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志伟)第十次研修活动在江苏省宿迁市隆重举行。</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活动围绕“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落实”这一主题,分两个阶段有序开展:第一阶段由宿迁市泗洪县教研中心和江苏省淮北中学联合承办,围绕课文联读和教学测评开展深度研讨;第二阶段由宿迁市教研室和江苏省马陵中学承办,聚焦单篇的课堂教学和任务群教学的理解,建构深度课堂。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志伟、工作室全体成员、泗洪县100余名骨干教师、宿迁市100余名高中语文教师共200多人参与了活动。</p> 一、送教深研,指向“层递性”任务教学<br> 4月18日,工作室第一阶段活动在江苏省淮北中学举办,主要是送教暨泗洪县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活动由泗洪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汪园园老师主持,江苏省淮北中学陈赓校长全程与会。<br> 18日上午,省名师工作室成员、常熟市中学翁建红老师开设《<望海潮><扬州慢>联读》任务学习展示课。翁老师以“诗词里的城市记忆”作为大情境,以制作电子卷轴为主要任务,通过画面选取、配解说词等活动,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实现诗词内容与情感的融通理解。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许万军老师《<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联读》任务学习展示课。许老师以撰写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简介为主要任务,带领学生分析文章逻辑结构,把握自然科学论著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在研习中感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研究精神。 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志伟老师围绕任务学习的优化策略开展深度研讨并进行了点评,指出学习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其结构化设计要成为落实任务群教学的关键特征;课文联读教学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彰显任务设计的优点,给予学生获得感、参与感和深度感;要能够把情境任务与教学文本进行深度关联,用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引导学生课堂的精彩生成。各工作室成员和泗洪县高一高二年级的语文骨干教师也纷纷结合两节课进行了充满追问的评课,力求厘清任务学习的专业价值。 18日下午,围绕“新课改新教学新测评”主题,泗洪县骨干教师与工作室成员开展了“问道”面对面研讨活动,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展开情境教学、双减背景下如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等多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省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庞冉老师给省淮北中学高三学生开设了《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50+作文的味道与配方》专题讲座。 二、萃智共生,铺设“结构化”教学路径<br> 4月19-21日,工作室研修第二阶段活动暨宿迁市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在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如期开展。<br> 19日上午,工作室成员、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李晨路老师与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刘增明老师开设《谏太宗十思疏》同课异构展示课;工作室成员、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庄燕青老师与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赵宗莲老师开设《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展示课;工作室成员、盐城田家炳中学张成华老师与江苏省泗阳中学吴龙朋老师开设《短评写作指导》同课异构展示课。6位老师以独具创意的任务教学设计,组织开展了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统整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等,展示了学习任务结构化解决的真实过程。 徐志伟老师指出,学习任务群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到守正创新、呼应联结,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进阶,通过听说读写思等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有体验、有收获、有提高。<br> 19日下午,工作室成员、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赵洁老师开设了《单元整体设计中文本的关联和绾结》专题讲座,以单元教学的有效组织为目标,围绕具体文本进行了细致分析。工作室成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李方顺老师开设了《学习任务群的逻辑框架和设计路径》专题讲座,结合具体案例解析了任务群教学设计应当注意的五个环节。 20日上午,宿迁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朱晓荔为工作室全体成员开设了《任务引领下的语文实践》专家讲座。她从践行课程理念、落实教学建议、加强课例研究等三个方面,结合大量课例,交流情境任务的创设与实施。 随后,宿迁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吴纪老师开设《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专家讲座。她结合教学设计具体案例,分析教学理解的解释、阐明、洞察、应用、深入、自知等六个侧面,并就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对理解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具体详实的阐述。 20日下午,在徐志伟老师的引领下,工作室全体成员分组就翁建红、李晨路、庄燕青、张成华四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复盘式研讨沙龙活动。大家结合自身三天来的听课感受,围绕任务学习的创设与实施,从学习任务的构成要素、情境创设、学习价值和课堂适切等角度各抒己见,深化思考,不断深化语文教学的经验。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探究无止境,将课磨活、磨亮,以一篇打通一类,是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一致追求。 <p class="ql-block"> 21日上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孙晋诺老师开设《转变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专家讲座,从任务与问题、任务与学科属性、任务与大概念、任务与大单元四个维度出发,并结合诸多案例,强调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p> 此次省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通过送教活动,以磨课和讲座的形式,积极推进“层递性”任务教学的实施,全力探索“结构化”教学路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力求实现学科育人的新突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研修感言</b></p><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的项王故里,春水连天的骆马湖畔,大家再次相聚。每一次相聚都是快乐而充实的,快乐来自于教师的课堂和专家的教诲,充实来自于团队之间的思维碰撞。观点提出、否定或改进,一道好题、一节好课、一篇好文,就在这思维碰撞中逐渐成型。(张飞)</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活动中安排了丰富的课堂展示及教学交流,既有双文联读,也有同课异构,呈现出新课程的多种样态。朱晓荔、孙晋诺等专家的讲座则既有理论专业的指引,又有具体案例的分享,以教师的优秀课例、学生的优秀成果回应了新课标的要求。吴纪老师的“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讲座高度凝练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的观点与思想,把感性的阅读心得与理性的实践运用相结合,为我们示范了如何阅读经典理论著作的方法及路径。(庞冉)</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听了五节课四个专家讲座,让我深切感受到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序列化和进阶性,要能够在特定的学习主题下设计指向问题解决的课堂活动,从而在课堂上建构紧密的思维链条和立体的学习场域,体现认知的结构化和课堂的生长性。(赵洁)</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小组打磨课例时,大家畅所欲言,表达各自对群文教学、情境设置、任务驱动、学习活动、比较阅读等的理解,为打磨优秀课例出谋划策。徐老师走进我们小组,站在理论高度和丰富实践见闻角度,参与其中,为课例打磨提供了新思路。分小组集中集体打磨课例,让大家深度参与研修,让我既表达了对情境任务教学的所思所想,又学习了小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收获颇多。(李锐)</p><p class="ql-block"> 四天的培训,我收获非常多,比如专家们带来的最前沿的研究,宏阔的学科视野,导师徐老师的亲和、科学指导和组员互助的情谊。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对“任务群”“大概念”教学的全新认识。专家们对“大概念”的解读,提供相当多的教学样例等,让我们看到了“大概念”不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生根、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应能收获更多,更能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李晨路)</p><p class="ql-block"> 本次到宿迁研修,最大的感受是“大”,研修地点上,无论是马陵中学还是淮北中学都有大气象。研修内容上,再次强调了大概念和大单元。此次研修坚定了我的教学理念,鞭策我不囿于成见,不习于惯常,和工作室同仁一起进步。(朱静)</p><p class="ql-block"> 新的教学理念与和新的教学实践之间的“鸿沟”需要反复“调适”方能逐渐弥合。这需要教师葆有足够的教学自信和探索精神。在对大单元和大概念的理解中,我以为,“大概念”在推进大单元教学中发挥着“透镜”聚合、“航标”定向、“引擎”驱动的作用。大概念的形成基于课标和教材的梳理与统整,大概念的拟写基于构建核心学习要素的内在关联和合理的形式表达,大概念的应用基于在“课”的具体运作中进行适度的层级“降解”与“问题”转化。在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互动中,努力发挥大概念驱动学习真正发生、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提升的积极作用。(袁圆)</p><p class="ql-block"> 朱晓荔老师和孙敬诺老师讲座中任务学习的课例展示,是本次培训最触动我的点, 任务驱动下的语文学习,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最后学生展现出的能量也往往可以超乎我们的想象!但任务如何设置,是教师的巧思,更是智慧!转变观念,借鉴学习,积极践行,这是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努力的!(翁建红)</p><p class="ql-block"> 培训已经结束,但苏州中学园区校孙晋诺老师讲座中提及的浙江省的一节语文课例让我久久想象和回味。古诗词学习,跨学科学习,真实生活情境,语文学科素养,任务引领下的语文实践,学用转换……这节课例让我茅塞顿开,渐渐领悟到一堂好课应有的模样和实施路径。(郑冬梅)</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天的沙龙中,有老师问到“在双休背景下,课时缩减,如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听完最后一天孙老师的讲座,我更愿意把这个问题改为“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新课标下的大单元、大概念并不是篇幅的堆砌,而是有机的整合,通过有机整合,从而真正让学生有所得。从小的填鸭式教育,使得我们的学生不会读文章,也读不懂文章,甚至用刷阅读理解题目来提升阅读能力,这真的是语文学习的悲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像孙老师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做每一件与学生、与语文有关的事,让学生愿意去钻研语文,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让学生最终超越我们,这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刁莲佳)</p><p class="ql-block"> 此次研修印象最深的是孙晋诺老师所做的讲座《任务设计——转变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孙老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从学科属性,读写实践,大概念等角度阐述自己对任务设计的独特理解。孙老师始终以读写实践作为语文学习任务,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看到孙老师所展示的学生学习的丰硕成果时,我震惊之余不禁反思:当我们抱怨学生对语文不够重视时,我们有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有没有让学生从语文中感受到快乐和喜悦?当我们指责学生缺乏独特观点和见解时,我们有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有没有设计让学生素养提升的行之有效的任务?是时候转变教学理念了,以情境任务推动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增强能力,提升素养,感受成功的喜悦。教育者不能死教教材,也不能教死教材,我们要有“活”的教育。(李江超)</p><p class="ql-block"> 任务学习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是真正的主体,无论是教学实施之前的设计,还是具体的教学活动、后续的教学测评,都应以学生为焦点和出发点,以其学科素养、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渐次、全面涵育为旨归。(张成华)</p><p class="ql-block"> 因有着上课的经历,本次培训从思考着实践到实践着思考,对之前的学习有了更好的领悟。希望今后能静下心来,多读些专业类的书籍与杂志,做真正的研究型教师。不要总想着给学生“讲什么”,要更多地去设计“让学生干什么”,为学生搭建“好的脚手架”。(庄燕青)</p><p class="ql-block"> 此次研修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形式多样,内容充实,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也促进了教学实践经验的共享与升华。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用此次活动所学,积极践行新课标,努力开展任务型学习,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共同成长。(李方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