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海派建筑“露天博物馆”

华山

<p class="ql-block">昵称:华山 美篇:284277</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华为Mate60 Pro</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虹口多伦路</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字简介:摘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动静相间一里有余。</p><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历史地位。而闻名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1998年,虹口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多伦路建为"文化名人街",再现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化风情,并以众多的博物馆、展览馆、古玩字画、书屋文苑、茶室吧廊成为国内外宾客怀旧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消费的好去处。文博街市、休闲社区、勾画出明天多伦路上广阔的发展前景。</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与上海虹口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1927年﹣1936年)是在虹口度过的。</p><p class="ql-block">鲁迅小道全长千余米,是围绕着鲁迅先生在虹口工作生活的足迹,选取与鲁迅有缘的场所,其中包括故居、文化旧址等,你可以漫步鲁迅小道,走进历史、体味文化、感受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景雲里</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59号</p><p class="ql-block">鸿德堂</p><p class="ql-block">1928年由美国北长老会资助与中国信徒捐款建造,教堂平面长方形,二层为礼拜用大厅。大厅为巴西利卡式教堂外部形式采用中国传统的殿宇风格,局部处理中西结合,入口处有万形钟楼,钟楼顶部为楼阁式、覆盖重檐四方攒尖顶。外墙以青砖砌筑,并有伤不结构的红色混凝土柱,檐下绘彩画,室内中厅、侧廊间采用券柱,门窗洞口一部分也来用半圆券。作为基督教堂,外观采用中国传统样式,较为罕见,1994年该教堂被列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鸿德堂教堂</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雕像</p> <p class="ql-block">沈尹默(1883-1971)</p><p class="ql-block">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诗人、书法家。浙江吴兴人,1946年定居虹口海伦路504号,直至1971年春病逝。</p> <p class="ql-block">柔石(1902-1931)</p><p class="ql-block">左联五烈士之一,早年从事教育工作,专心致力于文学活动。先后被选为左联执行委员常委兼编辑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文化名人墙画</p> <p class="ql-block">丁伶</p> <p class="ql-block">四川北路内山书局外貌</p> <p class="ql-block">四川北路三阴路现存特色老建筑等</p> <p class="ql-block">2024.4.22</p><p class="ql-block">再见</p>

多伦路

虹口

鲁迅

四川北路

左联

教堂

文化名人

公馆

文化

柔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