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仿佛从小,就对流行无感。记得上小学时,同学们都在铅笔盒上贴满当时流行的明星的头像贴纸,我却从无此好;比如现在,周围的office ladies几乎无一例外的刷指甲油,我还是依然顾我,留着当年外婆一样的素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对于网红打卡这种事,更是没兴趣。很多地方,自己去过,后来发现是网红打卡地,也只是哂然。如是,当跟朋友一起约了到中国油画院观展,却看到很多年轻人在拍照,当下反应过来不小心误入打卡地时,也只能笑笑并顺其自然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看展。所以先从前面展厅的学生作品看起。看到这么混乱浮躁的时代,还有人在潜心认真地画画儿,我就放心了。有几幅相当不错,能把工笔人物临到这个水准的,整个儿展厅里也是凤毛麟角。天赋这种东西就是这么显眼,放在一起自然就见了高低。绝大多数的临摹作品都未免僵硬,较原作得其形而难得其韵。</span></p> <p class="ql-block">多数只是稚嫩和僵硬,却也有可圈可点之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面展厅的“大家之路”是些成名画家的作品。走过学习临摹阶段,不同功底之上的创作,有艺术创意和灵感机遇等的加入,人生际遇不同,所得亦不同,得乎心而寓之画笔也。不过有时候名家大家也是浪得虚名,只可观一二不可观三四;有时候却是代表作的确震撼,小作品也小中见大,就像一个真正的学者,每一篇文字都经得起琢磨。</span></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还是喜欢创作作品,技法娴熟之后的创作,远比临摹作品更有灵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里留下拍的每张图片,当时和闺蜜驻足、交谈的话语便鲜活在记忆里。一贯照顾我生活细节的闺蜜,告诉我她最近在细读《额尔古纳河右岸》,而且也开始喜欢读诗品画,忽然心底生出由衷地喜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时本也打算拍几张照片,看到一众人等皆做网红拍照,便没了兴致。不想却入了一位拍照大姐的法眼,帮我和闺蜜拍了一组可爱的照片,也算是意外之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月的北京,阳光明媚,闺蜜情浓,生命可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