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河探春行

林祥程

2024年3月24日,正是芳草始生、杨柳泛绿的阳春三月清明时节。我们家人一行前往镇海祭拜先人后的翌日,顺赴嘉兴月河历史街区踏青,感受大自然春天的气息。踏青也叫春游 、探春、寻春。中国的踏青习俗传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踏青的日期,因时地而异,江南地区常于清明前后。明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写到“三月清明日...是日簪柳,游高梁桥,曰踏青。” 图为月河老街简图。<br> 车行2个小时后我们来到月河老街。这里是嘉兴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图为月河石拱荷月桥。荷月桥,桥下静静地流淌着上千年的月河。该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因“其水弯曲抱城如月”而得名。<br> 跨上荷月桥,河对面桥北就是嘉兴月河历史街区。街区还原了嘉兴民国时期的江南模样,再现了大运河畔昔日的繁华风貌。从桥上东眺,运河上的水上巴士正在向老街码头靠岸。 荷月桥上西眺运河沿岸一瞥。 荷月桥上北眺桥堍下的陆稿荐酒楼。嘉禾城唯有陆稿荐,吕纯阳独好老酱鸭。“陆稿荐”店号源自一神奇传说。相传某年4月14日“轧神仙”前夕,一衣衫褴褛的乞丐,背一条破草荐,手捧两只叠在一起的旧陶钵,走进肉店求宿。陆老板发善心允他在灶门地蜷宿一宵。次日烧火伙计烧肉时见灶前破草荐,随手撕碎往灶堂一塞。不料一阵肉香散发,众人皆惊呼“香得来、香得来”。 陆老板闻之暗忖,昨日那乞丐莫非是仙人化身?那两只陶钵合叠恰是个吕字?悟此,连忙留下未烧掉的破草荐,每天抽一根放灶内烧肉,果然日日异香扑鼻。一传十、十传百,顿时生意兴隆。陆老板遂改店号为“陆稿荐”,还将吕纯阳(即吕洞宾,道教大宗师)化身乞丐借宿留草荐之事大肆渲染。从此,这陆稿荐肉店长盛不衰。图为桥堍下的陆稿荐酒楼东店面。 月河老街内,传统的民居依水造势,古街深巷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小河、古桥、狭弄、旧民居、廊棚等还原并展现了浓浓的水乡古城风情。图为北桥堍东侧的北丽桥酒楼前留影。 月河边的“红立方”小亭。提供各种免费公益服务。满满的正能量哦。 嘉兴博古城。这是博古城吗?卖这些东西的博古城?看不懂。<br> 老酱道。巨大的酱锅中,热腾腾的牛肉酱微微颤动着,阵阵牛肉酱香扑面而来。人称,嘉兴老酱道,一日三餐无酱不欢。 下联:一代粽师。看清楚了,包粽子的师傅,不是宗师哦。上联是三代真传。据说这一家也是五芳斋粽子的老祖宗呢。可惜了,门可罗雀也。 月河码头。嘉兴九水巴士公司的水上巴士站。 码头边的鹅卵石装置。汇小流成大海,积小善成大德。是这个装置的寓意吗?太深奥了。<br> 码头边月河一瞥。 码头边的水上人家。月河老街边除小桥流水、水乡人家的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外,更多地散发出一股悠闲气息,生活的脚步顿时慢了下来。一路晃悠间,只见一间间小店静卧于河边,时间恣意地流淌。 如果我有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请问,是‘维京游轮莱茵河之旅’的船票吗”? 月河游客服务中心。时光记忆,时光印象,时光故事。 老街众多百年老字号透射出旧时嘉兴“江南府城”的繁华。图为水驿原宿客栈。该民宿原本是一个运河驿站。然时过境迁,水驿已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新建的仿古客栈沿用了水驿的名字。一道高高的门槛,将喧闹和清幽隔断。 水驿原宿客栈内景。被运河环绕的客栈,氤氲着江南独有的思古幽情和书卷气息,文人骚客著书立说的好地方。 月河老街面积虽不大,却麇集闹市、老铺、美食、河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街区内汇聚了嘉禾水驿、端午民俗文化体验馆、粽子文化博物馆、玉穗丰米行等特色景点,引入了皮影戏馆、评弹书场、花鸟市场、古玩市场等休闲场所。 邹大鲜酒店。5星级浙江餐饮名店。曾获嘉兴市家庭聚餐人气餐厅榜第1名。网红打卡必吃。 “小小月河楼”江浙菜餐馆。位于中基路48号。推荐菜:茶香虾,啤酒鸭。 五味堂酒楼。嘉兴菜。土烧鱼头是必点菜。浙江电视台影视频道美食栏目推荐餐厅。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通过展现马家浜文化,嘉兴粽子起源、传承等历史脉络,还原古街张家弄合记、庆记、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的旺市情景,勾勒出五芳斋、真真老老、昌记等品牌粽子的变迁。图为博物馆内景。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展厅一瞥。粽子与吴越文化和端午节习俗有着深深的历史渊源。嘉兴粽子文化是千年稻作文化浓缩的结晶,也是本土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 展厅中五芳斋粽子的创始人冯昌年先生和嘉兴粽子的摇篮-张家弄介绍。1939年,嘉兴粽子创始人冯昌年先生在旧时的张家弄挂出了“真真老老合记老五芳斋”的牌子。当时冯家对面有荣记粽子店,西面有庆记粽子店,三家都打“五芳斋”的招牌。 嘉兴粽子的摇篮-张家弄的历史照片和文物。 民国时期嘉兴的粽子摊。 博物馆挖掘和展示了嘉兴特色的历史文化,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粽子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物,了解嘉兴粽子文化的起源及传承脉络,更可以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粽子的制作过程。图为粽子制作和品尝区。 粽子制作和品尝区留影。 粽子制作和品尝区留影。 粽子制作和品尝区留影。 粽子制作和品尝区留影。 祝你今天愉快,看到你很高兴。深谙游客心理学。 出得粽子文化博物馆有一古董店。麟趾春深千岁酒,莺声日暖四时花。这古董店有没有麒麟脚趾卖? 御庄园。皇帝来过吗?百年老字号粽子店。前御厨陈立惠于光绪33年(1907年)创于嘉兴王店清禾坊。2009年复业。特色为“宫廷御味”。但门可罗雀。 禾城小厨娘。月河主街中基路1号。必点菜:招牌酱骨头,网红茄子。 月河历史街区东侧运河小支流边上的月河历史街区导览图。 运河小支流畔。杨柳一树映溪绿,零落小桥东。风景这边独好。 运河小支流畔古民居一瞥。 倪禹功旧居。倪禹功(1911-1964),嘉兴澄溪(今油车港镇)人。专致书画考证、鉴定及修复,尤于嘉兴书画家、收藏家及文献史料研究颇深,著有《嘉秀近代画人搜铨》、《嘉秀藏家集录》、《盐邑虫鱼录》等。1930-1937年曾在此居住。 倪禹功旧居旁运河畔一瞥。 月河戏曲亭。当地民间戏曲爱好者们正在自拉自唱。 这等小铺也称得上“嘉兴非遗民俗市集”? “古装摄影”店生意兴隆,女孩们趋之若鹜。 财神堂。位于月河中基路45号,天之时地之利人之食三才协济道财源。商家祈求迎福纳祥、招财利市的拜祭场所。 财神堂内景。堂内供奉有玄坛元帅。民国年间,中基路上摊肆已达百余家,为求生意兴隆,逢财神生日必致祭,并蜂拥至财神堂“换元宝”。 天光已过午时,往东逛了半圈折回来到邹大鲜酒店用午餐。 邹大鲜酒店内庭一瞥。这是一家庭院式装修布局的酒店。中庭一圈太湖石围绕着荷花池。古色古香。 怎么样?还行吧? 餐毕,继续老街闲逛。午餐后来到月河主街中基路北侧外月河桥附近一游。 品尝张家弄传承百年的故事,用味道记住月河。 张家弄是一条长330米、宽仅2~3米的石板老街,东接北大街,西连童军路。是当年老嘉兴人家喻户晓的永恒记忆。 清末民初,有一泥水匠张七域在倾脂河旁搭棚居住,其他百姓也陆续跟进,自发形成了此弄,人们以张七叔的姓,称此弄为张家弄。 后续,在北门外的运河畔逐渐形成了嘉兴城的闹市,其中城内的北大街---大落北包括张家弄演变成全市的商业中心。 沿月河往西再逛半圈,复又回到老城中基路。 除了五芳斋,嘉兴粽子创始人冯昌年先生创立的另一嘉兴粽子老字号真真老老,同样受到当地人的喜爱。 四如春。浙江老字号清真食品店。始创于民国1941年。元灭宋后,临安城附近驻防大量回回军。后回军蕃客渐本土化为回民。河南籍回民白体生民国时在嘉兴东门开酱牛肉、牛羊肉包子和煎饼铺,后遭日军炮火破坏。1938年底白开了四如春清真炒菜馆。2012年,白家恢复了四如春清真炒菜馆,成为嘉兴最有名的清真老字号。 中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很有历史沧桑感。定睛一看,是嘉兴秘书处。怎么又“请进张小姐茶室”? 花鸟坊。从老街一道小石门进入,曲径通幽,大有乾坤。花鸟鱼虫样样不缺,还有兔子、猫狗等小动物。娇艳欲滴的鲜花与玲珑可爱的小动物,使老街多了几分活力。 再见,嘉兴。再见,月河。正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所写: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虽然,这里是月河,而不是康河。那就请“带一片江南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