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文章来源《云南教育2024.7、8》

玫瑰余香

<p class="ql-block">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作用和地位突出,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短板”明显,现状令人担忧。针对目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一、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b></p><p class="ql-block"> 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目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广种薄收”的客观现实,难以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一)阅读课程开设不规范。以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为起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科教学目标更为明晰并实现迭代升级。为落实“语文课程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性质”,各级教育部门陆续出台配套文件,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开设阅读课程。 阅读课程开设的不规范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p><p class="ql-block"> (二)阅读资源匮乏。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中学普遍设置了图书室和阅览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但受办学经费的制约,图书陈旧及更新缓慢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较少,语文阅读教学可用资源匮乏。加之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对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有效引导,致使学校现有阅读资源运用不充分,效益发挥欠佳。</p><p class="ql-block"> (三)阅读氛围不浓。农村中学与县城内城区中学相比,就阅读资源而言,由于受地域、认识、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中学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其次是农村中学区域内没有公共图书馆设施,加之学生对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校的阅读氛围不够浓厚。即使是有条件的学校,图书室及阅览室开放时间较为随意,学生也是来去匆匆,很少会坐下来静心阅读,甚或出现现有阅读资源闲置的尴尬局面。</p><p class="ql-block"> (四)阅读效果欠佳。随着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改革的深入,很多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由于受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以及教师能力水平的局限,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更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阅读学,造成学生阅读效果不佳,与教师的期待与付出不成比例,“广种薄收”已成为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争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b></p><p class="ql-block">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的关键期。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境地,有效阅读教学指导的缺失或不到位,是最主要的因素,需要我们全力破解。</p><p class="ql-block"> (一)教师认识不全面。调研发现,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课程总目标”理解不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训练针对性不强,仅将其作为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一种方法。其次是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课程性质“把握不准,教师受自身语文专业素养的局限,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阶段,没有真正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p><p class="ql-block"> (二)阅读资源管理不到位。调研发现,农村中学生读的图书资源以图书室收藏的图书为主,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报刊又很少征订,由于图书更新换代不及时及实用性不强等原因,实际可供师生阅读的有效资源较少。加之绝大部分农村中学图书管理员为语文教师兼任,教学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学生借阅图书没有固定的时间,更没有时间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主动阅读,导致有限的阅读资源不能发挥其效益,影响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良好读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三)缺乏必要的阅读引导。农村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小缺乏良好的读书氛围熏陶。同时,农村学生家长很少给孩子买课外书,普遍认为只要读好课本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和同学借本书回家看,如果被父母发现了,还认为是在看闲书,不允许孩子看。另外,农村中学虽然把阅读教学列人语文教学计划,但往往不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是一味地依靠课内教材来教学,或者简单地把课内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的范本,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指导和引导,忽略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导致绝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欠佳。</p><p class="ql-block"> (四)视听媒体的冲击。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成长的一代中学生,阅读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从电视、电影、手机、网络等渠道接触到许多精彩的阅读材料,拓展了阅读视野和途径,同时新媒体的普及,更似一把“双刃剑”,不健康的读物、影像等应运而生,“快餐式”、碎片化阅读方式成为现代中学生的一块阅读“短板”,文学名著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思维不灵活、阅读习惯差,也成了半数以上中学生的另外一张标签,如果不及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必然导致中学生阅读能力不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国学——书法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三、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b></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曾对“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进行了三点总结,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三点,指明了中学语文教育要干什么的大方向,同时也阐明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一)研读课程标准,理清目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及“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表述,明确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性质和具体要求。近三年来的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古诗文及现代文阅读分值保持在38分左右,比重仅次于作文,且有不断增加并向其他学科渗透的趋势。因此,研读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优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更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前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目标,精心设计阅读教学重点,循序渐进推进阅读教学。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包括《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写景抒情、朗读及表达方法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进行合理的备课,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绘的优美四时之景,欣赏体会深远意境及精巧构思,培养良好的语感及语言积累习惯,强化语言表现力,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水平。</p><p class="ql-block"> (二)落实课程设置,优化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对七至九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以上表述,对阅读方法、速度、表达方式等教学目标学段要求明确。为落实好语文课程目标,保障有效教学时间,各级教育部门均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指导方案》,明确七至九年级每周安排5-6节语文课时,其中阅读课不得少于一节。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好、用活阅读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中融入相关阅读要领,多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但抓“文意的具体化、简约化、系统化”而且要抓“阅读心得的言语化、灵活化、实践化”,实践“阅读中的表达,表达中的阅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技能。调研发现,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除阅读课时得到有效落实外,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具体、指导到位,做到了课内课外相得益彰,相互促进。</p><p class="ql-block"> (三)结合学校实际,整合阅读资源。《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要实现以上目标,整合阅读资源尤为关键。一要利用好学校现有阅读资源。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是丰富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渠道,为此,教师应根据实际,通过设置图书角、学生图书共享、合理安排班级阅读时间等方式,对有限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保障学生能够经常到图书室、阅览室阅读书籍。二要利用好教材资源。教师要重视教材内容的作用,让学生多读一些名家名作和经典名著。如教学《回忆鲁迅先生》《蒲柳人家》等节选课文时,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读原文,拓宽阅读视野。特别要用好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模块,教会学生网络搜集、图书室查找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形成系统的阅读知识技能和适合的思维模式。三要推介好课外阅读资源。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出发,有针对性地将可读性、趣味性较强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推介给学生,拓展阅读资源。</p><p class="ql-block"> (四)拓宽教学方式,提升阅读技能。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章的过程,更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新编教材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读课文及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模块,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围绕“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导,在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目的、落实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积累习惯。通过读后感交流、阅读比赛、读书比赛、阅读经验分享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教会学生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唤醒阅读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国学——书画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  以上仅为笔者的一孔之见,触及的也只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冰山一角,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失偏颇。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客观存在,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一起面对和破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我们只有直面问题,深人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有效的语文读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画来源于元谋县第一中学工会活动室。</b></p>

阅读

阅读教学

学生

语文

教学

中学语文

语文课程

课外阅读

农村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