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间楼”游览记

忠道厚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说西湖北山路27号的“夕霞小筑”已改为原名“十三间楼”,因拙作曾在美篇写过“夕霞小筑”,乘今天是周六,我与孙儿起了一个早,前去看个究竟。我们乘地铁到武林门站后步行十分钟左右到了西湖边北山路27号,这个仅占一个门面,不起眼的门洞,来杭旅游的外地人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就错过了。确实所见,门洞上方原书写着“夕霞小筑”的牌匾在2023年下半年易名为“十三间楼”这一古老的名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三间楼”又名“十三间楼石佛院”,初建于晋天福二年(937年),由吴越王钱氏家族所建,比西湖保叔塔还早六年。据说“十三间楼”供奉的石佛很小,只有三寸长。二百多年后思净和尚将一块称为“秦皇缆船石”的巨石凿刻成高达5米的大佛半身像,寺遂名大石佛院。“十三间楼”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的历史建筑,也是宋代文人墨客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更是现代革命志士张闻天、王亚南、郭大力等人借住、翻译著书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孙俩拾级而上,首先见到的是“宜居宜舍”客栈,民宿是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在几块写着“十三间楼”指示牌的指引下,一直上行,“十三间楼”茶酌就在眼前,其里外都是茶座,外面空地上几把天堂伞下,摆了四、五张茶桌,因为时间早,还没有营业,竹椅子还呈收拢状态。里面茶室空间较大,最里边两株绿葱葱的大银杏树特别引人注目,这两株银杏树可是“十三间楼”的宝贝,到了秋天,落下金黄色叶子就象遍地黄金样的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向上前行,进入墙上爬满绿色藤条、门上挂着“十三间楼”小木牌的院子,院门内的几株枫树叶子红红火火,院子中间摆着许多竹子做的茶桌茶椅,两边是东、西厢房,正对门的白色墙上书写着宋周密的诗词,上几步台阶的侧面白墙上,书写着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做知州时,端午节携朋友一起游览“十三间楼”的诗词《南歌子•游赏》: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身。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东坡对“十三间楼”情有独钟,将他的“市长”办公室也设在此地,因他,“十三间楼”名声大噪,成了旅游胜地,是为“十三间楼”的鼎盛时期,“山外青山楼外楼”正是“十三间楼”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院子里尚有没有搬走的住户,据说“十三间楼”原有住户四十多户,现剩七户,该户门口还栓着一条大黄狗,它遇生人也不吠叫,很友好的看着你。因我来前做过功课,知道院子里留下乾隆三次游玩“十三间楼”的墨宝,存留至今,却未发现,就请教了住户的中年男人,他告诉我们,就在对面院门口的墙上,被悬挂着的布条幅遮住了,更想不到的是,这么重要文物古迹旁边,竟是住户们的快递收发区,杂乱的放着快递包裹,不太雅观。希望文物部门建议住户换个寄放快递的地方。好在乾隆的墨宝被玻璃镜框保护得好好的,但墙上的字迹已模糊看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边爬山、边看、边给孙儿解说、边拍照,约一个多小时,到达“十三间楼”山顶的后门,因孙儿还要上辅导课,忽忽下山,结束了重游易名后的、收获满满的“十三间楼”观赏之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摄影—忠道厚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字—忠道厚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