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小平小品文(35)

'黄小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4px;">知识与生命的交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读黄小平的《第一眼》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文/吴心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我翻开黄小平先生的《第一眼》,尤其是那启发人心的第一章《教育不是训练》,我感受到了一种震撼。书中通过刘向的智慧:“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勾画出学习的三个层次——听、记、行。这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摄取,更是对生活态度的塑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教育似乎已偏离了它的初衷。环顾四周,可以看到一幕幕让人心痛的场景:家长们急切地将孩子推入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只为让他们在起跑线上不输于人。我的姐姐的朋友家的孩子,还未正式步入学校,已被安排了篮球、拉丁舞、歌唱等多项课程,每天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面对这种教育现状,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真的对孩子们有益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文中所述的现象触动了我的心弦。这位母亲,尽管出于好意,却在无意中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她试图塑造一个全能的“完美小孩”,但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儿时本应是欢笑与游戏的岁月,如今却被密集的课程填满,孩子的快乐和自由不见了。文章的深意在于,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知识和生活经验浸润到血脉与骨髓中,使之成为个体修养和生命态度的一部分。正如文中最后所言,教育应当超越死记硬背,化作生活的一部分,让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育不是训练》这一章让我开始反思,真正的教育是关于成长和理解,而不是无休止的竞争和填鸭式的教学。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如何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培养完整、健康的人,而不仅仅是应试的机器。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充满爱、理解和自由探索的成长环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想:这才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b><i>(吴心祎,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2022级铁桥8班学生,写于2024年4月23日)</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i>小品文作家黄小平</i></b>,男,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p>

教育

黄小平

小品文

孩子

选录

知识

第一眼

语文

多篇

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