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是一种生命的蜕变,它能让你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p class="ql-block">圣地墨脱,如今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它曾以“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闻名于世,但随着交通的改善,游客纷至沓来,昔日的秘境早已不再遥不可及。然而,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墨脱在我心中的地位始终如一。这里,是我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承载着无法替代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提起墨脱,许多人会想到嘎龙拉山口的壮丽,果果塘大拐弯的奇观,或是背崩解放大桥的历史意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墨脱深处,还隐藏着一座神秘而神圣的贡堆神山。此次墨脱无人区之行,源于一位部队朋友的多次提及。他常说起位于麦克马洪线附近的娘姆错,那是他们每次巡逻的终点。娘姆错的绝美风光与抵达那里的艰辛,让他即使离开墨脱多年,依然念念不忘,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重返那片土地。而我,也被这份神秘所吸引,渴望一探究竟。</p>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贡堆神山 <p class="ql-block">贡堆神山,藏传佛教宁玛派圣地,横亘于中印边境的麦克马洪线上。除转山朝圣的藏民外,罕有外人涉足。在藏地传说中,整个藏地是金刚神女吉帕姆的化身,而海拔并不算高的贡堆神山,正是女神的左乳——方圆数百里荒无人烟,徒步需十余日方能环绕。相传莲花生大师曾将“打开天门的钥匙”密藏于此,信徒若能在转山途中寻得,便可脱离轮回之苦。 </p><p class="ql-block">这一信仰在转山路上得到了具象的印证:黄色的泥浆没过脚踝的山道上,藏民们躬身蹒跚,却无一人停下脚步。途中歇脚时,偶遇的一位裹着绛红头巾的阿妈塞给我一块青稞糍粑,粗粝的掌心贴着温热的食物,像是把某种无声的庇佑一同传递过来。他们背负经筒,额间沾着风沙与汗水,眉眼却始终含笑。张口咬下糍粑的瞬间,酥油混着山风灌入喉头,我突然读懂了那些笑容的源头——信仰从不在云端,而在每一口煨暖肺腑的食物里,在陌生人指尖的温度中。</p> 贡堆神山大转山线路 贡堆神山小转山线路 贡堆转山大转山线路,全程140公里,加上小转山线路12公里,娘姆错往返18公里,全程170公里,此次我们完成全程用了10天时间,每天行程均在7小时以上,最多的一天12小时,每天的行走都在海拔3500米以上,道路泥泞不堪,难度和强度都非常大,对于膝盖严重受伤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这次的准备不足,让我一路忍饥挨饿,不过一路的美景,终还是让我感觉,不虚此行<br> <p class="ql-block">9月14日,同行的队友抵达林芝的客栈时,我正被即将到来的十一旺季琐事缠身——客房清扫、订单整理、物资盘点……待匆匆处理完手头事务,已是17日清晨。按原定计划,这次徒步的路线规划与前期准备本应由我全权负责,却因连日忙碌和拖延,直到出发前仍未完成任何实质筹备。面对朋友的责备,我唯有苦笑着接受——好在临行前夜,秋雨寄来为10月大峡谷之行准备的物资意外解了围,徒步所需的干粮和能量补给总算凑齐,但是,背夫我还没有寻到。 </p><p class="ql-block">命运的馈赠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从波密前往墨脱途中,与我们同车的司机闲聊时透露,他竟是墨脱县96K附近的村民。尽管对娘姆错知之甚少,他却熟悉贡堆神山的转山路线,更主动提出:“我可以帮你们找去过娘姆错的向导。正好今年我想再去转一次山,顺路当背夫也行。” 车窗外掠过苍青色的山脊线,向导与背夫的问题竟以这般戏剧性的方式迎刃而解。 </p><p class="ql-block">9月19日,湛蓝天幕不见一丝云翳。清晨八点,司机带着两名皮肤皴裂的村民准时抵达宾馆。打开地图核对路线时,三人却面露难色——他们坦言对娘姆错的具体方位虽然了解。“那里靠近麦克马洪线争议区,” 其中一人攥紧袖口,“印度士兵常来巡逻,2013年就有四个村民被抓,还有个老乡被活活打死……” 沉默在晨光中蔓延。最终我们达成共识:视情况调整路线。 </p><p class="ql-block">于是,娘姆错之行最终变成了贡堆神山转山之旅。而这场阴差阳错,也让我意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完成贡堆神山转山的汉族女性。山风卷起地图边缘时,谁也不知道,命运的齿轮早已在云雾中悄然转动。</p> <p class="ql-block">梦驴,户外圈公认的强驴,曾与我结伴完成独龙江日东的穿越线路,但他脾气暴得像雷雨天的怒江,当年在独龙江畔,我无数次想把他踹进激流里清醒清醒。可偏偏也是他,在贡堆神山因背夫失误食物短缺时,将随身所有的麻辣豆腐干和鹌鹑蛋全塞给我,他却忍饥挨饿每天靠着同行藏胞们给的青稞粑粑完成后面几天的行程——那些骂骂咧咧的抱怨混着风雨砸在路上,竟成了最踏实的陪伴。</p><p class="ql-block">如今这位暴脾气的朋友早已收起登山杖,成了在家带双胞胎的“超级奶爸”。当年各种互怼的兄弟,此刻只想隔着山河道声:老哥,愿你家娃儿的哭闹声比当年独龙江的水小点,愿你的登山鞋永远不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