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精英集群”现象

姑山叶正红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因为在滁州工作的缘故,近几年我对明史有了更多的关注、学习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是滁州凤阳人,在今天的凤阳等地,依然能够看到这位开国皇帝留下的历史印迹:明皇陵、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中都遗址等。</p><p class="ql-block"> 滁州、特别是凤阳,今天城市道路的命名,乃至商家的品牌字号,有不少都带有“明”的味道:中都大道、太祖路、万历路、嘉靖路、正德路、成化路以及洪武公园、洪武学校、洪武茶楼、洪武运输公司,等等。</p><p class="ql-block">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明朝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p><p class="ql-block"> <b>----明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政治体制。</b>三司六部、科举等大量制度典章的制定和实施,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政治基础,而且清承明制,等于朱元璋一人奠定了明清五百多年的政治制度和权力运作体制。</p><p class="ql-block"> -<b>---明朝时期,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b>洪武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耕地开垦和黄河治理,使得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也在快速扩张,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手工业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b>----明朝时期中国文化得到了快速的繁荣。</b>明朝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编撰了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航海和制造业等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p><p class="ql-block"> <b>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最为活跃的朝代之一。</b>郑和七下西洋,使得中国文化和商品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周边以及欧洲国家有了广泛的往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明朝历史上的这些功绩,与人才特别是精英的作用发挥是分不开的。明朝初期,曾出现过精英在一个区域集群辈出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徐 达: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封魏国公;</p><p class="ql-block"> 汤 和: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名将,封信国公;</p><p class="ql-block"> 常遇春:安徽怀远人,明朝开国名将,封鄂国公;</p><p class="ql-block">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封韩国公;</p><p class="ql-block"> 刘 基:浙江青田人,明朝开国元勋,明初杰出开国谋臣;</p><p class="ql-block"> 朱 升:安徽休宁人,明初杰出开国谋臣;</p><p class="ql-block"> 吴 桢: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海国公;</p><p class="ql-block"> 陈 德: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杞国公;</p><p class="ql-block">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明初宰相;</p><p class="ql-block"> 蓝 玉: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永昌侯;</p><p class="ql-block"> 沐 英:安徽定远人,明初开国名将,封燕王;</p><p class="ql-block"> 邓 愈:安徽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封宁河王;</p><p class="ql-block"> 冯 胜: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封宁陵王;</p><p class="ql-block"> 李文忠:江苏盱眙人,明朝开国名将,封岐阳王;</p><p class="ql-block"> 吴 良: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江国公;</p><p class="ql-block"> 顾 时: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滕国公;</p><p class="ql-block"> 耿炳文: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长兴侯;</p><p class="ql-block"> 唐胜宗: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延安侯;</p><p class="ql-block"> 陆仲亨: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吉安侯;</p><p class="ql-block"> 华云龙: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淮安侯;</p><p class="ql-block"> 郑遇春: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荥阳侯;</p><p class="ql-block"> 郭 兴: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陕国公;</p><p class="ql-block"> 郭 英: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武定侯;</p><p class="ql-block"> 胡 海: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东川侯;</p><p class="ql-block"> 张 龙: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凤翔侯;</p><p class="ql-block"> 陈 桓: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普定侯;</p><p class="ql-block"> 谢 成: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永平侯;</p><p class="ql-block"> 张 赫: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航海侯;</p><p class="ql-block"> 周德兴: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封江夏侯;</p><p class="ql-block"> 廖永忠:安徽巢县人,明初开国将领,封德庆侯;</p><p class="ql-block"> 傅友德:安徽淮北(相城)人,明初开国将领,封颍国公;</p><p class="ql-block"> 胡大海:安徽泗县人,明朝开国将领,封越国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初时期,凤阳府辖滁州、和州、寿州、六安州、泗州、虹州、宿州、颍州、亳州、邳州、徐州等11个州及若干县。上述人员中,除刘基、朱升、廖永忠3人外,其他人员所在的区域当时均为凤阳府管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圆不过几百里的范围,一段时间内集中出现这么多杰出的功勋卓著的文武精英,历史上并不多见。出现这种“精英集群”现象,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b>一、有“王者”的出现。</b>在众多精英中,一定会有一位出类拔萃、独傲群雄的王者。他是精英中的精英,是精英群体的核心人物。没有王者的引领,精英就难以集群。内心强大、意志坚韧、敢于抗争、深谋远虑、知人善任、勤学不辍、果断刚毅等王者的气质和特征,朱元璋都是具备的。</p><p class="ql-block"> <b>二、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b>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追求是精英凝聚在一起的政治基础。朱元璋的起义口号堪称经典:“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一口号彰显了当时的民心所向(后来孙中山成立的同盟会,起义口号就引用了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表述)。推翻元朝的统治,成了农民起义军的共同追求。在这一旗帜下,各路精英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繁星灿烂的人才队伍。</p><p class="ql-block"> <b>三、有适宜的“气候”。</b>时势造英雄。元朝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统治者穷兵黩武,加上人种歧视,政治上搞四等人制,使得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得一些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时势给他们提供了斩露头角的机会和空间,如果没有时势所给予的环境,这些精英至多是个怀才不遇的人。朱元璋在起义初期算不上英雄,只是混口饱饭而已,但是时势在不断的推动他向前,最终让他站到了历史舞台的高点。</p><p class="ql-block"> <b>四、有孕育的“土壤”。</b>精英们并不天然追随王者,他们与王者应当有着共同的阶级基础。朱元璋出生在一个极度贫苦的家庭,父母双双死于瘟疫,很小就成了孤儿,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干粗活的小和尚,天下大乱时被迫落草为寇。与朱元璋共同打江山的人的出身,大多为相同阶层受压迫的贫苦农民。压迫力量越大,蕴藏的反抗力量也越大。前述人员中,有一部分属“淮西二十四将”,而“淮西二十四将”绝大部分是凤阳人和定远人。这些人与朱元璋大多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类似的社会背景,正是这样的“土壤”孕育了这些精英。 </p><p class="ql-block"> <b>五、有良性互动的“忠信”关系。</b>王者对追随者的信任,追随者对王者的忠诚,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提升,这种双向激励能够加快精英的养成。没有众多精英的忠诚和追随,王者就孤掌难鸣、难成大事,没有王者的信任和激励,精英就缺少施展才能的机会,可以说王者培育精英,精英成就王者。(本文重点讨论明初时期的精英集群现象。从洪武八年诛杀功臣廖永忠开始,特别是在洪武十三年后,朱元璋借胡惟庸、蓝玉两起所谓的"谋反"大案,大搞株连,诛杀有功之臣,使得人人自危,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忠诚关系不断破裂。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p><p class="ql-block"> <b>六、有成就了的“丰功伟业”。</b>朱元璋以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身份揭竿而起,团结并带领一批追随者推翻了元朝的暴政,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崭新而强大的国家,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这一功绩记载在朱元璋头上,但功绩的光环自然也辐射到这些追随精英的身上。他们的形象和光彩,为历史记载,并为后世所称颂。</p><p class="ql-block"> 与朱元璋同时代的还有陈友谅、张士诚等起义军,有的起义军的规模甚至超过了朱元璋,这些起义队伍中不乏才能突出之人,为什么这些人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正所谓成王败冠,没有功绩的精英算不上精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历史上“精英集群”现象并不只明初独有,秦汉、三国、唐宋以及清末民初时期,也曾出现过类似现象。关注并研究这种现象,对于精英人才的培育,乃至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