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思敏书法欣赏 纪念“世界读书日” 2024.4.23

田心易主(赖思敏)

<p class="ql-block">“世界读书日”的人文意义:</p><p class="ql-block">“世界读书日”并不是为了纪念某一位特定的人物,而是源于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以及对多位在不同时间逝世的文学大师的纪念。然而,有几个关键人物与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日期有着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西班牙著名作家,《堂吉诃德》的作者。他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p><p class="ql-block">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被誉为“英国的国宝”。他同样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这一巧合使得这一天更具文学意义。</p><p class="ql-block"> 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Inca Garcilaso de la Vega):秘鲁作家,也是在1616年的同一天辞世。</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一天是这些伟大作家的逝世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此外,该天还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p><p class="ql-block"> 因此,可以说世界读书日是对这些为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作家们的一种集体纪念。</p><p class="ql-block">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文森特·克拉维尔等人在1922年就提出了类似的想法来纪念塞万提斯,但正式的“世界读书日”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设立的。其宗旨是促进人们对阅读和书籍的热爱,并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进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文明与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线,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p><p class="ql-block"> 文字,是生命洪流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