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家乡常常想念,梦中回望亲切印象,浙南重镇山水映秀,括苍洞宫南北守望,瓯江潮水韵影船帆,古老堤岸焕发榕光。电影镜头对焦温溪,阿诗玛载歌又载舞,蓝天鸽哨鸿雁传书,银幕场景令人赞叹。改革开放风窄起,紧跟时代变模样,熟睹面孔换新颜,船帆古堤寻不见。现代高楼林立架,车水马龙人潮涌,旧时风光成记忆,新起城市话蝶变。</p> <p class="ql-block">林其勉先生在1975年夏拍摄的温溪江景</p> <p class="ql-block">林其勉先生在2023年再拍温溪江景</p> <p class="ql-block">叶金甫老先生拍摄的山根沙埠村旧照</p> <p class="ql-block">早年的温溪瓯江边上榕树下,有一道岁月磨痕的古堤,与附上的码道埠头,确实在温溪船帮文化的历史记忆中,是一个不可移动的参照标志物,现遗址巳不复存在。一桩扣人心弦承载着温溪先人们,以浙南瓯江的黄金水道为根基,借助本埠拥有承上启下、通江达海的优势,对接江海联运作平台,产生了航运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了温溪船帮文化的积淀,也影响着在水一方的许多人。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影巜阿诗玛》,与八十年代的《蓝天鸽哨》,以及由青田本土作家阿航编写、九十年代制作的二十五集电视剧《走入欧洲》,分别在温溪取景拍摄,被选中搬上银幕的江南古榕堤、瓯江山水、竹林滩涂,风光绮丽而震撼大江南北。这里也曾是画家写生常来的地方,在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下,走出了本土响当当的画家尹舒拉。当然在破旧立新的选择时,也存着对原古认识与保护的意见不一,没有很好地分辩历史文化价值,认真善待祖辈留下的东西,才有今天失落古迹让历史无言对论与表达,没有标的传承文化渲染乏力,事物缺少记载耳目不明不白,这在温溪也不是个例。好在有识乡贤单强胜的努力,打造了一座省级乡村的瓯江船帮文化博物馆,还能留住一些往事记忆的乡愁。温溪历代就是投资开发的热土,民国时期就有兴办造纸、皮革工业的历史。据文史史料考证发现,1936年1月11日《申极》载,国民党中央实业部造纸厂,股本业经招足,实业部计划官商合办之中国造纸厂,自决定厂址设在温溪马湾后,其股本四百五十万元,除商股六十万元,业由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申报、新华报等承担,定二月底缴齐处,官股三百九十万元,亦经商准,中英庚款会拨借,由实业部主持偿还,月内可望拨到。该厂筹备处决俟股款拨到,即行派员勘定厂址,建造厂屋,购置机件,预定四月初旬开工建筑,期于明完成出纸云。又据纸业史略与图书出版史等文献记载证实,1937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管经理王云五,来温筹办温溪纸厂,耗资十万巨款筹建的温州温溪纸厂,后遭日军侵占温州的影响,终因无法投入经营,1941年被迫西迁,在机器迁川的途中,造成了部分零件的散落,即也难以生产,直到1945年6月,才在四川宜宾设立中国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投入生产。1940年4月,浙江地方银行温州分行投资开办了浙江皮革厂,厂址设在温州西四十多公里的温溪,受日军侵华战事的影响,后迁城区三角门外水心,1941年又从温州迁丽水碧湖,1944年冬迁龙泉县宏山村,1945年闭歇停办。纵观温溪工业的历史,是在战事不断下,难以维续发展的尴尬局面中摇曳,直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中期,在全民集体所有制经挤的厂矿主导下,才开始得以突破,但也经历过十年浩劫的停产复工折腾。再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又经历了一次次大洗牌,才形成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业模式,而叫响现在的工业强镇。往后能否挖掘保护工业及其他方面的地方文史文物,以弥补增加地方记忆的乡愁,值得乡民的期望关注。</p> <p class="ql-block">老镇长单乃明在2019年温溪市场拆改造闭歇时留影,温溪市场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初期,为青田县率先建立的自由贸易市场,1986年2月底至3月初,著名社会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先生南下温州考察市场,顺到青田视察时,为温溪市场亲笔题写匾额。</p> <p class="ql-block">温溪电影院是青田县城以外的区镇,唯一设有影院单位的地方,先前建在水坎埠与航船埠之间的瓯江畔上,为一座半欧式的剧场。影院放映时间主要定在晚上,基本上每晚放映两场,如在白天有放映,大多数就为学校包场。最初的电影票定价为八分钱,一般为早上开始售票,晚上只能出售余下的票,当时还有人搞炒票。原先影院实施检票入场,入座率较高,中间还有查票的形式,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逐渐实行敞门入场。特别在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从白天加夜里不断地回放,而且还是场场爆满。随着电影业的兴旺红火,当时的电影剧院,巳不能满足容纳更多观众的需求,从此开始筹备建造更大容量的温溪电影院。在繁华南路上的温溪电影院,1984年1月落成,27日首映彩色戏曲片《樊梨花》。2019年5月,全县最后一个电影院告落,从此的温溪电影院,跻进了历史记忆的范畴。 </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拆扩造的温溪汽车站,发现有许多的不简单,今日科技的1987年05期,田志伟写的青田温溪车站,有青田温溪车站是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东阳二建施工的,占地13400平方米,只投资一百多万元,为我省区级车站之最。该建筑我国第一次采用凝灰岩作建筑立面饰面,在我省车站建筑设计上第一次采用三角形设计符号和多功能综合服务,在浙南第一次采用网状……同济大学出版社《葛如亮建筑艺术》,章中也有浙江温溪汽车站一节。这车站也成了老记忆,后被拆建成青田振华假日大酒店。温溪的老旧记忆还真不少,在改革开放转变供销模式,建起的温溪商场,也曾经影响着周边地区,还有……还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