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书屋揭牌谈读书,汪良发

媒体联盟时代名家

<p class="ql-block">胡适书屋揭牌仪式受到了百岁老人郭因和欧阳哲生、王振忠、沈卫威、关爱和等著名学者专家的祝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汪良发感言</b></p><p class="ql-block">今天就是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感悟: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卷多情似故人。</p><p class="ql-block">我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建有自己专用的大书房!读到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位好友。</p><p class="ql-block">读书能让你心灵丰盈,眼界开阔,思想远大。即使年老,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胡适书屋揭牌谈读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汪良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的4月23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在读书日前夕,绩溪上庄“胡适书屋”隆重揭牌。这是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实际举措,是对读书大师、学术大师胡适最好的纪念,是建设美好上庄的一桩重要的文化盛事。</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衷心祝贺和真诚点赞的同时,更有着很多启发和思考。</p><p class="ql-block">1、胡氏是一位爱书如命的“读书癖”胡适是现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是开启中国社会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胡适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作为一位学贯中西,在文史哲等多种学科有深厚造诣的学者,胡适的思想学术已成为一个标杆。</p><p class="ql-block">胡适能取得常人做不到的成功和成就,与他嗜书如命,博览群书,著述颇丰是分不开的。胡适不满三岁时,即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识得方块字700余个,其父并亲自为他抄写了一本如何做人的四言韵文书《学为人诗》。以后,其父虽早逝,但其母遵其父要“吾儿读书上进”的遗训,对胡适的读书,呕心沥血,严格要求,从而使胡适一生与书结缘,成为大学者,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九年的家乡教育,为胡适打下了厚实的国学基础,“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精神融入到他的骨子里。胡适对读书的重要性和怎样读书治学,有很多精彩的论述。他经常劝导人们说:“你无论如何,就是少买一双皮鞋,省下钱来买书”,你“没有书,你就会变卖家私,去买书”,“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环境中,你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1914年6月30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吾有书癖,每见诗书,辄徘徊不忍去,囊中虽无一文,亦必借贷以市之。”</p><p class="ql-block"> 胡适于1934年5月24日给郑中田的信中指出:“一个人如果他的业余嗜好是读书,他也可以发展成为天才,把自己造成一个更有用的人。”胡适一生读过的书太多。他晚年谈起对国学类书说过:“每一部大书都摸过,以后知道要什么材料,才知道向什么地方去找。”“求知是人类天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最大要求。”</p><p class="ql-block">胡适一生购书藏书多少,难以计数,但1935年8月6日,张希吕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星期只编成两架书目,每架约书一千册。适之兄有四十四个,约藏线装书四万余册,西文书十一架在外,杂志月刊都在外。”由此可见他对书的重视和藏书之多。</p><p class="ql-block">胡适热爱家乡,对家乡的图书建设高度重视。1915年3月8日,他拟了一个理想中藏书楼方案,并说:“吾归国后,每至一地,必提供建立一公共藏书楼,在里即建绩溪阅书社,在外即建皖南藏书楼,……以此英之大英博物馆……亦报国之一端也。”</p> <p class="ql-block">1926年,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倡议,并捐献图书三千册成立绩溪图书馆。约在1930年,胡适还教族人胡静仁,要他在上庄择地开办图书馆,并准备将坐落在杨林桥畔自己的房产捐</p><p class="ql-block">作图书馆馆址之用,后因胡适为“人权问题”,被迫北上,国内外局势不稳以致未果。</p><p class="ql-block">欣喜的是胡适的宏愿今天变成了现实。书海浩瀚,一生如何可渡?书山通天,一生如何可攀?胡适自有他的方法和途径。“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科学的方法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个大字。” “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p><p class="ql-block">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他还指出:“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防身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学问的进步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材料的积累与剖解;一是材料的组织贯通。前者须读书的功力,后者全靠综合的理解。”</p><p class="ql-block">胡适的一生,读书始终伴随着他生命出彩,仿佛一颗参天大树,它的根向土壤扎的越深,支系越庞大,它的生命力越旺盛。读书让胡适及早扣开了思想之门,智慧之门。他一生能获得36个博士学位,能写出两千多万字的著作,读书起了重要作用。在今天胡适书屋开业之际,谈谈他读书与治学的思想,是很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2、胡适书屋开业,上庄多了一位“新乡贤”胡适书屋从创意、筹建到今天隆重揭牌,让我们深深感到,上庄多了一位“新乡贤”,胡跃华女士就是大家有目共睹、耳濡目染的新乡贤。“新乡贤”是相对于“传统乡贤”转化而来的称谓。</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要培育含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乡贤文化是一条凝聚海内外人士的纽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心头始终有着一份浓浓的乡情,乡恋,乡思。</p><p class="ql-block">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弘扬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新乡贤”是坚守“传统乡贤”文化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乡村中出现的“有文化,有美德,有理想,有才能”的贤能人士。</p><p class="ql-block">胡跃华同志从创业办胡适书屋到整个筹建过程,能看出她对思想大师胡适的敬仰,对家乡上庄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情怀,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p><p class="ql-block">她作为一个文化才女,在省城已退休,本可以安享晚年,过幸福的养老生活。但文化学者那种初心使命和社会责任感难改其奉献社会,回报家乡,感恩上庄的赤诚之心。</p><p class="ql-block">她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回家乡办文化事业,其情可嘉,其志可佩,其行可赞。她坚持写日记,一百多篇文笔优美的筹备日记,生动反映了书屋的创建过程,介绍了先贤胡适为人为学的事迹,宣传了上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从今天书屋揭牌的盛况,光彩夺目,成功可喜可贺。但开业前的整个筹备过程,可以想象到是多么的艰辛,多么艰难,多么艰苦。我们无法体会,甘苦只有她最清楚。现在看,这种艰辛,这种付出是有价值,值得的。</p><p class="ql-block">胡适这样一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徽州先贤,值得研究,值得纪念。胡适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显学”。有专家早就断言: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p><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热心胡适研究的本土专家胡成业老人,连续发出十篇文章,倡议建胡适纪念馆。因种种原因,终难实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胡跃华女士说干就干,建成了胡适书屋,内含纪念馆的功能和作用。</p><p class="ql-block">胡适书屋的建成,搭起了一座研究胡适的平台。这其中反映出她的智慧和能力,反映出她匠心独运的功夫,反映出她人脉广泛、资源丰富、朋友尽心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短时间内她创办胡适书屋的举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组织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得到各地热心人士的积极捐款、捐物、捐书,可见前景看好。这些年,农家书屋出现很多,但建的好,建的出彩的并不多。胡跃华同志建书屋冠名胡适,且建在胡适的村子上庄,这就是她的高招与妙招。胡适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上庄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村镇,胡适书屋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就大大提升。</p><p class="ql-block">胡适书屋与胡适故居形成了珠联璧合的效应,上庄的文化与旅游就有了深度融合。胡适书屋不仅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标杆,更是胡适研究的一块基地,不仅具有本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不仅是历史的,更是未来的。可以这样推断,当年胡适因倡导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而“暴得大名”,如今,胡适书屋的创办人也会因名人效应而有可能再次“暴得大名”。</p><p class="ql-block">3、推动书香社会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古徽州这块神奇的沃土上,可能是中原三次大移民的影响和朱熹理学的浸润,自古以来,人们重视读书,热衷藏书,勤奋著书的风气特别浓厚,所存典籍、历史资料、文献档案也特别多,光是徽州文书就多达100多万份。</p><p class="ql-block">徽州各类人才代有新人,层出不穷。清以前名人中,徽州原辖六县中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就有747人,可谓群星灿烂,各领风骚。小小休宁县走出19位状元,成为“中国第一状元县”。</p><p class="ql-block">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徽州地区各种知识,各种思想成就,各种学术成果,各类人才大量涌现靠的是读书。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p><p class="ql-block">徽州重视读书远超其他地区。“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无不书声琅琅”。徽州重视书院建设,据康熙《徽州府志》记载,书院多达54所之多。即使经商,也必须做亦儒亦贾,贾而好儒的儒商。就是普通种田的农民,也乐意“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古徽州历史上尚能如此,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应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我们要通过营造读书治学的氛围,促进人们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从祖先的智慧</p><p class="ql-block">中汲取营养,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p><p class="ql-block">我相信依靠读书,古徽州大地会再次产生出像朱熹、戴震、陶行之、胡适一样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胡适书屋的创办,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我们退下来的老同志要学习这种精气神,不遗余力的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才智,发挥余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汪良发,历任安庆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山学院党委书记,安徽省派驻安徽外国语学院督导专员、院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汪良发书记长期从事高校党政管理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教育部和教育厅多项研究课题,著有《地方文化与特色高校建设》,主编《徽州文化十二讲》、《大学生入党教材》等著作和教材。</p> <p class="ql-block">时代名家总策划,雷池文化总编辑江改银与原安徽省政府督导专员安徽外国语党委书记汪良发</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31e4c1u" target="_blank">胡适书屋揭牌谈读书 汪良发</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31bm0qo" target="_blank">写出“周扒皮”的高玉宝,被周家后人戳着脊梁骨骂,到底孰是孰非</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319nups" target="_blank">雷池文化的传播者——安徽卫视记者王剑飞采访中国长剑将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雷池文化报创始人江改银总编辑</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314uumz" target="_blank">他花2亿买下一饭店,看见大堂内挂着一幅画,大喜:白捡一饭店</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319mvcb" target="_blank">《龙行大运》——时代名家总策划,雷池文化总编辑,中国长剑将军书画院宣传部长江改银书法欣赏</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