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小学音乐新课标“联系艺术实践”教学论坛

白🍬

<p class="ql-block">4月18日到22日有幸来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小学音乐新课标“联系艺术实践”教学论坛。</p> <p class="ql-block">《长安三万里——跟着唐诗去旅行》</p><p class="ql-block">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音乐叶佳琪老师授课</p><p class="ql-block">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能够触动人的心理。将二者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还能够让他们演唱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p> <p class="ql-block">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影视作品,故事情境,用丰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主动运用音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同其他学科去创造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p> <p class="ql-block">吟诗环节:通过讲解,互动等教学方法,了解李白不同阶段的诗词作品。深入感受及写诗的风格特点与心境变化,体会诗词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意境。转用吟诵的方式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品诗环节:将吟诗的韵味,通过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的音乐要素具象化呈现融合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双重特性。加深了音,诗,画。三位一体的深度体验,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发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感受,了解诗词音乐化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唱诗环节:通过赏析聆听,示范吟唱,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音律美。从音乐的角度拓展对所学诗词的全新认知,运用语文已有的学科知识。通过图谱找出声调与旋律的关联,强调韵母来辅助演唱发音咬字。将诗唱的更有韵味与意境。</p> <p class="ql-block">创编环节:在音乐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互动小组合作,层层递进,搭建学习支架。在感受,体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发现音乐与诗词的紧密关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展现出他们眼中的诗词歌赋。</p> <p class="ql-block">与春共舞——音乐中的“春”之《森林与小鸟》</p><p class="ql-block">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音乐教师冯娇丽授课</p> <p class="ql-block">主要围绕关键词大单元,本节课是基于大单元教学而设计的。这里面通过三点作为脚手架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舞蹈中的春天。第二个课是:歌唱中的春天。第三个课是:器乐中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这节课是紧紧围绕着在舞蹈中做,在舞蹈中学,在舞蹈中创。在教学实施上就是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深度学习的能力,选择了适合学生兴趣认知和需求的情境任务设计。本节课情境再现了春之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境。结合文化语境,在课堂设计了模拟表现小种子发芽,通过扮演小种子走进春天。</p> <p class="ql-block">“趣”春游——音乐中的“春”之《村居》</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小学教师高婧授课</p><p class="ql-block">歌唱中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本节课深入体验了春天放风筝时的快乐。也结合了新课标中独创与合作演唱,情景表演,创编等要求,在课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送春环节:首先通过《上春山》引入了村居这首歌。孩子们的热情度高,其次,深入朗诵古诗,并通过和伙伴合作朗诵古诗,为歌曲部分的旋律进行固定音型的伴唱,不断加深熟悉,难点旋律。再指导学生适当的改变一些朗读的节奏,在朗读古诗中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踏春环节:是歌曲的教学部分,创设了放风筝的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始终在一个编创放风筝的情景中感受春天孩子们放风筝时的一个快乐。该环节从听觉入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熟悉乐句,通过对比两种风筝的牵线方式。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断”与“连”。让学生区分“同头异尾”的乐句。将音准、节奏、歌曲等方面渗透到教学当中。</p> <p class="ql-block">乐春环节:在学生会唱歌的基础上设计了以春天为主题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化身成为音效师和说唱歌手。让学生创编音效和说唱部分,创造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作品,为音乐增添了个性和色彩。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天,表现春天,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音乐创作中,使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听春音 赏春韵——音乐中的“春”之《新疆之春》</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黄美华授课</p><p class="ql-block">器乐中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1.从“疆”字的演变,说一说学生已经“知道”的新疆和新疆音乐。</p><p class="ql-block">2.连一连,再识塔吉克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服饰和学过的音乐。</p><p class="ql-block">3.借助已学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了解新疆主要地貌和维吾尔族人的生活语境,为欣赏音乐做好文化铺垫。</p> <p class="ql-block">欣赏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以小提琴的表现功能为主线,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1.学念维吾尔语,了解语言与节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2.比较手鼓与铃鼓的不同,认识新疆手鼓。</p><p class="ql-block">3.学敲新疆手鼓节奏,为B 乐段伴奏。</p><p class="ql-block">4.模唱、理解 B 乐段</p> <p class="ql-block">《摇船调》(人音版)台湾客家民歌</p><p class="ql-block">上海闽行区实验小学课程研发中心副主任林青老师授课</p><p class="ql-block">本堂课的意图是联系社会生活。 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连续的音乐体验中,感受客家民歌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现音乐与社会相关生活现象。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节课把歌曲的学唱和社会生活加以联系。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首先,从划船的律动来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然后是从歌词入手,体会客家的口音,编创歌词。通过编创歌词激发了学生对歌词的探究,然后利用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对客家人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的渗透。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情感得到一个升华。</p> <p class="ql-block">《采茶舞曲》(上音版)</p><p class="ql-block">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金蕾授课</p><p class="ql-block">本堂课最大的特点是戏曲。首先是感受越剧的韵味,学唱采茶舞曲,越剧作为中国戏曲重要流派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还有服饰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了解越剧的起源,教唱中也采用了口传新授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戏曲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教师展现</p> <p class="ql-block">欣赏《唱支山歌给党听》(河少版)</p><p class="ql-block">上海宝山区教育学院教研员王红霞老师授课</p><p class="ql-block">首先对比感知唱支山歌给党听三段的情绪和音乐要素的不同,分享不同的感受与想象,并用演唱、合作创编动作和造型等方式进行表现。然后对比聆听,启发学生在演唱中感悟不同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对旧社会的愤怒和共产党的感激。歌曲第二段教师用示范,为学生提供启发借鉴,并鼓励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和创意进行造型创编。最后一个环节,对比听辨学生示范演唱的方式,在引导学生巩固对歌曲情感体验的同时,关注音乐与演唱表现的变化,尝试运用多种演唱形式,渐慢渐强处理等改进演唱,在提升歌唱表现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理解</p> <p class="ql-block">《好汉歌》(西师版)</p><p class="ql-block">重庆江江新区马红磊授课</p><p class="ql-block">本堂课结合新课标,把音乐和影视相结合,通过音乐要素,包括速度,节奏,还有音色等等,让五年级的孩子初步感受,影视音乐对影视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影视音乐对于推动剧情,渲染氛围,渲染气氛,渲染整个画面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用音乐来表达影视剧情和人物的情感,起到一系列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课堂成果完整展现</p> <p class="ql-block">《春之声》(人音版)</p><p class="ql-block">浙江省杭州市长阳小学音乐教研组长林琼老师授课</p><p class="ql-block">本堂课林琼老师,抓住春天的情景,抓住春雨和鸟鸣这两种音乐形象,主要通过演唱为主的综合体验方式,感受这两种音乐形象的节奏型,在语境当中的发展和变化,先从音色探索,再到节奏型的音乐听辨选择。利用布谷鸟鸟鸣啾啾的声音,与布谷鸟的声音进行联动,用春的主题让学生体验啾啾的叫声,创设情境,鸟飞远了,声音的渐强渐弱。用大树妈妈的语境让学生身处情境当中,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p> <p class="ql-block">完整展示</p> <p class="ql-block">《春之歌》(人音版)</p><p class="ql-block">浙江省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音乐老师梁小佩授课</p><p class="ql-block">本堂课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寻春:复习三首不同节奏的春天歌曲,感受并总结不同节拍与节奏的歌曲呈现出不同的春天形态。第二个板块鸣春:用不一样的节奏型表现古诗绝句,并为歌曲嘀哩嘀哩B段做朗诵声势叠加,营造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境。第三个板块探春:尝试用“12345”五个音编创两小节不同节拍的黄鹂鸟歌声,感受不同节拍的黄鹂鸟歌声画面。</p> <p class="ql-block">完整展示</p> <p class="ql-block">《春景》人音版</p><p class="ql-block">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姚丽雅授课</p><p class="ql-block">本堂课是一节活动课,体验音乐家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符号表现春景的。通过联系文人眼中的春天,画家眼中的春天以及作曲家眼中的春天,感受春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对已学作品的对比分析,学习音乐家如何用音乐要素表达不同的春景样态,能用音乐要素评述春景。运用已学歌曲,田野在召唤,进行合唱,结合符号,理解音乐家如何表现春景,让学生能结合歌谱简单的评述春景。教师结合音频曲谱,让学生分析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符号表现作品意境的,接着再结合曲谱自学歌曲演唱歌曲改进音准节奏等问题,让学生双声部合作协调音准,再结合文化语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p>

音乐

学生

感受

春天

歌曲

授课

演唱

节奏

本堂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