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花开遍燕呢喃。</span>四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真情。为进一步深入落实《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深度推进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研究,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工作室语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扎实有效推进学科研培工作,切实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张渊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于2024年4月1日-4月30日在网络平台隆重举行,工作室老师深挖新课标,精心设计课,各展课堂风采。</p> <p class="ql-block"> 银川市十五中学的王莉老师所的《一棵小桃树》一课,学生在合作展示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效融合,学生的能力有大小,能力好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大家能够充分质疑探讨,补充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讲解过程中内化吸收。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小桃树的形象,写法,为课堂后面的主旨探究奠定扎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灵武市第六中学的龙学萍所授的《老王》是一篇写人的经典散文,处在七年级语文下册“小人物”这一单元,结合本单元学习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基于学情,拟定了本课的三个任务环节:1.通过梳理杨绛一家与老王交往的事例,体会老王和杨绛的人。2.品读重点段落,理解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3.探究作者“愧怍”的深刻原因,感受作者自我批判的精神。希望学生带着老王和杨绛所折射出的精神财富,能安然自若地面对苦难, 真诚无私地付出情感,睿智深刻地反省自身,达到人生的一种境界。</p> <p class="ql-block"> 灵武市第六中学的王佳慧老师所授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一首爱国之歌。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因而,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时候,我通过“读一首深情的诗”“赏一颗拳拳赤子心”“写一颗我的中国心”三大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意象解读等方法理解诗歌情感和深意。</p> <p class="ql-block"> 灵武市第六中学的余风娟老师所授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以“走近朦胧诗人,感受唯美意境”为主题,分别设置了 “春风化雨”入“诗境”、“润物有声”绘“诗意”、“声入人心”诵“诗情”、“妙笔生花”写“诗篇”四个环节,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感受到语文浓浓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灵武市第六中学中学王艳琴老师所授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课,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游记”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马丽华的《藏北游历》,是书中深受读者喜爱的一篇作品。一般的游记多写旅途中难忘的见闻经历,重点体现奇人异事和美丽风光,情感色彩是愉悦、明朗的。相比之下,这篇游记比较“另类”,体现出独特而隽永的美学风格。本节课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由景悟情,感悟作者带着身体痛苦坚持心灵行走,感受这篇文章独特的悲壮美。同时,结合课外资料,恰如其分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珍爱自然”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灵武市第二中学的王娜老师所授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一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十分切近,本节课按照三个活动展开:网络词语小研讨、电子阅读面面观、用互联网学语文,每个活动板块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将网络好好利用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杜绝青少年不利于成长的毒瘤,课堂效果良好。</p> <p class="ql-block"> 灵武市第四中学杨海春老师所授的的《蒹葭》一课,首先通过播放《蒹葭》这首诗的歌曲,学生听优美的歌词,迷人的曲调,将孩子们带入浪漫而美好的情景之中,再利用数字教材,以“初读·品韵味—再读·感诗意—赏读·寻美点—品读·探主题—回读·谈收获”几个板块串起整堂课,层层深入,带领学生感受情境,探究诗意美。</p> <p class="ql-block"> 银川市景城一中的王静老师所执教的《渔家傲.秋思》一词,是北宋豪放派词人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整堂课运用“一字立骨”的诗歌分析手法,从异景、异情、异人三个方面对整首词进行了赏析,让学生体会词人范仲淹深藏于内心的家国情怀,领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p> <p class="ql-block"> 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的安娜老师所授的《卖炭翁》一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安娜老师在教学中采用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注重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课堂生成质疑,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去体验的方式,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授课中,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朗读带动感悟,把握文章中心,去体会作者对卖炭老翁的同情,对“宫市”制度的批判。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合作展示井然有序,落落大方,讲台就是学生风采展示的舞台,老师从旁引导,进行总结,真正的实现了还课堂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银川市北塔中学的王宁老师所授的《台阶》一课,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自读课文,基于文本内容设置了以“拍摄电影——中国式父亲”情景任务,“讲好故事、聚焦形象、感悟主旨”三个分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开展学习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以学生点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提升。</p> <p class="ql-block"> 银川市芦花中学的王嘉琦老师执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整堂课由于抑扬缓急中读诗韵,于雄奇壮美中赏诗景,于盛唐气象中探诗情三个主线任务贯穿,课堂设计层层深入。学生们透过绮丽的文字读到边塞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感悟到盛唐边塞诗人的笔下,没有怨天尤人的软弱呻吟,只有杀敌报国的大国气象。</p> <p class="ql-block"> 灵武市第五中学的蔡玉琴老师所授的综合性学习一课,作为一个新的课程的形式走进了语文教材,蔡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苑漫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也为我们教师也提供了一次对新的探索机会和难得的实践尝试。本节课充满了读书声,在朗朗的书声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熏陶。同时学生参与达到了最大化。课堂的几个个环节,既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融合,有些内容和环节非常简单,这就创造了学生发言和参与的最大可能。</p> <p class="ql-block"> 灵武市第三中学的李风老师所授的《十五从军征》一课,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诗词曲五首中的第一首。这是一首乐府诗,它借回乡老兵的所见所为所感,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它如一部纪实片,让人目睹真实场景,痛苦至极,潸然泪下。我设计了三个任务(读诗歌,解诗意;读诗歌,悟诗情;读诗歌,探主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歌,感受人物的幸与不幸,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生活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银川市良田中学的王京京老师所授的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本文选录十二章均为《论语》中的断章。本课分为六个环节:1.了解孔子及相关内容,以填空形式进行。2.听读课文:老师范读以及学生学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3.重点句子翻译:老师给出课文中重点句子,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句子。4.小组合作,翻译全文:提出疑难,解决问题。5.梳理学习方法、态度、个人修养的语句:梳理归类,分析思想内涵。6.试背课文,归纳成语:熟读成诵,诵读背诵。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教学中,不仅应当引导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阂,吸取其中的文化营养,而且应当鼓励他们对经典产生兴趣,自主阅读。</p> <p class="ql-block"> 相信工作室的每一位语文人,会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追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积极创设素养课堂,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共同追寻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教育之路,长途漫漫,我们任重而道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静待繁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制作:杨海春</p><p class="ql-block">审核:张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