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茅山,古名“句曲山”,国家5A级景区,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是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誉全国道教名山。山上景点众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景。区内“峰奇、洞异、泉润、池清、石怪、树古”巧夺天工,“宫、观”层台累榭,飞阁流丹。据传西汉景帝时期,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此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p> <p class="ql-block"> 茅山景区的九霄万福宫(顶宫)、元符万宁宫(印宫)、崇禧万寿宫(下宫)、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喜客泉、仙人洞、华阳洞等景点,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是跟团游,导游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只能玩几个地方:顶宫、印宫、喜客泉、下宫。在游客中心坐景交车直奔山顶,从顶宫开始往下玩:顶宫→印宫→喜客泉→下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九霄万福宫</p><p class="ql-block"> 简称九霄宫、顶宫,坐落于大茅峰顶,其建筑群依山而建,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为茅山“三宫五观”至首。每到香期,这里香客如云,游人如织,是旅游及朝山进香首选之地。</p><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顶宫创建于西汉时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皇帝敕建赐“圣祐观”,专门供奉大茅真君茅盈;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又被敕建殿宇,升级为宫,赐名为“九霄万福宫”。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对称,依山借势,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自南至北,层层而上,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顶宫广场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40米,广场南侧有石栏,以石栏为界,另一边就是江苏常州金坛属地了。眼前是东山门,正面是“茅山道院”四个黄色大字,背面上是“紫气新辉”四个隶书大字。</p> <p class="ql-block"> 太元宝殿,面宽三大间,进深四楹多,面积约200平方米,是九霄宫内的主体建筑,为该宫道士早晚诵经及举行各种日常宗教活动之所;大殿正中神台之上三茅真君紫缎披肩,茅盈居中,怀抱如意;茅固、茅衷手执玉圭,拱手两侧。</p><p class="ql-block"> 茅氏三兄弟为陕西咸阳人,西汉年间来到茅山,建茅庵,潜心修道,釆集草药,炼制丹药,为民治病,广结善缘,后功德圆满,而得道成仙。</p> <p class="ql-block"> 太岁殿</p> <p class="ql-block"> 财神殷</p> <p class="ql-block"> 财神爷</p> <p class="ql-block"> 平安桥,三天门就是建在平安桥上。</p> <p class="ql-block"> 三天门,又名飞升台,相传为三茅兄弟得道成“仙”之处。1980年5月20日恢复。此处即大茅峰最高点,标高372.5米。飞升台台高2米,台面9米见方,青石砌成,四周有白色石栏。台壁刻有八仙图,间以太极八卦图案。台上立石坊一座,石坊两侧石刻“修真句曲三峰顶、得道华阳八洞天”,为已故全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所书楹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元符万宁宫</p><p class="ql-block"> 简称元符宫或印宫,坐落在茅山积金峰,与大茅峰遥遥相望。“顶宫一炷香,印宫一颗印”,该宫原是摆放茅山镇山之宝“玉印”的地方,故名印宫。这里有载入吉尼斯纪录的露天老子神像、奇特的天然蜂窝、神秘的地面“符图”等景点,是令你入奇、入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宋绍圣四年(1098年),始建“元符观”,九年后建成,宋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印宫现有房屋107间,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主要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广场、勉斋道院、太极广场、老子神像、老子广场、二十四孝图等建筑群。元符万宁宫为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祈福法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睹星门,原为印宫内道士观星望气处,始建于宋代,毁于清代,现存建筑为1987重建。睹为星门实为一石砌牌坊,宽21.8,正门额石刻“睹星门”三个红字,原为元末上清46代宗师王天符所书;四根石柱柱顶雕刻青石云头盘龙柱,中间两根高7.5米,为宋代原雕,两侧为元代石雕;门左右石壁上刻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一米见方正楷大字,为清代书法家王澍于雍正六年所书。</p> <p class="ql-block"> 三天门,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年间,明清两代多有修缮,现存绝大部份构件系明代所刻。三天门高6米,宽2米,正面横额镌刻“三天门”,为明嘉靖年间所刻。门头以上有四层石雕,两旁石柱高6.5米,分5级。整个石坊建筑浑然一体,雕工精细,古朴大方,是茅山留存下耒的重要道教建筑物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明代道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老子神像坐北朝南,于1998年建造竣工。神像净高33米、重达106吨,由226块特制紫铜板焊接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道教神像,现已入选吉尼斯记录。老子神像端庄慈祥,两耳垂肩,美髯拂胸,右手执太极扇,左手举于胸前,霭然的目光充溢着智慧。神态仿佛正向人们娓娓讲授他那传世之作《道德经》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三天门,登上七七四十九级台阶,就来到了太极广场,池底为黑白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案。代表阴阳两极的位置立着黑白两颗石球。</p> <p class="ql-block"> 太极广场上钟楼</p> <p class="ql-block"> 文昌殿</p> <p class="ql-block"> 财神殿内财神爷</p> <p class="ql-block"> 天师殿</p> <p class="ql-block"> 太极广场上宋代古井</p> <p class="ql-block"> 月老殿月老</p> <p class="ql-block"> 应该是太极广场鼓亭,只是看不到鼓。</p> <p class="ql-block"> 三茅殿</p> <p class="ql-block"> 三官殿内供奉三官大帝,即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中原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东汉时早期道教吸收传统民间信仰,封天、地、水三官为主掌人间祸的的大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很高。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焚香忏悔罪过,祈福免灾,因此又称三官为“三元大帝”。</p> <p class="ql-block">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 老子神像后方是贴着山壁而建的东西文化长廊,可以观摩和道教有关的彩绘、石刻、壁画、板雕。</p> <p class="ql-block"> 玉皇殿</p> <p class="ql-block"> 王母殿</p> <p class="ql-block"> 慈航殿内供奉慈航真人,又称慈航道人,俗称观音,观世音菩萨。道教宫观和佛教寺庙均供奉之。相传观音为慈航真人的转世。慈航真人慈悲救苦,普度众生,深得道佛两教及广大信众尊崇。</p> <p class="ql-block"> 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也称“蓬壶洞”,仙人洞入口,距离元符宫的山门不到百米。相传古时候曾有仙人在洞中潜心修炼,并且得道成仙,所以称之为“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喜客泉</p><p class="ql-block"> 喜客泉为茅山十九泉之首,常年溢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水质甘甜,遇旱不涸。泉能闻涌珠,君在此击掌可见泉底群珠上浮,如沸腾之水,即为客来泉喜,实乃福地之神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崇禧万寿宫(下宫)</p><p class="ql-block"> 崇禧万寿宫,俗称红庙。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原为南朝时所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贞观(627—649年)时,唐太宗为王法立(王远知)建“太平观”。宋敕改“崇禧祠”,元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所有照片除标明出处外均为原创,文字、资料部分取自网络和景区介绍。</p>