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哭岭上哭声咽

S.L.XY

<p class="ql-block">啼哭岭上哭声咽</p><p class="ql-block">文/张文智</p><p class="ql-block">图/网 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右玉县右卫城东50里处的卧羊山、平顶山和盘石岭山之间,有一座山叫蹄窟岭。据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记载:“蹄窟岭在右玉县东五十里,连左云界。相传昭君出塞道经此。”民国版《左云县志》也有相关记载,前汉时期,同属雁门郡管辖的右玉县与左云县交界处,有一岭叫蹄窟岭,传说是昭君当年出塞之地。清雍正《朔平府志·右玉县》记载:“东古城,在县东南五十里,相传汉王昭君栖迟之迹。……盖因出塞,道经此岭,岭路石上有马蹄痕迹,至今尚在,故名。”关于蹄窟岭的来历,有一段有关昭君出塞的凄美动人而又充满忧伤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其事迹最早见于《汉书》和《后汉书》 。《汉书·元帝本纪》记载了汉元帝将昭君赐于单于之事:“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拜元帝。元帝下诏曰:‘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则将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yān zhī ,蒙古族“皇后”之意——笔者注)这是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长安,为了汉匈团结,消除战端,扭转自汉初以来150年间的汉匈敌对局面,汉元帝将后宫王昭君许给呼韩邪单于。</p><p class="ql-block"> 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王穰之女,原为民家女子,被选入宫。她仪容雅丽,举止端庄,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和西施、貂蝉、杨贵妃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p><p class="ql-block"> 汉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朝廷征集天下美女,当时王昭君入选其中。从全国征集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逐一亲视,便由宫廷画师毛延寿画成肖像以供御览。宫女们为早日得到皇帝宠幸,争相向画师行贿,以求将自己画得更美些。王昭君生性耿直,不肯行贿,所以被毛延寿丑化,并在肖像面颊被点一颗丧夫落泪痣。因此她被选入宫数年,一直没有机会得见汉元帝,心中常怀悲怨。</p><p class="ql-block"> 此时汉匈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国力上都损失很大,百姓苦不堪言,因而都不愿,也不能继续战争。呼韩邪单于自愿与汉和亲,昭君于此时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愿化作汉匈纽带,出塞和亲。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人民带来了60余年的和平,汉匈两族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昭君芳名传千古。时至今日,仍为人所传诵。</p><p class="ql-block"> 话说汉元帝答应昭君之请求,并将五名宫女赐予她随行。为显示大汉的富有和气派以及朝廷对和亲的重视,汉元帝派王皇后的弟弟王龙为送亲侯,中郎将萧育为送亲正使,组成浩大的送亲队伍。在临行时举行的欢送仪式上,汉元帝见昭君丰容秀丽,端庄大方,光彩照人,顾影徘徊,不仅大为悔恨,很想把他留下,但又不便失信,无奈只好让她跟随呼韩邪单于出关而去。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如此天下绝色美人就在自己的后宫,怎么会没有发现呢?当他得知毛延寿故意丑化王昭君之后,盛怒之下杀掉了毛延寿。</p><p class="ql-block"> 王昭君头戴红暖兜,身穿红斗篷,身跨白马,怀抱琵琶,辞别元帝,从长安启程,出潼关,过并州,经宁武、马邑,直奔雁门郡而来。昭君一行行至雁门郡善无县(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的卧羊山时,正值秋高气爽,天气晴朗 ,登高远眺,塞上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王昭君心知,一过雁门郡及雁门郡之参合口(今右玉县杀虎口)就是匈奴地界。一想到今生再也看不到汉家河山,听不到汉人言语,她就思绪万千,悲从中来。于是操起琵琶,在马上弹奏一曲,其曲哀怨凄苦,柔肠寸断,闻者无不落泪。昭君回马南望,只见群山叠嶂,长城蜿蜒,惆怅之情顿时涌上心头。都说马通人性,此马也仿佛体察到女主人的心理,踟蹰徘徊,久伫成窟,使得山岭青石上留有数枚马蹄窟印,据说至今蹄窟依稀尚在,因此人们便称此岭为蹄窟岭。又因昭君弹唱,送亲人员流涕痛哭,所以当地百姓也把此岭叫“啼哭岭”。</p><p class="ql-block"> 时值秋末,驻足啼哭岭上,放眼四望,一派荒凉萧疏景象,北风呼啸,仿佛当年昭君出塞时送亲队伍的呜咽之声,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飘散而来,回荡在这旷野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