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一大杀手,及时诊治很重要

醉爱诗情话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医面临疼爱孩子过度的家长和幼儿园食堂等对手,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小儿疳积是脾胃虚损、运化失常导致的疾病,影响孩子食欲和营养吸收。诊断需观察体征,通过望、切、刺三法全面了解孩子身体状况。治疗需调整饮食,运用中医知识和技能恢复脾胃功能。疳积分为三型,I型治宜理气健脾、消积化滞,II型治宜健脾消疳、除湿化积,III型治宜大补脾胃、消疳破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中医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群特殊的对手。他们或许并不以恶意相向,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让中医们深感忧虑。这些对手,正是那些疼爱孩子过度的父母、祖父母们,还有那些供应着五花八门食品的幼儿园食堂。他们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却无意中造成了孩子们营养不良的困境。</p><p class="ql-block">小儿疳积,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起眼,但背后的含义却十分沉重。在中医看来,这是一种由于脾胃虚损、运化失常导致的疾病。它不仅仅影响了孩子的食欲,更影响了他们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因此,虽然孩子们每天都在吃着丰盛的食物,但他们的身体却因为这些食物而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p><p class="ql-block">小儿疳积的诊断并不简单,它需要中医们仔细观察孩子的体征,通过望、切、刺三法,全面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望,是观察孩子的面色、舌苔等外在表现;切,是感受孩子的脉象,了解他们的气血运行情况;刺,则是通过取血化验等方式,进一步确定孩子的病情。</p><p class="ql-block">一旦诊断为小儿疳积,治疗的过程将会漫长而复杂。因为这不仅需要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更需要中医们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孩子调理身体,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对于小儿疳积的早期诊断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们走出营养不良的困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一、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手指螺纹的观察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我们来看I型手指螺纹,它呈现出略微突起的形态,这种螺纹在正常人中相当常见,通常代表着健康的体态。而II型手指螺纹则显得更为明显,少数或多数手指螺纹明显突起,这种形态可能与个体体质或某些生活习惯有关,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进一步地,III型手指螺纹呈现出透明凸丘的特征,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疳积的征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未成疳者手指螺纹并无突起,因此我们不能仅凭手指螺纹的形态就断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疳积。</p><p class="ql-block">2. 腹部青筋,即腹壁静脉的观察同样对于判断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I型腹部青筋隐隐若现,这种情况在正常人中较为常见,无需过多担忧。然而,当腹部青筋变得显而易见时,即进入II型状态,这可能意味着个体的肝功能或其他相关器官存在一定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III型腹部青筋暴露且多而粗,这通常是疾病较为严重的表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手指螺纹类似,未成疳者并无腹部青筋显露,因此,我们不能仅凭腹部青筋的情况就断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疳积。</p><p class="ql-block">3. 手指脉纹的观察同样对于诊断疳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正常情况下,手指四缝穴两侧之脉纹清晰可见。然而,当脉纹由青转淡时,这可能是疳积的征象。这种变化可能与个体的营养状况、消化功能或其他相关因素有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变化并非疳积的唯一表现,因此我们不能仅凭脉纹的变化就断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疳积。</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手指螺纹、腹部青筋和手指脉纹的观察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作为确诊疾病的唯一依据。在诊断疳积等疾病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p><p class="ql-block">二、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探索腹部疾病的奥秘时,医生们经常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的腹股沟部和腹部,以判断其健康状况。这种观察不仅要求医生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还需要他们运用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p><p class="ql-block">当医生们触摸患者的腹股沟部时,他们可能会发现不同类型的皮下结节。I型结节如绿豆般大小,宛如隐藏在皮肤下的微小珍珠,需要医生们耐心仔细地推寻才能触及。而II型结节则稍大一些,如黄豆般明显,触摸时能感受到其存在。至于III型结节,它们已经大如黄豆,累累成串,仿佛在皮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除了腹股沟部,腹部的情况也是医生们关注的重点。在按压腹部时,医生们会根据腹部的硬度和触感来判断患者的病情。I型腹部柔软而不坚硬,宛如一片细腻的绸缎,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II型腹部则略显坚硬,但微软之处仍透露出生命的活力。而III型腹部则坚硬如鼓,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紧紧包裹,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和判断,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接下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正是医学领域所追求的专业和高质量。</p><p class="ql-block">三、刺四缝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针刺四缝穴,是中医传统疗法中针对疳积病症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这一疗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疳积带来的种种不适,还能通过观察针刺后所出黏液的颜色和量,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从而起到双重作用,既治疗又诊断。</p><p class="ql-block">当针尖轻轻刺入四缝穴时,若黏液清亮透明,随着轻轻的挤压而缓缓流出,间或夹杂着几丝血丝,这便是I型的表现。这种情况下,疳积尚未形成严重态势,病情相对较轻,治疗起来也相对容易。</p><p class="ql-block">而在II型中,黏液同样清亮透明,但无需外力挤压,便会自动流出。这说明疳积已经开始积累,病情已有所加重,但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需及时治疗以防恶化。</p><p class="ql-block">最为严重的是III型,此时刺出的黏液色黄而黏稠,宛如陈年老痰,不仅无需挤压便能自动溢出,而且连绵不断,如同牵丝。这表明疳积已深入脏腑,病情十分严重,治疗起来需更加用心和耐心,方能见到显著效果。</p><p class="ql-block">总之,针刺四缝穴不仅是对疳积病症的有效治疗手段,更是一种直观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黏液的颜色和量,医生能够迅速判断病情的轻重,为患者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p> <p class="ql-block">证治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疳积的辨证施治,历来多遵循心、肝、脾、肺、肾五疳之法。尽管此法以五脏为核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却显得繁复而不切实际。考虑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尤其在小儿生长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疳积的发生和发展以脾胃的病理变化为核心,不论何脏受损,其根源均可追溯至脾胃。因此,我们在治疗时,需紧紧围绕脾胃进行辨证施治,从而简化治疗过程,提高疗效。</p><p class="ql-block">在具体治疗时,我们根据脾胃的虚实及兼证情况,将疳积分为I、II、III三型进行辨证施治,同时结合针刺四缝穴以增强疗效。I型以脾胃运化不畅为主要特征,表现为体弱面黄、腹胀等症状,治宜理气健脾、消积化滞,可采用越鞠丸加减治疗。II型则以脾胃虚弱、邪气渐盛为特征,症状较为严重,治宜健脾消疳、除湿化积,方用六君子汤加味。III型则为脾胃虚极、邪实正虚的重症疳积,治宜大补脾胃、消疳破积,攻补兼施,方用参苓白术散加三棱、莪术,并重用参类。</p><p class="ql-block">在具体药物加减方面,我们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灵活调整。如腹胀时重用香附理气止痛,夹食者重用神曲加鸡内金、山楂、麦芽以消食化积,脾虚纳差者加党参、山药以补脾健胃等。此外,结合针刺四缝穴,可进一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p><p class="ql-block">总之,疳积的辨证施治需紧紧围绕脾胃进行,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分型辨证施治,并结合针刺四缝穴以增强疗效。在具体药物加减方面,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