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这是女皇武则天登基之时在寒冬腊月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一众游园赏雪,酒醉后下的一道圣旨。重花神听了都连夜催蕊开花,</span>唯独牡丹不为所动,一根枝叶也没有生出 。女皇次日游园见状后大怒,便将长安的四千株牡丹贬往洛阳 。谁知牡丹到了洛阳,却开出了比以往更加娇艳、富丽的花朵 。女皇愈怒,又派人火烧牡丹,却哪里烧得绝,牡丹从此在洛阳扎根繁衍 ——‘洛阳牡丹甲天下’也因此传开。</p> <p class="ql-block">牡丹花色彩艳丽,花朵硕大且香气四溢,其历史之久远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记载,南北朝时期人们逐渐开始将这种原本野生的花草移植到家中种植。隋朝时达官显贵们开始在自家的庭院大量地种植牡丹花,到了唐朝便出现了专门培育和种植牡丹花的花师。</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赞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p><p class="ql-block">1903年清政府赦定牡丹为国花,此后牡丹花即成了雍容富贵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8日通州区漷县镇首届牡丹节文化节正式拉开了序幕,为此引来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和京城的花卉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当下牡丹花正值大面积开放,品种有:银红巧对,雪映桃花、贵妃插翠、鲁粉、春红娇艳、十八号、二乔、墨润绝伦等。</p> <p class="ql-block">漷县牡丹节节巧妙的把国花、国风和民族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宫灯、汉服、汉伞、茶亭、投壶,瓷器和特色小吃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串串宫灯鲜红似火,给热闹的牡丹节增添几许喜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质地柔软宽袍大袖的汉服充分的体现出我们华夏的服饰文化、丝绸文化与养生文化的巧妙结合。</p> <p class="ql-block">工艺汉伞色彩斑斓,内容丰富,有梅兰竹菊的素雅,孔雀开屏的艳丽、也有山水花鸟的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古风场景拍照打卡区</p> <p class="ql-block">小美女好有时代感</p> <p class="ql-block">鲜花斗艳茶韵添香的茶文化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湘云醉卧区的少女忧郁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在花田间拍照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热心的志愿者,她看到我一个人在拍照便主动过来说给我拍几张照片。我说不用了,我倒是想给您这位护花使者拍张照片,园中花儿开的再美没有你们这些护花使者的守候是不行的,我觉得您比花美,谢谢您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听说在4.28号开园之际我们漷县吴图南太极艺术馆的拳友也来此做志愿者了,可是巧不逢时没能相遇,在此添加两张照片向我们的拳友表示敬意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3.5.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