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山境

唐凤鸣

<p class="ql-block">  “道”乃天地万物之本源,宇宙之本体。南朝宗炳在其《山水画序》中说:“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以形媚道”,说明山水画中是以具象的山水这个“形”来反映理性“道”。</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的画道体现着中国画的本质规律特色,就如中国山水画之浓淡、之虚实、之繁简、之远近等,皆映射出万物演化之规律。庄子《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就在山水之间,道家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矛盾对立统一观,万物交感运动观等,都渗透到了中国画的表现技巧中。</p><p class="ql-block"> 绘画过程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绘画被看成是表现“道”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迹化出”“道”所阐释的哲理。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几于道”,观水就是观道,画水就是表现道。</p><p class="ql-block"> 中国山水画正式兴于晋宋时期,兴起原因有诸多。但其根源应该是道学。离开了道学去研究山水画的起源,有很多问题不好解释。魏晋玄学的兴起,促使文人士大夫喜欢山水,寄情山水,在山水中去寻找其精神寄托,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山水的审美价值,他们迷恋山水,领略山水的玄趣,是他们求道的依据,山水画是他们找到了他们追求和道相结合的契合点,最适合的媒介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山水画的形象成了他们表达玄理最适合的方式。推动着中国画的向前发展。</p><p class="ql-block"> 所谓“画道”就是将“道”的形而上与“艺”的形而下结合起来,使中国画自然成为了“道艺合一”的载道之体,使中国画成为修心体道、尽性养命的心印方式。墨韵出而山境生,思蕴嵌而心象成,在宏观达境与微观妙趣间,山水画取中庸之意,寻两者之平衡点,观照本心、遇见本我。</p><p class="ql-block">(山水画作品均为今年新作。作者:唐凤鸣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p> <p class="ql-block">郴州市老年大学国画高研班山水画写生课剪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