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边知青五十年后回村相聚

李霞

<p class="ql-block"><b> 淇河边知青</b></p><p class="ql-block"><b> 五十年后回村相聚</b></p><p class="ql-block"> 文/李霞</p><p class="ql-block"> 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 2024年在梧桐开花的春天,我们又迎来了知青插队五十载的相聚,四月二十日本来很普通的日子,因我们五十年后的回乡,却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月二十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我们一行十一人,从安阳出发驱车前往,一路向南,一路欢歌笑语,奔赴我们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西岗窦街村。</p> <p class="ql-block">  一大早,窦街村因我们知青的回乡,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敲响了欢快盘鼓,镇党委书记、乡贤、村两委,八十六岁老支书在村委会迎接我们,在欢迎仪式上为我们知青披挂绶带,用这最传统、最热烈的方式欢迎老知青回家乡。鼓声震天,表达着村民们对老知青的深深敬意和热烈欢迎。我们听着熟悉的乡音欢快的鼓声热泪盈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久远的青春岁月,脸上抑制不住激动和感慨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们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家乡亲人,来到淇县西岗窦街村下乡插队,在淇河边这片黄土地,摸爬滚打,贡献青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行,以写我忧。(诗句出自诗经)在淇河边,每日和老乡们一同起早贪黑的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毅力,和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十四个知青,插队后在一个锅里舀勺吃饭,一同下地劳作,也结下了深厚的知青情谊!岁月如梭,转瞬即逝,回城后我们各奔东西,又经历了改革开放,转产下岗再就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极其艰难。但在淇河边结下的患难与共的情缘,始终没有忘,我们彼此一路帮衬着走了过来,谁家有难处,我们都会首当其冲,挺身而出帮忙。时间,见证了我们知青之间友情!</p><p class="ql-block"> 转眼淇河边的知青,已走过了五十个春秋。从当年的青春芳华,走到了如今的两鬓斑白,实属不易。往事历历在目,窦街村老乡们的情谊,始终在知青心里。</p> <p class="ql-block">  那年冬天,我们六个知青参加了村里的小剧团,春节没有回家,和老乡一起在村子里唱戏。那年冬天天特别的冷,雪下的很大,在大队部那间大屋子里,笼着篝火排戏。乡土气息的唱腔,美妙的身段扮相,我们知青在村子里火了一把。想起过往,好像就在昨天,但却走过了五十年!在欢迎相聚的酒桌前,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唱起再相聚,老知青賈保庆一时兴起给大家唱了段《枫树湾》的唱段,他那时在枫树湾里扮演的夏长庚,大家开心地打着节拍。小剧团老团长倪巨礼也助兴来了段豫剧《朝阳沟》,唱功不输当年。小剧团徐宝玉也唱了段《朝阳沟》咱俩个在学校,气氛祥和热闹。</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一年的春节《枫树湾》是在村子里唱的主打戏,在三里五村特火。舞台下人头攒动,热闹喧嚣。知青编排的舞蹈, 《大红枣儿甜又香》《洗衣舞》 《北京的金山上》把村里的女孩都拉上舞台跳舞,五十年了,村子里的老乡还记得舞蹈亮相动作,惊艳的“一字马”。老队长王洪喜的儿子王保林,现在城里一所中学担任书记,受父亲影响也特喜欢豫剧,和村妇女主任李新鱼,演唱豫剧《朝阳沟》栓宝、银环上山对唱。在村委会的相聚酒桌上,演绎成一场欢声笑语的演唱会,好不热闹!老乡们说,当年看知青,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阳光、漂亮多才多艺。</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插队那会儿,盛书钢喜欢研究中医针灸,走村串户给老乡治病扎针久,你别说还治好了几个腰痛腿痛的老乡呢,五十年了,村里的老乡一眼就认出他“你是盛书钢,会针灸,是你针灸,治好了我爹腿痛的毛病!”老乡激动地回忆着当年,紧紧拉着盛书钢的手!</p> <p class="ql-block">  冬季农闲时,顶着凄厉的北风和老乡一起去挖河清淤,兴修水利。汛期淇河暴涨泛滥,超过洪峰警戒线,冒着大雨抗洪抢险,赶着牛车拉泥土加固河堤,夜晚值班在大堤巡查水情。一起下地耕田除草,一起收获入仓,感受丰收的喜悦。这些事就像是在昨天发生的,转眼已是五十年之后。可叹岁月匆匆!看如今窦街村已是旧貌换新颜,过去的土坯房,已被宽敞明亮四合院代替,坑洼不平的土路,已修成宽阔的大道,窦街村展示了积极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昂扬状态。</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五十年再回村欢聚一堂,得益于村支书小华的精心安排,老知青和村里老乡一起欢歌笑语,爽朗地笑着,细数着彼此脸上岁月的痕迹,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共同欢度我们五十年后的回村相聚,淇县窦街成为我们淇河边缘份的永恒!我们相约,要多回家乡看看,五十年……五十五年……六十年……一直走下去,和窦街村一起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0日/李霞</p> <p class="ql-block"><b> 淇河边知青</b></p><p class="ql-block"><b> 五十年后回村相聚</b></p><p class="ql-block"> 文/李霞</p><p class="ql-block"> 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 2024年在梧桐开花的春天,我们又迎来了知青插队五十载的相聚,四月二十日本来很普通的日子,因我们五十年后的回乡,却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月二十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我们一行十一人,从安阳出发驱车前往,一路向南,一路欢歌笑语,奔赴我们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西岗窦街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窦街村因我们知青的回乡,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敲响了欢快盘鼓,镇党委书记、乡贤、村两委,八十六岁老支书在村委会迎接我们,在欢迎仪式上为我们知青披挂绶带,用这最传统、最热烈的方式欢迎老知青回家乡。鼓声震天,表达着村民们对老知青的深深敬意和热烈欢迎。我们听着熟悉的乡音欢快的鼓声热泪盈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久远的青春岁月,脸上抑制不住激动和感慨的笑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们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家乡亲人,来到淇县西岗窦街村下乡插队,在淇河边这片黄土地,摸爬滚打,贡献青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行,以写我忧。(诗句出自诗经)在淇河边,每日和老乡们一同起早贪黑的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毅力,和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十四个知青,插队后在一个锅里舀勺吃饭,一同下地劳作,也结下了深厚的知青情谊!岁月如梭,转瞬即逝,回城后我们各奔东西,又经历了改革开放,转产下岗再就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极其艰难。但在淇河边结下的患难与共的情缘,始终没有忘,我们彼此一路帮衬着走了过来,谁家有难处,我们都会首当其冲,挺身而出帮忙。时间,见证了我们知青之间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眼淇河边的知青,已走过了五十个春秋。从当年的青春芳华,走到了如今的两鬓斑白,实属不易。往事历历在目,窦街村老乡们的情谊,始终在知青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年冬天,我们六个知青参加了村里的小剧团,春节没有回家,和老乡一起在村子里唱戏。那年冬天天特别的冷,雪下的很大,在大队部那间大屋子里,笼着篝火排戏。乡土气息的唱腔,美妙的身段扮相,我们知青在村子里火了一把。想起过往,好像就在昨天,但却走过了五十年!在欢迎相聚的酒桌前,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唱起再相聚,老知青賈保庆一时兴起给大家唱了段《枫树湾》的唱段,大家开心地打着节拍。小剧团老团长倪巨礼也助兴来了段豫剧《朝阳沟》,唱功不输当年。小剧团徐宝玉也唱了段《朝阳沟》咱俩个在学校,气氛祥和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一年的春节《枫树湾》是在村子里唱的主打戏,在三里五村特火。舞台下人头攒动,热闹喧嚣。知青编排的舞蹈, 《大红枣儿甜又香》《洗衣舞》 《北京的金山上》把村里的女孩都拉上舞台跳舞,五十年了,村子里的老乡还记得舞蹈亮相动作,惊艳的“一字马”。老队长王洪喜的儿子王保林,现在城里一所中学担任书记,受父亲影响也特喜欢豫剧,和村妇女主任李新鱼,演唱豫剧《朝阳沟》栓宝、银环上山对唱。在村委会的相聚酒桌上,演绎成一场欢声笑语的演唱会,好不热闹!老乡们说,当年看知青,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阳光、漂亮多才多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插队那会儿,盛书钢喜欢研究中医针灸,走村串户给老乡治病扎针久,你别说还治好了几个腰痛腿痛的老乡呢,五十年了,村里的老乡一眼就认出他“你是盛书钢,会针灸,是你针灸,治好了我爹腿痛的毛病!”老乡激动地回忆着当年,紧紧拉着盛书钢的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冬季农闲时,顶着凄厉的北风和老乡一起去挖河清淤,兴修水利。汛期淇河暴涨泛滥,超过洪峰警戒线,冒着大雨抗洪抢险,赶着牛车拉泥土加固河堤,夜晚值班在大堤巡查水情。一起下地耕田除草,一起收获入仓,感受丰收的喜悦。这些事就像是在昨天发生的,转眼已是五十年之后。可叹岁月匆匆!看如今窦街村已是旧貌换新颜,过去的土坯房,已被宽敞明亮四合院代替,坑洼不平的土路,已修成宽阔的大道,窦街村展示了积极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昂扬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十年再回村欢聚一堂,得益于村支书小华的精心安排,老知青和村里老乡一起欢歌笑语,爽朗地笑着,细数着彼此脸上岁月的痕迹,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共同欢度我们五十年后的回村相聚,淇县窦街成为我们淇河边缘份的永恒!我们相约,要多回家乡看看,五十年……五十五年……六十年……一直走下去,和窦街村一起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0日/李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