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木刻版

侯福志

<p class="ql-block">  原载2024年4月23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名:柳士心(侯福志)</p><p class="ql-block"> 《人群报》为三日刊,创办于1947年10月10日,地址在天津南门东233号,发行人侯治平。</p><p class="ql-block"> 这家小报是套红印刷的,与其他小报在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其第一版是时事新闻,因为创刊日正是“双十节”,刊载的文章多是重大题材,涉及国共合作的内容、张廷谔贪污案以及读者对双十节的期许。所以,表面看,这家报纸还是显得高大上的。第二版是“银光菊影”版,读者可以从这个名字体会到,这一版是游艺专版,主要是电影、戏剧方面的娱乐性新闻、人物传记等。在创刊号上,刊载的文章的《文艺剧人范映》《尚和玉示范演出》《六宫粉黛》等。其中有一则关于赵燕侠演出的消息。据报载,“ 赵燕侠近在平极为活跃,每次露演上座总是七八成,故其父赵小楼近来总是笑容满面。近闻有一空军高职郭某,山西人,大捧赵燕侠,并有意令赵伶赴天津国中露演一期,赔赚由郭某一人担负,由此可见,赵燕侠恰之红运高照矣。”第三版是副刊,取名“十字街头”。关于为什么取了这个名字,责编夏流在《开路大吉》里是这样说的:“ 本‘街头’也不会有什么‘作家’出现,因为‘作家’是‘超人’,是由打人群里挑出来的,既然超出人群以外的‘人’,他就不会了解人群,更不会喊出人群要说的。”在编辑夏流先生看来,“在本‘街头’露面的,我希望都是些人群堆的,唯有人群中的人,才会认识人群的需要,才能了解人群的苦痛!于是我们才可以一同在这‘街头’喊和骂。”显然,编辑希望借助这个副刊,调动起人群的积极性,让大家一起畅所欲言。从发表的文章看,多是杂文,如《街头闲话》《人种透视》等,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但均体现出一定批判精神和“匕首”“ 投枪”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小说连载,第一部小说是枕戈的《长夜漫漫》。</p><p class="ql-block"> 《人群报》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漫画与木刻”专刊。在创刊号里,有画家招司的两幅漫画,分别是《请选我一票》《舞女与舞客》。画风粗犷、夸张,读来令人捧腹。招司本是出色的作家,上世纪 40 年代,曾是一位活跃的报刊作家。1950年2月,小说家刘云若去世后,他曾写过悼文,由于历史久远,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多,或许也仅限于此。招司漫画作品的发现,多方面展示了招司的艺术才能,为我们了解这位大家提供了难得史料。在这个专版上,发表的第一幅木刻作者,是作者沙龙的《夜生活者》。署名“棠”的作者,发表《闲话木刻》一文,对木刻艺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木刻有它的特点,它的那黑白版面给予人的深刻印象,使人感到的是一种非常的‘美’,更不要说它的取材接近大众,以及它本身所独有的时代性和经济性,似一个茁实而有力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木刻接地气的特点,所以,《人群报》开辟了木刻专版,给有志于这种艺术的作者以展示的机会。从这一点上看《人群报》对推动木刻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侯福志,1964年11月11日生于武清县石各庄公社(今石各庄镇)李各庄村。天津知名文史学者、乡土文学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档案馆近代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大运河词典(天津卷)》编辑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原处长。现任地质勘查处处长。</p><p class="ql-block"> 自198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在《天津日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中国老年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报纸及《地球》《化石》《天津文史》《天津史志》等杂志上,发表文史随笔、科普作品及散文作品2000余篇(笔名有御河轩主、柳福、雍楠、柳士心、四海、武邑等)。累计出版著作有:《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经眼录》《大地史诗——地质史上的天津》《津沽谈往录》《津沽乡情录》《沽水旧闻录》《桑梓纪闻》(卷二)、《桑梓纪闻》(增补本)、《津沽诗集六种》《老天津的旧报旧刊》《老天津的地质风物》《评剧皇后刘翠霞》《老天津的诗社和诗人》《李各庄风土记》《武清乡村老物件》《报人王小隐其人其事》《武清村庄史话》等20余部。主编或参与主编了《天津地矿工作二十年》《天津地热(温泉)志》《天津历史地图集》等著作。另参与和平、河西、河东、河北及武清等5个区的30余本文史资料编辑或撰稿工作。参与编辑《崔黄口史话》编辑撰稿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