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5日为我国第38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4年的宣传主题为“共同行动,接种疫苗,为全生命周期护航。</p><p class="ql-block">防接种知识宣传知识</p><p class="ql-block">一、你知道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吗?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确立一个主题,如2018年主题为“预防接种 守护生命”,2019年主题为“防控传染病 接种疫苗最有效”,今年的主题为“共同行动 接种疫苗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预防接种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二、为什么要给孩子预防接种?婴儿出生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奶汁中还含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但是,婴儿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孩子就容易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使孩子自身产生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地成长。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疫苗,如接种麻腮风疫苗可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3种传染病。</p><p class="ql-block">三、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都是必须接种的吗?从2019年12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该法中不再使用“一类疫苗”“二类疫苗”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儿童监护人应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等。那么“非免疫规划疫苗”还要不要打?“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ib疫苗、肺炎疫苗等,并非不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防病的需要,有些“非免疫规划疫苗”也可能会划入“免疫规划疫苗”。大原则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宝宝又没有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禁忌症,那就尽量接种。下一步,国家将完善各项政策,及时将安全有效、群众需求迫切、财政可负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提升群众获得感。</p><p class="ql-block">四、什么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儿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不宜接种或暂不能进行预防接种:1、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再接种;2、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因为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脑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会加重病情。所以,应病愈后再接种;3、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4、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也不宜接种;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6、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因为疫苗中含有微量过敏源,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会发生过敏反应;</p><p class="ql-block">五、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p><p class="ql-block">六、接种疫苗后一定不会得病吗?预防接种的原理是将已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细菌注射入体内,使身体认得他们并激活防卫系统,从而产生出专门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未来这些病毒或细菌可能引起的疾病。总体来说,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绝大多数受种者不患接种疫苗所针对的疾病。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5%-95%,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免疫不成功。</p><p class="ql-block"> 总之一句话,希望家长能和儿童接时接种疫苗,让孩子更健康成长!适用大人的疫苗,大家也可跟据个人情况自愿接种,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以小成本换高回报,给我们的身体穿一件保护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龙凤村东河卫生室</p><p class="ql-block"> 2024.4.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