-block">青瓷坞堡</p> <p class="ql-block">两晋时瓷器的发展走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两晋时期浙江萧山、上虞、余姚一带的越窑、湖南的湘阴窑等著名瓷窑相继出现。器类主要为鸡首壶、四系罐、碗、盘等。在装饰方面以印花、弦纹、菱形纹为主。南北朝时期受佛教的影响,莲花辩纹开始流行。</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瓷器生产普及并形成南北两大窑系,北方密系以白瓷为主,南方则以青瓷为主。莲花瓣纹饰成为装饰主题。</p><p class="ql-block">五代时期瓷器的胎釉、器形、纹饰等,在唐代瓷器的基础上既有相承又有所变革。这一时期最具特色是越窑烧制的“秘色瓷”,质地细腻、表面光润、釉薄而匀。</p> <p class="ql-block">晋代砖室墓葬出土</p> <p class="ql-block">湘阴窑与长沙窑</p> <p class="ql-block">唐代砖室出土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宋代瓷器兴旺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耀州窑与建窑</p> <p class="ql-block">青白瓷与窑变盏</p> <p class="ql-block">沙市城隍庙遗址五代时期</p> <p class="ql-block">龙泉窑及宋代各种纹样</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砖室墓葬及出土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元明清瓷器达到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珍藏的名瓷器</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与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瓷器纹样</p> <p class="ql-block">本陈列展出荆州地区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各历史时期瓷器精品,其中以两晋、唐宋、元明时期古遗址、古墓葬出土的瓷器为主,呈现出器类繁多、器形丰富的特点,能较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荆州作为我国古代南方政治、军事、经济重镇,一直延续着其昌盛与繁华。</p> <p class="ql-block">青叶荷叶形盖罐</p> <p class="ql-block">青瓷龙柄盘口壶</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凤舞缠枝菊花纹盖罐</p> <p class="ql-block">青秞瓜棱象耳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